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和一部分人的事,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长期的努力和共同奋斗。必须要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赵巧敏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和一部分人的事,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长期的努力和共同奋斗。

一、在思想上,必须培养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全体国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维护生态文明要靠13亿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全体国民不断提高思想意识,生态文明建设才有落实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国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自上而下达成共识。

一是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要重视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倡导生态文明,切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发挥其对环保风尚的引领作用。要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向全民大力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消除浪费性和污染性消费,提倡新的消费模式,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切实地把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家庭和个人,真正做到力行生态文明理念。

二是强化全民环境保护监督意识。各地要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唤醒群众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敏锐的监督意识,做到如果造成环境污染人人喊打,使企业或者个人都不敢轻视环境问题。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各地要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

总之,要通过加强教育,以及理念引导,让生态意识融入每个公民的思想深处,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支持生态文明发展。

二、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

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破坏问题。(www.xing528.com)

在发展政策上,着力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产业和贸易等经济手段,改变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现状,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的补偿机制、投入机制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在发展布局上,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使整个经济发展模式更加科学化、生态化。一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当前要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大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和政府的服务外包业务,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同时,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加快改造传统制造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使农业向加工业、商业延伸,形成加工、科技、服务、销售产业链,逐步走向现代化农业,使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农业形成统一,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三、在措施上,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必须要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一方面,建立综合决策体系,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坏性经营的刚性约束政策,旨在快速恢复生态植被的资源补偿性政策,以及旨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等等。另一方面,抓紧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构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法律规范体系,将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统筹考虑,解决目前环保性法律和资源性法律相对分割、环境执法和资源管理相互脱节的问题,使能源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

另外,要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要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在行动上,应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一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二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针对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不断加大对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以及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演化趋势的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四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

(作者系永昌县委党校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