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校教育管理研究成果

党校教育管理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党校管理者,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也是一种行为修养。作为党校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认真倾听教职工的意见,不仅是对教职工的尊重,更是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向别人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倾听不同层次教职工的意见建议,真切地感知和把握教职工的所思所想,才能耳聪目明,才能扬长补短,才能明得知失。

党校教育管理研究成果

关于党校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李忠良

当今社会各方面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党校教育在各种竞争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党校管理活动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向广泛而深刻变革的当代世界,面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中国,党校的治校理念和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要随之转型和变化。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使每个人在其岗位上发挥最大功效,充分体现每个员工的社会价值,是党校管理者的根本职责。同其他管理相比,党校教育管理可能在管理技能、管理方法上有诸多的不同,但管理的本质和管理者承担的任务是相同的——即设计和维持一种能促使全体党校教职员工施展才能的环境。营造这种环境的方法是多样的,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注重沟通,平等待人

任何人都是有思想感情和心理需求的。人的这一特质决定了进行心灵沟通是“管人”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党校这类知识分子聚集的单位,不像军队、行政单位那样,行政主官决定一切。党校管理重在心灵的沟通,党校所有的管理过程,实质是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沟通的过程。有了沟通,才有理解,才有信任,才有尊重,才有动力,才有和谐人际关系;有了沟通,管理者才有威信,才有亲和力;有了沟通,管理者才具备了事实上的执行力……党校教育管理者,必须抱着平等的心态与下属沟通,要尽可能与干部职工进行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的交流沟通,使下属能够及时了解领导的思想,领会领导意图。管理者要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要与干部群众和睦相处,主动接近他们,这不仅是为了了解他们,同时也是为了取得他们对管理者的了解和信任。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党校的管理者在干部职工面前总是高高在上,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面孔颐指气使,那么双方在工作上就难以默契配合和友好相处。相反,倘若我们管理者以坦率真诚的态度向干部职工表示希望得到其帮助和支持的愿望,就会获得职工的好感而乐意向你靠拢,产生或增强对你的信任感,进而达到交流思想、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增强活力的管理目标。

二、注重倾听,虚心纳善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党校管理者,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也是一种行为修养。作为党校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认真倾听教职工的意见,不仅是对教职工的尊重,更是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向别人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拉近同志间距离、加深感情、增进友谊、提高管理者威信的有效方法。因为没有“百事通”的管理者,人的认识总是有其局限性。因此,学会倾听,问计于民,是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制定政策,作出决策,不仅要倾听领导意见,还要倾听校内专业人员意见,倾听普通职工的意见。学会倾听是决策民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一条古训。倾听,最难得的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不容人,难以与人团结合作;不容言,极易决策偏失。倾听不同层次教职工的意见建议,真切地感知和把握教职工的所思所想,才能耳聪目明,才能扬长补短,才能明得知失。

三、注重公平,学会平衡(www.xing528.com)

“公则正,正生理;平则和,和生悦;心悦则诚服。”教育是直面社会的活动,党校是理论与现实相融相长的地方,要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把公平放在突出的位置。一要待人公平。任何生命都渴求公平,崇尚公平。党校教职工最敏感,最忌讳的就是不公不平。在事关评优选先、晋级提拔、奖金分配、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涉及职工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杜绝私情。二要处事公平。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不可主观武断,不可偏听偏信,要调查研究,冷静疏导。处理得好,职工就会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如处理不公,就会使职工心灰意冷,产生怨气,影响积极性。三要用人公平。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选人用人准则,为教职工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展示才能的舞台。想干事是德,能干事是才,干成事是绩。管理者要坚持以德取人,以才用人,以绩论人。使教职工有用武之地,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如果唯亲、唯顺、唯财用人,对某人某事有明显的倾向性,就会使大多数职工产生怀才不遇的感觉,同事之间也可能产生隔阂和矛盾。当然,公平、平衡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取悦每一个人,而是有原则的取舍、很周到的集中,是通过民主程序来制定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

四、注意两大权力的协调运行

党校是学校,是一个“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研究高深学问”之地。党校管理的目的在于求得学科发展,创造学术自由的氛围,提高党校的学术水平进而提高党校教育培训的水平。在党校,事实上存在着学术和行政两种权力。学术权力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权威性,对党校内部学术性工作进行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权力。党校的学术权力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党校学术水平的外化,主要依靠教师自身的知识理论造诣对客体产生影响,运行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党校的行政权力,主要指管理主体靠上级赋予的职权,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党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党校行政权力的作用是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和分配,是维护党校教育系统良性运转的保证体系和支撑平台。权力结构由上而下逐级进行。以学术权力为主虽然有利于弘扬学术自由的传统,但不利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不利于提高办学效能。以行政为主其情形恰恰相反,严格的管理提高了效能,但却过多地约束了学术人员的自由,容易造成行政人员和学术人员的矛盾,不利于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约束了学科和学术的创新。党校既是一个学术性组织(是培训干部的学校),又是一个社会性组织(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这种两重属性要求对党校的管理必须既重视学术权力的运用,也重视行政权力的运用。如果光运用行政权力去管理党校,学术的专业性会使得行政管理不得要领而出错;如果仅强调学术权力对党校的管理,又会因为社会性组织的系统性、复杂性使得学术权力难以发挥作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二者若划分不合理,运行不规范,相互脱节,就形不成合力,带来管理的混乱。要确保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使用,功能上互相支持、互相协调、互相补充,规范学术行政两大权力系统的职能和运作显得尤为必要。在党校这种特殊学校,要实行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人员交叉任职,强化学术人员在重要领域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和科研计划方案制定、教学科研成果评定、师资培养、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作用。选拔学术上有造诣、管理上有方法、社会上有声誉有地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党校班子里来,对党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发挥影响。党校的行政人员要学术化,校长、副校长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的知识修养,应该具有较强的非权力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校领导不仅应是个学者,更应是教育家、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既是学校的行政管理者,也应是某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既能以本学科代言人身份发表学术意见,又能从全局考虑,按照学校的规定作出行政决策。党校内部的管理架构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从行政管理模式向行政与学术协调的方向变化,使其权力模式更加有利于党校的发展与创新。

五、理性对待学术争论

多元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局面和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是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但也会带来活跃与混乱并存、真理与谬误的交织。在号称“思想码头”的党校,如何处理好“提倡多元化”和“弘扬主旋律”、“研究无禁区”和“课堂守纪律”的关系,如何对待超前的理论探索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是管理者经常面对的难题。理性地对待学术争论,应该“一慢、二看、三通过”。“一慢”就是慢下结论。对创新思想、创新观点不急于判断、不急于评判。“二看”就是看发展、看变化。不为眼前的是非争论所左右。“三通过”就是只有把事情弄清楚了,是非曲直搞清楚了,政策界限把握准了,才能做出判断。

党校的地位和作用不是来自权力,而是来自理论的发现和学术的创新。党校管理者应该从社会和学术的双重视觉审视党校治理理念,以对党校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一致性,来设计管理党校的构架。

(作者系静宁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