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动式教学:开放、动态、以人为本

互动式教学:开放、动态、以人为本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议互动式教学边拴寿用严密精确具有逻辑关系的语言给互动式教学一个确切的、清晰的概念是较难的。顾名思义,互动式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参与教育实施全过程,并且互有启发、各得收获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互动式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教育和受教育双方有充分直接的信息交流和情绪交感。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动态发展教育活动。互动式教学包含四层新的教育理念:首先,“以人为本”。

互动式教学:开放、动态、以人为本

浅议互动式教学

边拴寿

用严密精确具有逻辑关系的语言给互动式教学一个确切的、清晰的概念是较难的。顾名思义,互动式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参与教育实施全过程,并且互有启发、各得收获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互动式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教育和受教育双方有充分直接的信息交流和情绪交感。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动态发展教育活动。简言之,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二个主要要素(教师、学员)所构成的互为互动关系,通过教师与学员对话、学员与学员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这样既对授课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员群体、学员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互动式教学包含四层新的教育理念:

首先,“以人为本”。“学员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来是教育的常识,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员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把师生置于传道与承道、授业与受业、解疑与听解的两极对立地位。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师有决定作用”“讲授起主导作用”的观点,使教师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总之,学员大多丧失了主体地位。白发教授还沉浸在自己长达几十页内容的讲稿中陶醉时,下面的学员早已是昏昏欲睡,不辨东西。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效果!实际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教师是导演、教练员,而不应该是演员、运动员。教师的讲解少而精和学员自学的加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讲课少而精才有时间互动,才有讨论、交流的机会,学员讨论、交流的时间充裕就要求教者讲得少而精。我们以往的做法大概是:全部课堂都是教师“讲”的阵地,学员的“学”只能留到课后去自己摸索,基本上是“讲”“学”两张皮。对比之下,这种教法的弊端至少是失去了师生当堂一起学习,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机,把教师与学员因内容而沟通所营造的浓厚的情景状态隔成了两半,师生就很难以最佳状态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效果。

第二,多向交流。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交往、心灵对话、情感沟通、视界融合、精神共体、思想同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正是以深刻而厚重的教育思想、明确而坚定的教育信念、丰富而多彩的教育情感、民主而平实的教育作风等,搭起与受教育者交往、交流、沟通、对话、理解、融合的教育“平台”。现在人们都知道一个朴素的教育真理,教师应既作“经师”又作“人师”,从而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一个人只拥有向学员传授理论知识,还不算是一个理想的优秀的教师;理想的优秀的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以此统率理论知识的传授、驾驭教育技能和方法,实际上就是能够用教育思想感召人、启发人、激励人、引导人、升华人。缺乏此思想,教育活动就成为没有灵魂、没有内涵、没有精神、没有人格、没有价值的过程,也就很难说是真正的人的教育。从教师的教学来说,由于强调课堂教学中各个要素之间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因此教学一改传统教学的技术化、程序化状况,即教师不再是对理论进行概念性的、精到的阐述分析,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者给学员提供沉思默想的机会,或教者提供多方位交流(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过程中各抒己见的机会,或是给学员提供关于交流意见的批判、肯定的机会。在这一复杂多变的课堂中,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再是按部就班,而是躲过事先“伟大的设计”,视具体情景而定。学员也不再是单纯地“复制教师的意识”,由于参与互动交流,因此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不是逐一累积的过程,而是从局部到整体,又从整体到局部的交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教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对话、沟通、交流,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就表现出由较肤浅到比较深刻、由不成熟到较成熟的交替,又表现出时而豁然开朗、直觉顿悟、突发奇想,时而又模糊不清、百思不得其解的状态。(www.xing528.com)

第三,平等参与。要真正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就需要帮助培训学员克服一个障碍,这就是对权威的崇拜。这里权威主要指专家、教授和教材。因为有了对教师和教材等权威的崇拜,学员在听课中体会更多的是服从,是不加批判地接受、学习,在其内心中便很难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勇气。打破崇拜,就是要让学员意识到教师也是普通人,也可能犯错误,教材上的知识也是有局限性的,在别的地方可能会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教师要主动引领学员去打破这种崇拜和迷信,而不是默认甚至利用这种盲目的崇拜。对一些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教师有一种胸怀、气度和境界。打破对教师权威的崇拜是指学员不能迷信教师的权威,并不是说教师不需要威信和权威,教师的威信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学识和人格,与学员的平等交往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树立教师威信与提倡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并不矛盾。我还想指出,师生平等参与,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组织、引导的责任,教育最需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而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普遍存在的最大毛病,恰恰就是强行灌输,总想着非要把那点知识掰开揉碎“喂”给学员,这让许多学员在听课时几乎用不着主动思考,于是就出现注意力涣散,感到无聊和厌倦的现象。真正是“剃头匠担子——一头热,一头冷”。培训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第四、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一个老概念,但可以在新世纪焕发出新的光彩。平等“对话”的教学目标,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共同进步,都有提高,实现“双赢”。在互动教学中,学员和教师都应有“自知之明”。学员在授课的起始阶段,要有“自知之明”。要深知,授课的专家、教授、学者在占有知识、熟悉理论、人生阅历丰富、科研成果辉煌等方面的优势,须知他们的讲稿集中了一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和集体智慧。学员要善于在教者的引导下尽快进入听课的最佳状态,在授课中或授课完毕后把教者作为参照物,检验个人听课的效果,然后,化劣势为优势,把自己提高到教师的水平,甚至超越他们。站到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教师也要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劣势。其一,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学员群体,学员集体的潜能发挥出来,总能量往往会超过教师个人水平。其二,在进入信息社会的当代,学员获得知识的渠道已大大拓宽,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理论学习的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不可能“一网打尽”的。古人云“三人行,则必有吾师,择其善者而从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专业,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把向学员了解实际情况,当成搞好教学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教学才不会理论、实践两张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虚心向学员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因此,互动式教学的全过程,也是教师向学员学习,给自己“充电”的过程,这种平等对话的互动式教学,最终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作者系中共灵台县委党校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