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校发展中的难点与对策
李雪映
党校从1933年诞生以来,在“实事求是”旗帜的指引下,已走过70多年的历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在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县级党校在进一步发展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就县级党校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和解决的办法予以分析和探讨。
一、县级党校目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1.经费保障难。一是投入渠道狭窄。县级党校除人员工资外,财政几乎没有其他拨款。二是创收无门。随着函授生源的枯竭和停办,一些县级党校的基本办公费(水、电、暧)出现了困难,使县级党校的生存面临着挑战。
2.阵地建设难。教学基地是现代干部教育的场所和载体。从办公教学场地看,许多县级党校还不如农村中小学。有些党校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办公地点狭小拥挤,破陋不堪;有些党校租用其他单位的房子办公,偶尔,租借教室办班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设备更新难。一是信息化建设普遍落后。微机教室、校园局域网、中央党校C级站等由于没有资金配套,不能正常运转,有的县党校至今没有建成这些基本的信息化设施;二是配套设施建设落后。一些党校设施设备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水平。
4.资源整合难。有的地方从“扩大规模、集中办学、资源共享”出发,搞了“培训资源整合”。如某县提出党校与农广校、电大、教师进修学校等整合在一块,结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是党校的职能发生了改变。“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整合后,成立了“××县教育培训中心”,丢掉了党校这块牌子,似乎成了教育局的下属单位,性质、规格都发生了变化。二是培训对象、培训理念、培训方式方法、培训目标发生了变化。党校培训重点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党性锻炼,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人才。而“培训中心”没有这个培训目标和任务,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体现。三是由于上述隶属于不同部门,简单的整合在一起,搞不好,会造成1+1<2的负效应。其实这种整合并没有对功能相近的行政学校、讲师团、组织部电教中心、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进行整合。从目前看,这种整合从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以及人、财、物等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来讲,是一件好事,也有利于党委、政府对培训工作的有效领导。
5.教改推进难。县级党校一般主体班次少,办学缺乏主导权,导致一些部门把办班当作创收手段或是旅游、福利手段,要的是形式。也有一些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甚至放弃了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教师无心钻研业务,也无意探索教改。
6.队伍建设难。一是知识结构单一。县级党校教师既没有机会走出去考察实践,接受新鲜血液,又没有机会到上级党校、高校充电,这样容易使党校教师知识更新困难。面对着多元知识结构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员,我们的教员往往有难以胜任的感觉。二是年龄结构急需改善。受编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党校教师流动性较差,新人进不来,致使党校教职工年龄老化,知识退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尤为明显。三是人员比例不合理。县级党校行政后勤人员比例偏高是个老大难问题,需要在新的形势下通盘考虑予以解决。
二、县级党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思考
1.切实提高认识,解决领导重视问题。党校既是“学校”,又是“重要部门”。党校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党校区别于一般的学校和党委其他工作部门的本质特点,也决定了党校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的使命和任务。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大规模培训干部”,中央颁布了《干部培训条例》,十七大报告再次重申,并进一步指出,“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对干部培训和党校工作重要性,各级党委要提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县级党校的教育问题。(www.xing528.com)
县委和县政府要把党校建设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尤其要保障党校人、财、物和培训计划的落实,再穷不能穷党校。
县委有关部门要加强督查,促进党校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一是督查党校经费是否安排到位;二是督查党校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和信息化建设是否与时俱进;三是督查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看质量是否合格、数量是否足够、待遇是否落实;四是有效地整合全县的教育资源,使党校教育有一个坚实的资源基础。
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制度建设,树立党校培训的权威。一是严格规定干部参加培训任务和学习制度。由组织部门负责,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整顿教学秩序,真正体现干训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党校培训的权威性。二是县属干部培训证书应确定为只有县委党校颁发才有效力,只有经过县委党校考试考核、考察合格,才能认证。党委要对党校明确授权,并督查党校履行职责,不得敷衍了事。三是干部选拔使用、必须归口,先到党校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党委务必“真正做到未经党校培训,组织人事部门不呈报、党委不讨论、不任用”。
2.搞好改革创新,解决党校发展的根本。党校的出路在改革,党校的活力在改革,党校的发展在改革,县级党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积极争取外部条件的同时,把办好党校的立足点放在内部创新上。
首先要创新体制。造成党校特别是县级党校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解决党校问题、发展党校,必须创新党校管理体制。一是党校系统要纵向联动。上级党校有计划地对下级党校教师、行政人员进行必要的免费业务培训;下级党校要与上级党校形成紧密的系统关系,积极争取上级党校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上下级党校之间,拧成一股力量,凝成一种合力。二是下级党校要受上级党校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
其次要创新培训方式。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干部培训的要求,因此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必须创新,不断探索符合县情实际的新型培训方式,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要改革培训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分析、研讨交流、专题讲座、学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推进教师与学员双向互动交流。
第三要创新教学内容。现在的学员接受教育的渠道很多,外出培训的机会也大于党校教师,党校教师接受新知识的渠道更多地来源于书报以及网络、电视传媒,因此要想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员,难度很大,所以必须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但党校的性质决定了党校的教学必须把“党”字放在第一位,因此在教学上应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本地区具体情况相结合,把十七大精神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力争在理论的学习、掌握、研究与本县具体工作的结合点上有所创新,并且及时把这种创新融入教学内容。
第四要创新科研理念。县级党校应树立基层党校“大调研”的科学理念。校领导要树立“科研立校”理念,将党校科研作为“第一生产力”来抓,明确校长、业务校长的第一要务就是抓科研、促教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自上而下抓好全员参与、大规模、立体化、高密度的“大调研”,自觉做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打造品牌。各教研室(组)树立“课题立教”理念,将党校调研作为“第一教学力”来抓,通过培育发现课题调研、学科建设带头人,积极创建调研团队,全力推出一批拿得出、打得响的品牌课题,推动党校教育上台阶、上水平。党校教师要树立“精品立身”理念,重点解决好“为什么搞调研、为谁搞调研、怎样搞调研”的问题。
第五要落实党校人才交流制度,永葆党校工作的活力。要从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的高度,围绕“人才活校”战略,落实双向交流制度,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并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党校教师和干部队伍。
3.积极争取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县级党校的发展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要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积极向省市县各级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争取资金,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全校各个部门的作用,拓宽办学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学习环境,改革培训方式,以一流的业绩和出色的工作来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使县级党校真正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作者系静宁县委党校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