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实证研究

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实证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影响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农村的贫困是影响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尽管国家多方采取措施,但目前农村的贫困仍未能取得明显的改善。

第五节 影响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

农村的贫困是影响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尽管国家多方采取措施,但目前农村的贫困仍未能取得明显的改善。过去30年间,通过工农业的“剪刀差”,农民对工业的贡献超过6千个亿。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征地又拿走农民2万多个亿。在一些关键时期,中国农民忍辱负重、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脊梁支撑着前进中的民族躯体。虽然他们的贡献巨大,但农村、农民、农业的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据国家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为9422元。农村恩格尔系数为0.55,比城市高10个百分点(2003)。近几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1999、2001、2002年,三次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涨工资,他们收入的增幅为30%;而农民收入则仍以4%的自然增长率增长,除去价格因素和宏观调控因素,增幅几乎为零。70%的农民只占城乡居民存款份额的19%。农民看不起病、上不了学。[9]2003年统计数据表明,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80万,这是政府首次承认农村贫困反弹现象。经济增长已开始失去缓贫的作用,增长的效益已无法惠及农村的穷人,甚至无法惠及农村人口。[10]这显示了收益的不公平以及政府有效的社会政策的缺失。目前,应该说广大农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奔小康还有待时日,经济收入上不去,这直接影响了农民参与体育的热情。

二、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以“八股”取士,引天下士子寻章摘句、皓首读经,而将体育活动视为“不务正业”,致使“天下无不弱书生,无不病书生”。这种落后的价值观在农村已经根深蒂固,一时还难以改变。农村多数又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对外交流有限,使得农民的思想、性格、价值观、道德观、风俗习惯比较保守。农民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少、文化素质比较低,“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更加淡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的习惯,“劳动就是身体锻炼”、“无病即健康”是他们的观念,时至今日这些习惯和观念仍深深积淀在他们的心中。(www.xing528.com)

三、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

城乡二元结构,既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国情。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体制与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农民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无论在教育、就业,还是在社会保障和生活福利等方面,农民与城市居民差别悬殊。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进步,但城市发展则快得多,城乡差别不但没有缩小,近年却有加大的趋势。现阶段,城乡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二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三是社会福利保障的差异和文化生活的差异;四是政府的公共资源支出的差异。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加大对农村发展建设的投入,但目前“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11]从正在执行的财政分配体制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要素的不平等流动使得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农村居民获得的福利性体育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市。

四、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机制落后

目前,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机制落后。主要表现在:县体育部门权限缩小、经费减少、人员少,对农村体育无专项经费;文体站的工作以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主,体育活动开展得相对较少,体育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致使农村体育在很多地区都是一片空白;村级没有设立相应的体育管理专门机构,一般由村干部兼职管理,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政府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和农村体育社会管理系统对农村体育的辅助管理只停留在县区一级,到了乡镇就很少设立相应的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