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实证研究成果

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实证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改变目前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松散的状态,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乡镇体育健身指导站将成为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的主体,承担着由政府部门移交的管理职能,操办群众体育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农民体育协会作为体育的社会管理机构,能够起到协助县级体育总会对农村体育进行管理的作用。

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实证研究成果

第四节 我国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模式的构想

一、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农村体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落后的局面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只有对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体育的落后局面。

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以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主线,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社团具体操作、政府与社团相结合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

这种体育管理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体现以下优越性:

一是要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要能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实现体育总体目标的优越性,以保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执行,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要能充分调动体育社团支持和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以满足农民对体育多样化的需求。这就必须改变当前农村体育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和行政手段管理的局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资源配置机制。在结构调整上,要纵向放权以实现层次化管理,横向分权以实现社会化管理,使中央和地方各级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体育社会团体各行其职,各尽其能;同时,还要能做到与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的联合,充分利用其他部门的优势,把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二是要有利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改变目前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松散的状态,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在宏观管理上,要完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的法规制度,做到不因领导喜好与否的主观倾向为转移;建立社会化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和能够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狠抓体育科技含量,加快农村体育健身需要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地开发利用,造就一支热爱农村体育公益事业建设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

三是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在体育建设上,要在服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前提下,搞好体育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不好大喜功,过分夸大体育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体育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

四是要有利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均衡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政策调控优势,不仅要进一步推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的建设,以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还要考虑到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农村,以达到量的改变,积极促进区域体育协调发展。构建我国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模式,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探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规律的新型基层群众体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二、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的构想

我国未来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的管理模式,应该是以乡镇为主体,由政府调控,依托社会组织管理,依靠社会和群众支持,自主发展的政府与社团结合型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见图3-2)。

img9

图3-2 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构想

(一)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这种新型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基于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的政府与社团结合型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其基本特点是:

政府部门侧重宏观和政策规划管理,体育社团承担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双方相互协作、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这种管理体制的机构性质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社会团体和私人组织,而是一种准行政机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政府的意志,有助于政府实现农村体育目标。在这种管理体制中,政府将决策与执行分离,政府的职能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政府的侧重点在于政策法规与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农村基层体育的进行过程实行监督与控制、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与服务、在不同的体育组织之间进行沟通与联络、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农村体育的具体事务工作,如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群众体育赛事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技术辅导、健康知识讲座、体育产业经营与开发等则完全由体育社团承担,从而形成一个统分结合、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高效率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

乡镇体育健身指导站将成为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的主体,承担着由政府部门移交的管理职能,操办群众体育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乡镇体育健身指导站作为中华体育总会下属的省、市、县级分支机构的直接管理对象,在乡镇文体站等管理职能机构的监督和指导下,下设由各类人群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指导员协会等体育社团组成的农村基层体育组织。

乡镇体育协会是连接县级体育总会与村级农民体育俱乐部的中间环节,在体育总会的直接领导下,对各类农村基层体育俱乐部(中心)、健身站(点)等进行具体的管理,对村级体育活动的主体——各类基层农民体育俱乐部进行指导和管理,并对辖区内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协调使用。乡镇的各类体育协会是在乡镇体育健身指导站的直接管理和指导下,开展协作和经验交流,积极扩大组织影响,形成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态势,满足农村基层对体育的多样性与多层次需求,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体育活动。各类农村基层农民体育俱乐部(中心)、站点,是农民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在乡镇各类体育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进行科学健身的场所。

(二)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的优势

1.县(区)体育总会的管理职能得到发挥。县级体育总会从原来挂靠在县体育(文体)局下的一个机构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对农村体育直接管理的机构,改变了过去由农民体育协会管理农村体育的局面。这样有利于加大农村体育的管理力度,让农村体育回归到社会体育管理系统中。农民体育协会作为体育的社会管理机构,能够起到协助县级体育总会对农村体育进行管理的作用。

2.乡镇一级的体育组织机构得到强化。强化乡镇体育的管理力度,把农村体育社团组织机构下移到乡镇一级,改变过去乡镇体育社团缺位的局面。充分利用体育社团专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让农民深切地感受到体育社团就在他们的身边,有利于鼓励农民参加体育社团组织,充实乡镇一级体育社团的实力。

3.村级体育管理落到实处。原有的村级体育管理一般由村级的一名支委挂名,但实质上停留在空头管理状态。新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将改变过去村级体育管理缺位局面,把农村体育管理在村一级落到实处。成立由村民自治的体育领导小组,直接对身边的群众体育进行组织、发动、宣传、协调和指导。

4.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力度得到加强。成立乡镇体育指导员协会,让农村体育指导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有利于改变目前农村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的局面,有利于在农村基层选拔体育热心分子,发现体育骨干。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即对农村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心)和健身站(点)实现公益型管理;对农村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实现市场化管理。所谓“公益型管理”,即非市场化运作,主要依靠国家和社会的资金投入,坚持非赢利性原则,以低偿或无偿方式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所谓“市场化管理”,即实行市场化管理的各经营型体育俱乐部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市场化运作,及时对市场需求和变化作出积极的反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市场化管理的各经营型体育俱乐部,可以用独立法人的资格自愿参加体育商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并加强与其他群众性体育组织的联系与协作,利用自己的场地和技术优势,协助农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一政府与社团结合型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目前所实行的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三种经济成分)是基本吻合的。其管理机构以体育社团组织为核心,以政府行政为指导,以广泛的社会参与为支撑。

三、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首先,我国几千年来的中央集权统治,使人们对政府的权威具有文化意识上的认同。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极端分散性,必然要求在政治上有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政权,作为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由此造就了中国古代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反观西方国家的发展史,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民主原则。早在奴隶制时代,古希腊古罗马城邦的民主政治就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卢梭、孟德斯鸠等人提出了“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林肯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主张。当然,这种民主只是资产阶级民主,劳动人民并未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但是,这种本质上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表面上的全民民主,在西方构成一种传统力量,同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传统力量和影响,形成了鲜明对照。正因为如此,社会团体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得以盛行。而目前我们国家的情况是:社会经济还处在发展阶段,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平衡,只有政府才能从宏观上进行调控,通过政策的投入扶持群众体育的发展,并通过政策的倾斜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事业,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体育权利,确保全国各地区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团体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在我们国家不具备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其次,政府管理型体制虽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完成总体目标的优势,但在具体事务管理和承办上力量不足,需要社团的参与。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政府管理型的体制,这种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使全国人民都享受到了平等参与体育的机会。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生活方式的变革,群众体育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政府有限的财力根本无法满足群众健身之外的个性化需求,而体育社团则可以广泛地募集资金,通过开办体育实体进行经营性的体育服务等办法,解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在管理上也可以更专业化,不同项目、不同人群都可以有自己的协会来管理。而且,通过体育社团承担群众体育活动的具体事务,可以使政府从“办体育”转向“管体育”,发挥对群众体育的宏观调控作用。同时,政府管理、社团承办还可以有效地建立监督管理和制约机制。

再次,我国是按照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管理的原则管理国家事务。地方政府结构可划分为纵向的层级结构和纵横交错的条块结构。“条条”通常指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之间、上下贯通的职能部门或机构,也包括部门、机构和其直属的企事业单位;“块块”则指每一级地方政府内部按照管理内容划分的不同部门或机构。“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相结合是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一个主要特征。[17]随着现代社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相应的管理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在组织一体化过程中,组织间的沟通网络特别重要。对组织的管理正在从“金字塔型”垂直管理逐步转向“矩阵型”管理,管理的扁平化和信息透明度提高了,相同层次部门之间的水平沟通不断得到增强。同时,通过垂直管理结合横向协调,使各个层次产生自然衔接,形成多层重叠的组织机构。

最后,政府与社团结合型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政府管理型模式的国家还是社团管理型模式的国家,在实践中都发现单一的管理模式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纷纷向“政府调控、社团主导”的管理模式过渡,力求使政府和社团在管理中各行其职,优势互补。

由此可见,当前政府与社团结合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是我们发展群众体育的最佳选择。

四、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一)理顺和完善筹资机制

根据未来新型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模式,农村体育的资金筹集仍然还以国家拨款和各级农村社会体育管理系统资助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由于我国农村体育还处在起步阶段,走体育产业化道路尚需时日,特别是在农村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支持。农村体育基层设施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可以采取政府投资倡导、地方配套投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农村基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融资就是鼓励地方乡镇企业,对家乡的体育建设出资出力,以冠名权的形式,吸引农村社会个人和集体慷慨解囊。此外,政府要扶持农村体育实体,兴办农村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在税收上给予适当的优惠,实现农村体育逐步向实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完善政府调控机制

政府的调控要彻底摆脱过去直接管理和包办的做法,管理上要体现政府的调控职能,从统领全局、把握方向的高度,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协调地方各部门的利益关系,确保农村体育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三)完善监督机制

新的体育管理体制建立之后,要使各机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的办法有:核心监督,由建立在政府中的专门机构对社团或下级政府在总体工作上进行全面监督;专业化监督,由专业人员组成一个具有咨询机构性质的委员会进行监督;民主监督,通过组织形式,在群众中建立一支民主监督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收集群众意见,从而使各种权力不至于脱离群众。这三种监督方式起到互相制衡的作用。(www.xing528.com)

(四)建立社会化机制

相信人们群众的创造性,尊重农村地方习俗。根据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抓紧做好三件事,即建设好身边的场地、抓好身边的组织、搞好身边的活动,以实现农村体育的社会化。

(五)建立评估机制

在未来的管理模式中,政府并不直接对体育社团组织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对其业绩、工作效果的评估来完成间接管理,规范和引导各级各类体育组织的工作和行为,从而达到服务和服从于政府的体育目标。这种评估标准应是依据建立在科学性与适用性基础之上的可量化标准。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评定出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作中的优劣,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的实施途径

(一)中央向地方及体育社团放权和分权

未来的管理体制必须贯彻“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把政府过于集中的权力分散开来,纵向放权以实现层次化管理,横向分权以实现社会化管理,将体育管理体制从现在的线性结构改革为矩阵结构,从行政命令式的“垂直管理”改革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矩阵式管理。

(二)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职能定位,完善目标管理

1.职能定位。体育行政机构是一个宏观管理者,其基本职能是:制定群众体育发展战略,并指导实施;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条例,并监督执行;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协调区域性体育发展,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居民提供平等参与体育的机会,确保人人享有体育的权利;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对群众体育起到示范作用。

体育社团的基本职能是:承担对群众体育的直接管理职能,以及负责群众体育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如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群众体育赛事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体育健身知识讲座、体育产业经营与开发、对经营型体育组织的行业规范化管理和行业自律教育等。

2.目标管理。国家体育总局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确立一个群众体育发展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农村基层各级体育行政机构和体育社团,根据国家制定的群众体育发展总目标和长远规划,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出本地区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及规划。

(三)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要向协议化的关系转化

新的管理体制要求农村体育行政机构与体育社团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地位平等的协议化关系。协议化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平等;自愿;协商;公平;责、权、利统一。

(四)加快体育运动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是要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二是各级体育行政机构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坚决、全部向社会开放。三是要大力开发农村户外体育运动资源,通过建设、开放、开发三种渠道,改变我国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状况,实现体育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

(五)加快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

在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培训和向村民提供服务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的主要对象应该来自本地农民,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农村离退休干部、农村体育爱好者和热心分子等,改变现在由部分农村干部或体育行政部门干部挂名的有名无实的现象;第二,加强对农村体育指导员的上岗前培训和等级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培训经费可由个人和政府各出一部分;第三,体育指导员向村民提供服务时原则上应以非赢利为目的,可采用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低偿服务为主。

【注释】

[1]吕树庭、胡活伦、楚继军:《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

[2]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第28~41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李建国、吕树庭、董新光:《社会体育》,第25~26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卢元镇:《社会体育学》,第122~12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卢元镇:《社会体育学》,第122~128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陈梦周、吕元明:《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4)。

[7]肖林鹏:《现代体育管理》,第318~319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8]吴声光:《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体育的特征》,《体育科技》1999(3~4)。

[9]柳若松:《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2(2)。

[10]《农村体育有“四少”》,http://news3.xinhuanet.com/nsports/2002-06/30/content_463658.htm。

[11]王莉:《中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中国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第38~40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2]裴立新、李宗浩、董新光:《未来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2(9)。

[13]《农村体育有“四少”》,http://news3.xinhuanet.com/nsports/2002-06/30/content_463658.htm。

[14]李相如、刘国永:《关于我国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5(3)。

[15]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工作情况》2002(14)。

[16]吕树庭、胡活伦、楚继军:《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

[17]谢庆奎:《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第7~8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