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管理现状概括
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办公共事业的做法,以及“单位制”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模式,依然保留着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惯性,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以发挥;二是农村基层各类体育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农民体育管理的自主意识处在萌芽状态。其运行机制的特点是在计划经济下作为运行主体的政府仍起着重要的管理和指导作用,由于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许多农村体育组织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发挥出民间体育组织应有的职能。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
1.农村体育经费短缺。
2.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3.有关的管理法规不完善。
4.体育管理人才少,管理手段落后。
5.体育指导员缺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表面文章严重,工作时效有待加强。
2.乡镇一级虽有政府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但机构虚设,上下协调失灵。
3.农村体育社团缺乏,单项体育协会缺位。
4.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足。(www.xing528.com)
5.农村体育管理思路落后。
二、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管理落后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农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导致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农民对自身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强,体育健身已成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的农村体育,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总体上看,我国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体育文化的需求。所谓“低水平”,是指我国农村人均体育场地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仍处在较低水平;所谓“不全面”,是指农村体育的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还不全面,农村全民健身的基本保障还不健全,加强管理、法规建设等方面做的还不够;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程度差距较大。[15]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一)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专制和集权的高度统一,农民历来处于社会的底层,倍受统治阶级的支配和驱使,这使得他们养成了对统治阶级惟命是从的传统思维习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地位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虽然政党一体化、政社一体化、政经一体化的单一领导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社会的集权模式仍然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造成了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对上级部门存在着过分依赖性。其具体表现为:在农村基层体育活动和农村体育组织的管理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仍担负着直接的管理职能,作为管理主体保持着较大的集权性,同时农民体育组织缺乏自主性。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绵延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对群众体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对人们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乃至体育健身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植根于传统文化母体的传统体育文化必然带有显著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1.重中庸轻竞争。体育运动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竞争,而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则与之相反,强调中庸之道。这种中庸的体育观念提倡安于现状、不为人先。中庸的体育观念严重限制了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创造力,也淡化了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意识。
2.重群体轻个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人的个性、主体性消融于贵贱有别、尊卑有等的名分之中,极力反对个人在封建伦理道德之外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思想深深渗透到传统的体育观念中,使体育比赛无法实行公平竞争,严重影响了传统体育的发展。
3.重文轻武。在中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深入人心,读书做官成为人们终身奋斗的目标,轻视劳动和体育活动的现象风行于世,体育活动被人们视为“玩物丧志”的末举。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体育活动受到整个社会的长期冷落。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有了较大改变,但历史沉淀下来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它仍然影响着传统的中国人,尤其是生活在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信息闭塞地区的农民群众,他们大多缺乏体育意识,普遍存在“体力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思想,加之农村本来就缺经济、场地、技术方面的支持,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风气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难以形成。
(二)二元体制的格局
城乡二元结构,既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国情。即在城乡各建立一套结构、功能不同的社会管理、保障体系,发挥不同的功能,人为地加大了工农差别,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别。“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也是造成城乡之间体育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城乡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二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三是社会福利保障的差异和文化生活的差异;四是政府公共资源支出的差异。以政府公共资源支出为例,长期以来政府公共资源主要向占人口37%左右的城市居民倾斜,支付了大量的明补与暗补的财政补贴。城乡体育差异的格局正是在上述差异的作用下形成的。这种状况,与农村体育资源短缺、体育人口比例较低形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城市居民可享受到许多农村居民所没有的福利待遇,其中包括城市居民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活动组织等)。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在许多方面,仍然对城市、对市民是一种政策,而对农村、对农民则是另一种政策。同是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待遇却不一样。
二元体制、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制度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造成县、乡镇基础建设欠账过多的历史原因。由于人为地增加了工农差别,造成了城乡壁垒分隔的局面,形成了城乡体育差异的格局。这种状况,与农村体育场地短缺形成互为因果的关系。由于实现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所以,由城市化发展滞后带来的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的解决,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