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部地区利用外资促进 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中部地区吸收的外资逐渐增加,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
第一,积极促进产业升级。中部地区应大力发展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围绕“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定位,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速传统产业的新型化转变步伐,新兴产业快速形成规模,立足于中部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更高的科技含量,提高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经济增加值;有基础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基地;促进当地交通运输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加强区域合作。随着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增加,中部各省只有加强合作,避免区内的引资竞争及结构趋同现象,才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省应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重新定位在分工体系中的作用。这种区域合作需要政府间的高层协调,实施资源整合,优化要素在中部地区的配置。
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圆心,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部6省围绕各自的中心城市(武汉、郑州、南昌、长沙、合肥、太原)基本上形成了各自的发展重点,武汉是中部地区传统的制造业基地、中南地区传统的金融中心,以光通信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激光精密加工为代表的现代加工制造业,以餐饮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都有较强的基础;河南是我国传统的产粮大省,近年来郑州粮食交易所的交易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上升,和周边的洛阳、开封等城市共同构筑中原城市群,形成以粮食生产、交易、粗加工和深加工为龙头的产业体系;长沙以及周边的株洲、湘潭共同构筑的长株潭经济带,围绕工程机械、电气机械为主的机械产业,以及活泼开放的文化产业都为湖南经济腾飞注入了活力;合肥—芜湖为中心的带状都市圈,和太原为中心,包括大同、临汾、晋城的经济带的聚集、辐射效应明显,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www.xing528.com)
第三,拓宽引资渠道。吸引更多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提高外资数量的同时,带动外资质量的提高。海关部门要在加强通关协作、推进通关整体流程改革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口岸通关提速增效,积极推广全天候预约通关和其他方便、快捷的通关模式,完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和贸易信贷登记管理制度,巩固完善县域企业的远程核销方式,继续推行大中型企业的自动核销管理,努力形成“远程核销、择近核销、人工批次核销和机器自动核销”的多层次核销服务格局,加快企业资金流转,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第四,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突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努力用高新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并鼓励区域内大型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升级,依靠科技进步,将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等作为中部地区潜力产业加以培育促使其发展,提高区域中高技术产业的比例,提升中部地区的整体技术水平。
第五,多管齐下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提升产业接纳能力。面对东部的产业转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欠发达省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都形成竞争的关系,中部地区应当大胆鼓励企业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政府基金通过贷款等方式,鼓励民间融资平台与企业相结合,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在竞争中求发展。政府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思维方式应该从“管理市场”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从过去的行政命令式的维持经济秩序和处理经济矛盾的思维及方法向服务型、环境构建型的政府转变,坚持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按价值规律办事的观念。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注重地区技术水平的升级、产品结构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