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资影响就业的理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家对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可分成两种:一是外资作为一种资本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二是外资作为技术知识的复合体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Helpman,1984;Markusen,2002)。Markusen、Rutherford和Tarr(2000)对外资的分析是从资本的角度出发,利用生产理论函数,以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外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国内熟练劳动力的保护政策反而使国家总体福利下降。Aizenman(2003)将中间市场理论运用其中,探讨了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深入发展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他认为由于新兴市场的不稳定性,跨国公司降低在该市场的投资,减少雇佣劳动,降低劳动工资。而Claro(2005)则建立了外资与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外资对发展中国家就业的影响。在他看来,在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落后、外资进入成本低的国家,外资的流入可以促进当地工资增加、提高均衡工资率,并将最终促进东道国的生产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
Compbell通过大量的调查,认为外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就业数量的影响
外资对东道国就业数量的影响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
1.外资的直接就业效应
这种效应主要表现为外商在我国创立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与国内企业进行合资而创办的新公司,吸纳新员工的就业。而非从跨国公司母国选派员工来管理企业或从事生产。目前,在我国的外资企业中人力资源本土化程度一般比较高。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中,中国员工已经超过其总人数的80%,例如微软(中国)公司、沃尔玛(中国)公司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中的本地员工已经超过了90%,IBM(中国)有限公司90%以上的员工和50%以上的经理人员都来自国内,这些外资企业都为我国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就业供给,直接促进了我国的就业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直接就业效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一般来说,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绿地投资,即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包括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另一种是并购,即指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第一种方式通常会在短期内吸纳大量的就业。因为在成本方面的考虑,外资企业只会从母国带来少数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其他主要集中在投资地招募员工,在当地雇用大量的普通劳动力。另外,绿地投资可以创造非正规就业,如在大型的公司厂房的建设中,能够提供大量的短期就业,通过关联效应增加国内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就业。在多数情况下,当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时,就会产生就业替代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并购的投资方式就一定会出现减少就业的局面。如果被并购的企业是濒临倒闭的,或者被并购企业的员工拥有有价值的技能和能力,那么并购是能够保留就业的,而且从远期看,随着企业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动机。外资进入东道国的动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开辟新市场、取得更多利润、保证原料供应、建立生产基地、扩大企业规模等。不同的投资动机对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赵景华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分析发现,在我国的投资中,基于生产基地和开辟新市场动机的投资一共占投资总额的95%。具体来看,基于生产基地型的外资看重的是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因而其对就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吸引了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基于开辟新市场的外资看重的是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了占领国内市场,投资者更注重对研发和管理方面等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而且在其制造过程中也需要有技术的工人。
再次,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行业。如果外资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则可吸纳较多的劳动力,直接的创造效应也较大。如果外资进入的行业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行业,则直接创造就业的机会就会小得多。因此,在理论上,外资流入传统部门比流入到现代行业的直接就业创造效应大得多。
最后,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外资的进入模式包括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进入模式是投资者进入国外市场的重要战略决策问题,直接关系到外资企业的风险以及控制权和收益权分配。不同的模式对吸纳东道国劳动力的作用是不同的。合资经营与合作经营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要高于独资经营。因为对前两种方式来说,由于东道国的管制,在企业追求目标中,除了关心利润,还要考虑就业和其他非市场因素,而独资经营的外方则摆脱了这种束缚,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从而导致大量的失业。(www.xing528.com)
2.外资的间接就业效应
《2010中国投资报告》中指出,汽车企业每增加一个岗位,就可以引起上下游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0~15人。由此反映出外资对就业数量的间接效应,它主要通过促进其前后关联产业的就业拉动作用体现出来。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的数量。
(1)通过技术进步带动就业增加。外资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往往技术水平较高,通过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东道国技术能力的提升。技术的升级能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进而带动就业的增加。
(2)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就业。世界经济的发展检验表明,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是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亟待完善,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产业明显落后,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而第三产业是就业的蓄水池,发展好第三产业有利于就业的增加。外资的进入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外资进入新兴产业及第三产业,促进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垄断性服务业也已逐步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扩大我国劳动力在第三产业的就业。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就业质量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除了对就业数量产生影响外,也会对就业质量产生影响。通常外资企业比东道国企业提供更高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险福利。更为重要的是外资企业特别注重对员工的发展和培养,不仅为员工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还在东道国大力发展培养本土的管理人员,这些机制促使员工的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表7‐1中所列的10家在华外资企业每年人均脱产培训时间的数据是付焘和孙遇春在进行实证研究中获得的。对表7‐1中所列外资企业的培训时间进行统计计算,其平均培训时间为50小时。其中培训时间最多的为美国GE研发公司,每年人均培训160小时;最少的为福禄公司,人均年培训时间为30小时。
表7‐1 在华跨国公司员工每年人均脱产培训时间(单位:小时/人)
资料来源:付焘.在华跨国公司培训活动的现状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6)。
外资企业的在职培训及人才流动带动地区就业质量的提高,不仅如此,由于外资的高福利,许多内资企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被吸引到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短缺,不得不提高工资等其他福利待遇留住人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外资促进了我国地区就业质量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