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商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外商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雁行模式通过对外投资实施动态的产业转移,但前提条件是投资国的生产函数比东道国生产函数先进,能够形成垂直分工。

外商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二、外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作用:理论分析

钱纳里与塞尔昆吸取了克拉克等人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在1975年合著出版了《发展的格局:1950—1970》。书中作者基于结构主义原理指出:“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但由于结构存在刚性,再加上发展中国家国内缺乏资金,所以引进外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储蓄和外汇的双缺口,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目前,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理论研究中,以弗农(Raymond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K Kojima)的“比较优势”理论[2]、赤松要(Kaname Akamatsu)的“雁行模式”理论[3]和小泽辉智(Teretomo ozawa)的“增长阶段模式”理论为代表。其中弗农的理论说明了各国从事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的动因,并且将对外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联系在一起,小岛清的理论侧重研究向外投资给母国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而后两位学者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引资东道国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

(一)赤松要的“雁形模式”理论

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本国的纺织业发展研究中,发现该产业在发展之初,由于本国不能生产该产品,只能大量的从国外进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及逐步掌握生产技术后,在国内生产纺织产品,逐步发展成为向国外大量出口纺织产品。这种产业模式即为“雁行模式”。

该理论认为,某一产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先从国外引进再向国外大量出口几个阶段。雁行模式的主要结论如下。

(1)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原则上的追赶型经济发展模式。该理论认为后发国为改变自身的不利地位,有必要暂时放弃静态比较利益,实施非均衡的发展方式,谋求的是一国产业结构的整体高级化和以此为基础的生产力的跳跃性发展。雁行模式理论的具体内容:进口—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后发国首先实行的是“进口替代”模式,然后再抓住时机向“出口导向”转换。在这个意义上说,雁行模式理论体现着同时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和静态比较优势的有机结合。

(2)雁行模式理论主张在投资母国与东道国之间进行动态的产业转移。所谓“动态产业转移”,是指按生产成本的排序,投资母国将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向外投资。与东道国相比,这些边际产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投资国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如当时日本的纺织、服装劳动密集型产业同东亚其他国家相比是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对于东道国来说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通过产业转移一方面使低梯次的后发国获得了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和资金,另一方面也为投资国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腾出了空间。

(3)雁行模式理论主张的是国际垂直分工。雁行模式通过对外投资实施动态的产业转移,但前提条件是投资国的生产函数比东道国生产函数先进,能够形成垂直分工。如果两国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对外投资和相互贸易就有可能是替代关系,而非互补的关系。当存在多个生产函数不同的国家,依次建立起这种基于垂直分工的投资关系,就会形成生产函数递减的产业转移链。如果以“雁阵”比喻这种传递,那么称为“雁头”的国家即最发达的国家,“雁身”为居中的国家,居后的国家被称为“雁尾”。(www.xing528.com)

赤松要以发展中国家的赶超式产业发展模式为论证重点,认为产业发展同样是一种周期性循环,其循环与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大体一致,但是他们出发点不同。弗农的理论是以新产品研制为起点,总结了发达国家的产品循环过程,而赤松要等人的研究起点是产品和技术的引进,显然是后起国追赶先进国家的周期循环过程。赤松要用这一种理论来解释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产业的成长模式,后来被扩展到解释东亚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由于这一理论客观地描述了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途径,同时又描述了后起国产业结构发展的顺序和走向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具体路径,因此被称为“雁行模式”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在于:在经济开放条件下,通过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抓住学习的机会,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使产业升级换代并实现本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增长阶段模型”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小泽辉智(Tretomo ozawa)在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基础上引入“跨国公司”及“投资”这两个因素得出“增长阶段模型”(Stages of Growth Paradigm)。该理论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结合开放的经济发展理论,试图用一种一体化的理论解释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发展中国家如何建立自己的跨国公司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小泽辉智认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层级结构,而这种层级结构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它既为后进国家创造了赶超的机会,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转移知识和技术的平台。跨国公司可以在产品生产周期的第一阶段就在国外投资生产,而非通过产品出口来进入东道国市场。同时也相应削弱东道国对产品进口的依赖性,如果东道国成功地采取了出口导向型政策,那么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可能同时出现生产资料的生产曲线与出口曲线以及消费品的生产曲线。这样来自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可以帮助东道国缩短由资本品生产向消费品生产的产业升级时间,并帮助东道国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消费品工业,从而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小泽辉智把一国的对外投资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吸引海外直接投资阶段。第二阶段为由吸引投资到向海外投资的过渡阶段。过渡的原因在于随着一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在增加。而且随着工资不断上涨,以前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在国际市场逐渐失去了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产业为了保持在国际市场的既有优势,必须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经营活动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以便获得低于国内劳动力价格水平的成本优势。第三阶段是由劳动力导向的对外投资转向以技术为导向、贸易支持型直接投资转型。第四阶段是资本输出的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相对于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小泽辉智“增长阶段模型”理论更多的强调以一国宏观经济比较优势为基准来选择其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其理论实质是投资要符合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各国动态比较优势的互补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