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目前针对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较多。测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方法也很多,包括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Gini)系数和泰尔熵(Theil)等衡量方法。对于研究地区发展差异问题,不同的指标有其各自的优点,但是泰尔熵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它具有空间可分解性,既可以计算出地区差异总体变化程度,又可以计算出区际、区内差异变化的情况。介于指标的优越性,本文选择相对发展率(Nich)和泰尔熵(Theil)指数来衡量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1)相对发展率(Nich)。表示各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人均GDP的变化量与同一时期全国人均GDP的变化量之间的比值。该指标计算公式为:
Nich=(Y i,t+1-Y i,t)/(Y t+1-Y t)
式中:Y i,t+1和Yi,t分别代表第i地区在t+1和t时间的人均GDP;Y t+1和Y t分别代表全国在t+1和t时间的人均GDP。
(2)泰尔熵(Theil)指数[1],该指数计算公式为:
全国的人均GDP的泰尔熵指数为:
某一地区i的人均GDP的泰尔熵指数为(i分别指东、中、西部地区,j代表各地区中的不同省市):
全国的差距可以分解为地区内差异Ti和地区间差异T间:
泰尔熵T代表各地区的经济差距。
(二)实证研究(www.xing528.com)
本文选取1992—2011年我国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计算出相对发展率和泰尔熵指数。
1.相对发展率的变化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2006年之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这里以2006年为分界点,分别计算全国各省市1992—2005年与2006—2011年实际人均GDP的相对发展率(Nich)。
表3‐5 我国各省市相对经济发展率差距(1992—2005年)
表3‐6 我国各省市相对经济发展率差距(2006—2011年)
由表3‐5、表3‐6可知我国各省市之间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异比较大。两个阶段中,东部地区的绝大多数省份Nich值都大于1,而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的Nich值都小于1。说明东部地区这些省份的人均GDP增长较快,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量不仅低于东部水平也低于全国水平。两阶段中Nich值最大的均为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天津这3个城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从1992年至2011年期间,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Nich值较大,说明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是贵州、云南这些西部省区的Nich值在上述两个阶段中都比较小,甚至不到0.5,表明这些省份的人均GDP的增量要远低于全国人均GDP的增量,甚至不到全国人均GDP的增量的一半。
2.东、中、西部地区泰尔熵值的变化趋势
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出各地区泰尔熵值,结果见表3‐7。
表3‐7 1992-2011年各地区泰尔熵值变化值
续表3‐7
(1)各地区内部差距变化。从表3‐7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各地区内部发展差距出现分化: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内部发展差距逐渐减少;而西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变大,说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西部部分省市发展速度加快。对东部地区而言,其泰尔熵值由1992年的0.032逐渐下降到2011年的0.022,说明其内部差距下降。中部地区的泰尔熵值由1992年的0.009逐渐下降到2011年的0.005,说明其内部差距也在缩小。然而,对于西部地区,1992—1995年其泰尔熵值变化不大,但1996年后增长较快,说明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在不断扩大。
(2)各地区之间差距逐年拉大后回落。从表3‐7可以看出,1992—2002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泰尔熵值在0.025~0.030范围内波动;2003—2005年,其泰尔熵值在0.032~0.040范围内波动;2006—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泰尔熵值在0.038左右徘徊。泰尔熵值的变化表明2006年之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扩大。2006年之后地区之间的差距又呈现出逐年回落的趋势。中央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开始显现,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在2005年后出现逐年回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