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链研究雏形始于M.E.Porte(1998)对企业群(Cluster)概念的研究,企业群(或集群、集聚、产业群等)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企业集聚或是产业集聚,形成空间范围上大量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及其辅助机构的集聚,相互之间既竞争又相互合作,是一种良性互动与效率的集合。有关产业链的具体分析应该从美国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说起,他在著名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Value Chain)这一概念。他认为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是价值创造的一部分,从生产活动、经营活动、业务活动、人力资源及其相关辅助活动等相互之间都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一个动态过程,也就是价值链。尽管此书全部谈的是企业价值链及其相关价值创造过程,但企业价值链的价值创造也并非全然孤立于企业外部,本书对与企业相关的其他企业以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也作了间接说明与分析,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链分析。
国内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链给出了定义。杨公朴和夏大慰(1999)从产业链价值创造的视角,认为相同或相关产业之间通过连续追加而产生的更多、更有效率的价值活动就成为产业链。陈博(1999)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供需关系角度出发,认为产业企业之间的供需活动与资源优化配置整合构成了产业链之间的联动关系,此类活动就称为产业链或是产业链活动。蒋国俊从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出发,认为产业链是“在特定产业集聚区内,以一个或是几个主导产业为链条核心,带动集聚区类相关配套产业联动的一个过程并创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个企业联盟”。郑学益从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认为“产业链就是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为产业链的链条核心,通过这些链条核心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技术为联系,供需为基础,上下接通,前后延伸拓展,最后形成产业链条,这样,单体的优势就会转化为一个产业链条集聚以后的整体联动与资源优化整合优势,从而在区域内产生核心竞争力”。
结合国内学者对产业链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的结果,本书对产业链的解释是:在一定的空间区域范围内,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关联为基础,资本为纽带,市场为方向,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空间结构而构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这个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首先我们研究的产业链是资源深加工的一种表达。本书的煤炭工业生态产业链以及前述的其他产业链类型,无不例外地研究产业链的食物链特性、供需链特性、物质能量集成特性。煤炭产业链的资源深加工体现在从资源的开采、采选、物流、下游使用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产业链环境,它是资源深加工的一种体现与表达。(www.xing528.com)
2)产业链最基本属性是供需关系。产业链形成的最基础原因就在于资源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企业、产业以及资源等供需关系,因此供需性是产业链的最基本属性。
3)产业链中的企业是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是以市场为方向、以资本为纽带、技术产品为基础的一个相互关联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运行,还会影响链条相关企业乃至整条链条的系统功能与稳定。
4)产业链是一条价值增值链。产业链形成和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其价值增值性,整体效益远远大于链条上各企业效益简单相加,也即产业链的价值增值性,这也是产业链发展的原始动力与后续发展的强大竞争力。
5)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一种表达。原始的产业结构之间是很少有相关产业之间的战略联盟的,产业之间过度竞争、产业发展趋同、产业要素效率安排低下、产业规划缺乏市场意识等问题不胜枚举,如果从产业链战略高度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无疑产业链正是解决产业层次的一股良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