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责任竞争力的中国路径

提高责任竞争力的中国路径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也应像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样,率先实践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贡献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寻求专业优势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结合点,切实培植责任竞争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都将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探索和努力过程。

提高责任竞争力的中国路径

经济全球化两面性在中国30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和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循环中有着类似的图景。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因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中国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也应像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样,率先实践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贡献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争当优秀企业公民

中国已有中石油、宝钢、海尔等51家企业和组织加入《全球契约》,对于这些大型和优秀的中国企业来讲,要想成为世界级的优秀公司,就要切实履行《全球契约》承诺,全面按照《全球契约》四个方面十项原则的要求,建立起包括责任管理体系的全面管理体系,并将公司的专业优势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结合起来,如扶持弱势群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尊重和维护员工和顾客的合法权益,把社会和环境的因素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中。通过持续的努力,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处理好与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

(二)积极参与供应链竞争,提高责任竞争力

在WTO框架中,发达国家成员一直努力将统一的劳工标准与贸易限制联系起来,并规则化,但由于发展中成员的反对也一直未得以实现。但发达国家的各种利益集团已将这一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特别是通过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传导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身上。这也是我们近年来评述不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核和认证问题。可以说,劳工标准与贸易限制的联系已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实质影响,极有可能演变成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对于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企业来讲,应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已处于跨国公司供应链的优势,迅速熟悉相关的最新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规则,审时度势地参加相关的审核或认证,建立起符合公司实际的责任管理体系,切实提高责任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三)寻求专业优势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结合点,切实培植责任竞争力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都将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探索和努力过程。首先要进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找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做得不足的地方;再根据企业的专业优势及资源状况,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一般应在某一点上突破,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循环经济和节约经济、扶持弱势群体、教育机会提供、员工权益维护、顾客和消费者权益保障、供应链管理、利益相关者参与等,逐步培植责任竞争意识和责任竞争力。

诚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社会责任的理念、规则以及操作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发达国家也不应该拿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阻碍我国产品出口的壁垒。我们必须看到提高企业的责任竞争力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对此的态度应该是“大张旗鼓地讲,小心翼翼地做”。正像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样,我们也不能忽视和放松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味追求利润至上,这样做的结果不仅难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也有悖构建和谐社会的初衷和本意。正像穷人与富人不能比宝一样,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多不可比因素,但是不能因此断定宝亦非宝。宝还是宝,责任竞争力应该成为我们努力和奋斗的一个目标。

(四)企业要将CSR融入长期战略,完善社会责任管理(www.xing528.com)

企业应将社会责任融入其战略决策中去,开发出有效的企业社会战略,从而通过做好事使自己受益(doing well by doing good),创造企业独特的社会责任竞争优势。企业要将社会责任嵌入核心价值观,并将其积极融入企业的使命与愿景中。要在被广泛认可的全球标准和价值观基础上,决定自身的社会使命与责任愿景,并且高层管理团队和领导者要对社会责任做出坚定、可信与公开的承诺。在此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与自身核心业务相关的社会问题,找准企业与社会的交会点[3],并注意将企业社会战略融入当前的治理结构与管理系统中。最终通过协调处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提高绩效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企业应完善社会责任管理,积极推行全面责任管理(TRM)[4]。即,将责任意识和管理作为开发和实现自己商业模式的核心部分,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管理制度,运用系统分析与系统管理方法,有效处理企业活动对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全面管理企业对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和伦理等各方面的责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通过感召、融合、改进与革新等要素,采用类似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来推动全面责任管理的实施,从而获取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强化人本管理,体现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当代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人,尤其是异质型人力资本。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所以当代企业管理更应该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更加自主、自觉地尊重劳动者的人权,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和更具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从而对内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提高凝聚力,对外强化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强化人本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其一,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保障员工的劳动报酬权,以合同方式确定双方共同接受的工资价格水平,协商确定各种补助津贴、保险福利、红利或股权、鼓励政策和报销制度。其二,人性化对待职工的加班问题,实行加班补助的加班制度。可根据雇员不同的工作年限而设计不同层次的带薪休假,并对急事假、病假做适当考虑。在社会保险方面,把对职工支付社会保险费用看做是企业的义务,并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员工的实际需求,人性化设计具体的补充保险制度等。其三,要根据企业发展和职工发展的需求设计培训制度,使雇员在获得实质、实际利益的同时,也体会着“被关注”、“被服务”、“被重视”这种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的情感。其四,职工参与管理制度是充分实现人本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的良好制度选择。在我国推行职工参与管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各种形式要由工会来组织或支持协助。比如,职工代表大会制、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制、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其五,企业应保证其控制下的工作场所、设备及工作程序的安全并对劳动者健康没有危险;保证其控制下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物质与制剂,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后,不会对劳动者健康发生危险;并制定一系列严格的雇员安全操作手册等。

(六)建立财务、环境、社会责任相结合的业绩汇报模式,增强企业透明度建设

在欧美发达国家,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价重点,一是看社会责任心,二是看名牌产品,三是看财务绩效和管理。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兼顾经济、环境、社会发展三者的利益,寻求平衡发展。许多跨国公司如IBM、英特尔思科耐克沃尔玛等都已向社会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采取“三重底线”的信息披露方式,不仅披露公司经营情况,还披露企业在环境与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我国企业可借鉴西方跨国公司的做法,采用财务、环境、社会责任三者结合的业绩汇报模式,以透明的方式向社会发布企业运作的综合效果,使企业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以提高企业责任竞争力及永续经营能力。

要成为真正具有责任竞争力的企业,就必须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之间求得平衡。企业在为社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时,要同时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即责任竞争力。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生存,才能持续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