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 信息资源配置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信息资源与其他的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独特性。因此,信息资源配置也存在着不少的特殊性质。综合众多学者观点[29],信息资源配置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层次性
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是由信息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和信息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决定的。信息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包括内容上的层次性和载体形式的层次性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层次性是指信息资源开发的程度有深有浅,载体形式的层次性是指信息资源具有不同性质的载体形式;用户需求的层次性是指用户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不同,因此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就各不相同[30]。
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还体现在信息资源配置可分为宏观配置、中观配置和微观配置,或者分为纵向配置和横向配置等。
(2)动态性
信息资源是一种动态的资源,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信息资源一直处在不断地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当中,旧的信息资源逐渐过时和淘汰,新的信息资源不断生成、积累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信息资源通过流动在非对称的信息环境中实现增值目的。
信息资源具有动态性,信息资源配置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虽然一般情况下信息资源配置相对稳定,但随着信息资源的内容、质量、时效性等因素的变化,随着信息资源共享环境、条件和要求的变迁,信息资源配置结构和模式需要重新改变,信息资源配置的总趋势是运动的,否则就不能实现配置过程和配置结果的有效率。
信息资源配置的动态性主要受信息资源供给能力、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价格及信息资源购买者的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动态性由以下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一是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动态性,包括用户信息需求的增长和其所需信息内容的变化[31];二是信息资源本身的损耗性,包括信息资源各要素的损耗,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老化与更新、信息载体的转换、信息内容的价值衰减等;三是信息资源供给能力与供给内容的动态性,对信息资源配置也提出了需要动态配置的要求[32]。
(3)时效性
信息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都更具时效性。对于大多数信息资源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新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标准常常会导致原有的信息资源内容因过时而失效。此时,该信息资源虽然内容犹在,但其效用已经被“磨损”掉了。时效性的存在,使信息资源的总效用常常得不到及时和全面的挖掘,从而引发许多不必要的社会财富浪费。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并不意味着开发出来的信息资源越早投入利用就越好,早投入利用固然可能易于实现其使用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信息资源可能像陈年老酒一样不断增值。因此,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不仅表现为及时性,更意味着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只有时机适宜,才能最大化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益。把握时机,就意味着要综合考虑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其投入利用带来的使用价值,在合适的时间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
(4)有序性
信息资源配置的有序性体现在信息资源内容的有序性、信息资源利用的有序性和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的有序性三个方面[33]。
一般来说,社会中的信息大多是无序的,无序的信息将会造成信息通道的“拥塞”,干扰信息的传递和流通。信息本来并不是资源,而是通过将其按一定秩序组织,使其有序化,就形成了信息资源。有序的信息资源配置,能使信息资源各要素相互匹配,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更加优化。
(5)渐进性
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34]。
信息资源配置本质上就是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从无效率或低效率逐步趋向有效率的过程。这里提到的“合理”或“有效率”指的是经济上的合理或有效率,即用一定的配置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配置效益,或用尽可能小的配置成本取得一定的配置效益,换句话说,就是指用尽可能小的配置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配置效益。使信息资源实现合理有效配置直至最大程度的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配置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
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不论是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市场配置还是产权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从不合理趋向合理,从无效或低效趋向有效,都会产生类似“耗散结构”的现象。
(6)共享性(www.xing528.com)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最高境界就是共享,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最大程度共享是信息资源配置所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归宿。
信息资源配置的共享性是建立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之上的。信息资源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在信息资源的使用中,信息用户彼此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制约关系,同一信息资源可以同时被不同用户使用,而不会影响其内容的发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丰富信息资源的内容。信息资源共享能使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能带来更多的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这也是信息资源配置所追求的结果之一。
当今社会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络环境是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环境,基于此,信息资源配置除了上述特征之外,还呈现出不少的新特征。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配置的时空边界越来越模糊,数量与质量配置也更易实现,而配置的成本构成将发生变化,使得市场驱动成为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这将从根本上转变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35]。
1.2.5.2 信息资源配置模式
(1)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市场是经济活动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它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被广泛运用于许多领域。信息资源的配置及其开发利用,同样需要依靠市场手段才能更好地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市场机制在信息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指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即通过市场信息来消除或减少信息市场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以较低的成本自动地、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将信息资源作为商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信息商品生产、交换、分配、流通和消费的自组织过程。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能根据市场供给,间接而自动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不仅有利于优化信息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信息商品的产需衔接和供求平衡,更有利于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
信息资源配置中主要应用到的市场机制有供求机制、风险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这些机制在信息资源市场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
信息资源的政府配置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等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信息资源政府配置的主要手段有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信息资源配置依靠国家立法,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信息资源配置各环节错综复杂的关系,以维护信息资源配置活动的正常秩序。信息资源配置的法律手段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等特点[36],而信息资源配置的行政手段,主要指借用政府的权威性,采用命令、指示等形式来管理或控制信息资源配置活动。
由于信息资源具有外部性、公共物品属性、垄断性等特殊性质和规律,使得信息资源配置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导致市场配置低效率或无效率,因此要求政府对于信息资源配置活动给予适度干预,即政府通过促进竞争、控制外部性问题以及提供公共物品等方式来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政府配置资源手段,作为经济活动中一只“看得见的手”,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政府配置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了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由此引发了“政府失灵”。政府失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37]:第一,信息资源配置的配置者与使用者角色分离,当出现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时,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推诿责任,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第二,信息资源内涵极其丰富,有着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政府并不了解全部信息,更不可能对其特点和规律有充分把握了;第三,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配置反馈机制,信息用户对于政府确定的信息资源配置方案的评价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给配置者。
综上可知,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配置手段,政府配置也不是万能的。因此需要将政府配置这一只“看得见的手”与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配置相结合,才能实现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
(3)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能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况、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资源配置的调节。产权总是客观的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这使得通过调整产权优化资源配置有了可能。人们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调整产权、优化产权结构,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就是指通过调整和明晰信息资源产权归属,优化信息资源配置。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主要有:设置产权,改善资源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的状况;稳定产权结构,形成客观的资源配置状态;通过产权变动改变资源配置格局[38]。
信息资源的产权问题影响着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根据美国著名产权经济学家科斯的观点,产权界定不清或不够恰当是外部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部效应会导致市场失灵,使得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而改善这一状况,并不必须采取政府干预,而只需清晰界定并保护信息资源产权,从而实现信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