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播信息与引导选择相结合
网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在所有这些信息中,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直接关联的信息并不多。与此同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样,包括外化与内化两个阶段。因此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传播信息与引导选择相结合的原则性方法。
(一)网络阵地的占领要求施行主体在实践中坚持传播信息
历史的经验早已表明,思想阵地“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8]。网络上的信息是海量的。在网上,既有无产阶级的思想信息,又有大量的垃圾信息,甚至在泥沙俱下的网络里“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9]。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无疑已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阵地”[10]。因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施行主体必须通过网络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所谓传播就是“广泛散布”[11]。这种“广泛散布”本身又是和一定的传播方式、传播方法与传播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施行主体只有在实践中坚持传播信息,才能在网络上坚持正确思想的主导地位,才能满足大学生网民的求知需要,才能为大学生网民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提供知识依据,也才能占领好网络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www.xing528.com)
(二)教育效果的取得要求施行主体在实践中坚持引导选择
引导选择主要是从两个层面上来讲的:一是引导接受主体选择有用或有益的信息;二是引导接受主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外化到内化的转变。众所周知,网络上的信息是多元的,从性质上看,既有科学的、正确的信息,又有反动的、错误的信息。电子网络中身份的隐匿性、自由选择性以及内容的公开性等特点,决定了对于一些信息、观点等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是不奏效的,其结果无疑是访问网站的人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施行主体去积极引导接受主体对网络信息作出合理的选择。此外,就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而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确定,主要不是取决于外部灌输了多少观点、思想、概念和结论,而是取决于被教育对象在思想认识上的认同、情感上的相容与接纳,在于形成道德信念。因此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的过程,而是需要师生、生生共同针对问题进行探索、交流和质疑的过程”[12]。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施行主体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和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的活动”[13]。这种活动就是有效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