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界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概念,首先需要分别对接受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一)接受的概念梳理
接受一词,在汉语字典中被解释为接纳、承受。英文中接受一词是reception,表示认可、吸纳、验收的意思。从字面上看,接受含有积极主动的意味。作为一个名词,接受表示一种状态和结果;作为一个动词,接受被理解为一种关系和过程。
接受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它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一样悠久。但真正意义上的接受研究仅发生在现代。西方学术界对“接受”问题的关注始于古希腊的“解释学”和由此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就接受美学而言,又称之为接受研究、接受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姚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姚斯创建了“接受理论与接受美学”体系,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新文学史概念。在姚斯看来,文学史就是文学作品的消费史,就是消费主体的历史。因此,必须更多地关注读者的阅读活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理解,构成了作品的现实存在。可见,此处姚斯所说的接受主要是指读者在文学欣赏中的“阅读活动”。姚斯还指出:“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作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积极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38]这是系统论述接受问题较早的理论,属于界定接受的“活动说”。
到了80年代,我国学者对西方的“接受理论”进行了翻译介绍,相关的研究著作也相继问世。从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胡木贵、郑雪辉的《接受学导论》一书较早从研究层次上给接受下了定义,他们认为:“接受,是关于思想文化客体及其体认者相互关系的范畴。它标志的是人们对于语言象征符号表征出来的思想文化客体信息的择取、解释、理解和整合,以及运用的认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39]应该说,这一定义中所明确提出的“接受是关于思想文化客体及其体认者(主体)相互关系的范畴”、“接受中的主客体关系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等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但这一定义又具有明显的缺陷,需要加以进一步完善:第一,它对接受活动的本质认识不完全。此定义将理解活动看成是最重要的接受活动,而对运用所给予的关注不够。其实,接受包括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完整的接受观应将理解与运用统一起来。第二,它对接受客体的界定比较狭窄。此定义将接受客体限于“以语言象征符号表征出来的思想文化”。显然,这一界定范围太小且不太恰当。第三,它注重对主客体关系范畴作静态分析而忽视了对主客体关系范畴的动态分析。事实上,接受作为动态的关系系统和静态的关系系统,是内在统一的。(www.xing528.com)
根据以上分析,并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出发,笔者试对接受作出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接受,是指接受主体出于某种需要而对接受客体的反映、选择、理解、整合、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等的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相应状态。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含义
据笔者所查资料,目前国内学界还没有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概念进行限定,国内学界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限定。在此,笔者试图在对国内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概念界定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作为特殊的接受活动,它与一般的接受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现象,它也与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邱柏生教授主编的《思想教育接受学》一书从学科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作出了如下界定:所谓接受,“是指主体(即受教育者)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是“对社会有控影响的积极反应”。[40]应该说,这一定义具有首创性,它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我们看来,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首先,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本质认识不完整。即是说,它将接受活动仅仅局限于“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说到底只是对接受活动的内化过程加以关注,而对接受的外化过程关注不够;其次,它对接受客体的规定比较狭窄。接受客体应该是信息客体,而不应局限于思想教育信息,在高科技日益发展的多元信息时代更是如此。根据以上分析并依据前一部分对接受含义的理解,笔者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受教主体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践行等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相应状态,它的结果是形成人的内化的精神和外化的行为。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阵地和一种新形式,它是依托网络且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实践所依托的空间、所采取的形式等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接受的环节和目的等深层次问题上是一致的。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含义的理解,笔者试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含义界定如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发生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教主体即大学生网民在网络空间里对相关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践行等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相应状态,它的结果是形成大学生网民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网络文明素质并外化为大学生网民的相关网上实践行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