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的影响调研成果

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的影响调研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我们更应当看到网络对大学生网民正确思想道德和认知形成与发展的消极影响,这是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网上却存在着大量虚假、庸俗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网民的冲击很大。网上对大学生网民产生较大冲击的这些信息主要有:网上“黄”毒。

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的影响调研成果

三、网络对大学生网民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除了对大学生网民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还对大学生网民的思想道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积极的影响而言,它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大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树立;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拓展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它还有利于我们去维护和发展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等等。

然而,我们更应当看到网络对大学生网民正确思想道德和认知形成与发展的消极影响,这是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概括地讲,这种消极影响突出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政治学视角的判断: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易导致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

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和较量已经进行了将近九十年。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国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他们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当他们的军事侵略和经济封锁政策遭到失败之后,便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互联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打破了信息交流的空间限制,有利于人类提高资源利用率。然而,虽然自然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但科学的活动和成果控制在哪个阶级手中则会有完全不同的社会作用。”[26]西方国家必然会凭借其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的“无中心化”和高度“自由”、“无国界”等特性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的演说中称:“当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27]如前所述,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接受美国国会质询时更加毫不隐讳地表示:“中国将随着信息流通而民主化,只要中共想在经济上竞争,就不能不让国际互联网和全球化的风潮进入中国大陆,随着信息的流通,民主就会到来。”[28]一些大学生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下,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有的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了“西化”的俘虏。

(二)文化学视角的判断:西方大国掌握信息主导权,易使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削弱

民族性就是文化传统[29],民族认同感的削弱主要是相对于民族文化的削弱而言的。征服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是使自己的文化成为其崇拜和模仿的对象。网络的出现与发展,理论上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然而客观的事实是:第一,美国是万维网的大本营,“今天的Internet带有明显的美国味道”[30];第二,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网上语言比依次是英语51.3%、日语7.2%、德语6.7%、西班牙语6.5%、汉语5.2%……[31];第三,各国在网上的信息输入、输出流量差别显著,仅从量的方面来看,“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至少要比它的相反流通量多100倍以上”。这样,所谓网络文化的全球化实质上就是网络文化的“西方化”,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在网络西风“English”的劲吹下摇曳不定,许多热衷于网络的大学生网民非常热衷于网上的Yahoo、Amazon等,却忽视了学习自己的文化、捍卫自己的传统。再加上一些大学生网民对下载信息、组织文字方面的能力过于依赖,久而久之分析能力下降、思维的深刻性渐趋钝化,这对民族认同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三)社会学视角的判断:网上大量虚假、庸俗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的冲击很大(www.xing528.com)

以往大学生大量接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和教育者的灌输,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过滤,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已被删除。网上却存在着大量虚假、庸俗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网民的冲击很大。网上对大学生网民产生较大冲击的这些信息主要有:(1)网上“黄”毒。据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调查发现,在因特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大约有47%与色情内容有关。参见冯鹏志:《伸延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44页。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这类色情信息,因此怀有一种“窥淫”心理,他们经常上网浏览色情信息。据郑州原点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3000名大、中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32]。(2)扰乱社会的黑色信息。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大肆在网上发布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年学生。(3)“制造明星”的犯罪信息。由于部分大学生网民法律意识不强、具有恶作剧心态,再加上一些网站的教唆,他们时常在网上做出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

(四)伦理学视角的判断:大学生网上道德认知迷失、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行为失范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地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33]。对于网络来说,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通过网络享受到了种种“好处”,然而由于对网络的不恰当利用使得一些道德问题在一些大学生网民中异常突出。主要有这样一些:(1)道德认知迷失。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网络还未形成新的道德规范,这导致了大学生道德选择迷惘。与此同时,网络中存在的多元道德评价标准使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评价标准倾斜,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紊乱;(2)道德情感冷漠。一些大学生网民仅仅把网络看作是查找资料和娱乐的工具,并没有意识到网络上的虚拟空间也是生活的空间,也需要道德。因此他们到了网上就变得异常冷漠,他们的“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辱感、尊严感等”都表现得并不像现实中那么“明确、强烈”。[34]还有的大学生网民因迷恋上网而与家人联系少了,与朋友和同学聚会的次数少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少了;(3)道德行为失范。据北京联合大学1999年初对五所高校学生使用因特网情况的调查表明,有12.5%的人承认曾经“获得他人的邮件”,有9.8%的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还有5.4%的人承认“发布过不健康的信息”。[35]

(五)心理学视角的判断:大学生心理超负荷,易上网成瘾

首先,大学生心理超负荷。从心理活动的规律来看,当外界输入的信息超过人的正常负荷后,信息便不再提高生活质量,反而容易造成压力和混乱。就心理反应来说,主要是焦躁、烦恼、沮丧以及对合法权威的敌意、骚乱等。就生理反应而言,主要是内分泌神经系统方面出现功能紊乱和异常,使大脑中“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水平升高,使个体短时间高度兴奋,随即转为颓废。这些症状,在大学生网民中都有所反映,只不过是在一些上网时间长的大学生网民那里反映得更加明显强烈。

其次,网络上瘾。网络会使人像吸毒品一样上瘾,还会使人疯狂。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近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