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观历史:先秦杂家理想政治

三观历史:先秦杂家理想政治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理想的政治,《尉缭子》也有所描述,它说:善政执其制,使民无私。这就是《尉缭子》的理想政治,达到理想政治的方法是将“法治”和“礼治”结合起来作为治国的方略,反映出儒、法结合的学术特色。

三观历史:先秦杂家理想政治

三、历史观及其对理想政治的看法

《尉缭子》对于历史有一种现实主义的看法,它说:“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帝王之君,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145]意即苍苍的天,谁知道它的边际呢?哪一个君主,可为我所效法呢?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将来的还没有出现,只有依靠自己的主张和努力。不泥古、重现实正是先秦杂家的特点之一,与杂家的实用主义政治观念和它的历史观显然是分不开的。

对于理想的政治,《尉缭子》也有所描述,它说:

善政执其制,使民无私。为下不敢私,则无为非者矣。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出乎一道,则欲心去,争夺止,囹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怀远,外无天下之难,内无暴乱之事。治之至也。[146]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要建立法制,以法治国立公去私,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局面。《原官》篇对于治国治官也说:“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俎豆同制,天子之会也。”将此句和《治本》篇上文所引结合起来,不难看出《尉缭子》治国的文武之道,一为“俎豆之制”的礼制,一为“善政执其制”的法制,二者结合起来才可以“外无天下之难,内无暴乱之事”。这就是《尉缭子》的理想政治,达到理想政治的方法是将“法治”和“礼治”结合起来作为治国的方略,反映出儒、法结合的学术特色。

【注释】

[1]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第511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尸子·分》

[3]《尸子·分》

[4]《尸子·分》

[5]《尸子·分》

[6]《尸子·逸文》

[7]《尸子·逸文》

[8]《尸子·发蒙》

[9]《尸子·发蒙》

[10]《尸子·发蒙》

[11]《尸子·逸文》

[12]《尸子·治天下》

[13]《尸子·明堂》

[14]《尸子·劝学

[15]《尸子·仁意》

[16]《尸子·发蒙》

[17]《尸子·仁意》

[18]本节所引《尹文子》原文皆出自徐忠良注译,《新译尹文子》(台北)三民书局印行,1996年版。

[19]胡家聪:《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第252—2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第473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21]《尹文子·大道上》

[22]《尹文子·大道上》

[23]《尹文子·大道上》

[24]《尹文子·大道上》

[25]《尹文子·大道上》

[26]《管子·法法》

[27]《管子·任法》

[28]《管子·君臣上》

[29]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经法》,文物出版社,1980年。

[30]《管子·权修》

[31]《管子·牧民》

[32]《管子·重令》

[33]《老子》第三十八章

[34]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第41页,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5]《管子·霸言》

[36]《管子·七法》

[37]《管子·法法》

[38]《管子·权修》

[39]《管子·君臣下》

[40]《管子·君臣下》

[41]《管子·白心》

[42]《管子·宙合》

[43]《管子·君臣上》

[44]《管子·九守》

[45]《管子·九守》

[46]《管子·九守》

[47]《管子·九守》

[48]《管子·立政》

[49]《管子·乘马》

[50]《管子·乘马》

[51]《管子·乘马》

[52]《管子·乘马》

[53]《管子·乘马》

[54]《管子·形势解》

[55]《管子·任法》

[56]《管子·君臣下》

[57]《管子·牧民》

[58]《管子·禁藏》

[59]《管子·权修》

[60]《管子·法法》

[61]《韩非子·五蠹》

[62]《管子·立政》

[63]《管子·五辅》

[64]《管子·治国》

[65]《管子·治国》

[66]《管子·治国》

[67]《管子·乘马》

[68]《管子·乘马》

[69]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第546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70]《管子·问》

[71]“废”在句中是“放置,设置”的意思。(www.xing528.com)

[72]《乘马数》说:“上臾之壤守之若干,间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和《国语·齐语》所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意思一样,即根据土壤的优良等级划定赋税的标准。

[73]《山国轨》托管仲之言曰:“宫室械器,非山无所仰,然后君立三等之租于山”,这三等租税是“握以下者为柴楂;把以上者为室奉;三围以上,为棺椁之奉。”

[74]《管子·国蓄》

[75]《管子·国蓄》

[76]《管子·国蓄》

[77]《管子·立政》

[78]《鹖冠子·度万》

[79]李学勤:《〈鹖冠子〉与两种帛书》,《道家文化研究》第1辑第342—34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80]《鹖冠子·王》

[81]《鹖冠子·王》

[82]《鹖冠子·王》

[83]《鹖冠子·天则》

[84]《鹖冠子·泰鸿》

[85]《韩非子·扬权》

[86]《鹖冠子·度万》

[87]《鹖冠子·博选》

[88]陆佃注曰:“枭,斩刑也。此言法令不行,小人敢为负谩而无忌惮也。”

[89]吴光:《黄老之学通论》第165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90]《鹖冠子·近迭》

[91]《鹖冠子·王》

[92]《孙子兵法·军形》

[93]《老子》第二十二章

[94]《季春纪·圜道》

[95]《季春纪·圜道》

[96](台湾)陈丽桂:《秦汉时期的黄老思想》第29页,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

[97]《〈吕氏春秋〉序》

[98]《离俗览·上德》

[99]《离俗览·适威》

[100]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第608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101]《有始览·谨听》

[102]《孟春纪·本生》

[103]《孟春纪·贵生》

[104]《孟春纪·贵生》

[105]《孟春纪·贵公》

[106]俞樾:《诸子平议》(下)第490页,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本。

[107]《审分览·审分》

[108]《审分览·任数》

[109]《审分览·知度》

[110]《审分览·知度》

[111]刘元彦:《〈吕氏春秋〉是先秦各家思想最大的综合者》,《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第186—187页,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

[112]《韩非子·难三》

[113]《审分览·勿躬》

[114]《似顺论·分职》

[115]《韩非子·主道》

[116]《仲春纪·当染》

[117]《韩非子·二柄》

[118]《恃君览·达郁》

[119]《离俗览·用民》

[120]《离俗览·用民》

[121]《离俗览·适威》

[122]《审分览·慎势》

[123]《审分览·慎势》

[124]《史记·商君列传

[125]方涛铭、刘修明:《论〈吕氏春秋〉——兼论杂家的出现》,《社会科学》第138页,1981年第1期。

[126]《慎行览·一行》

[127]方涛铭、刘修明:《论〈吕氏春秋〉——兼论杂家的出现》,《社会科学》第137页,1981年第1期。

[128]《季冬纪·士节》

[129]《季秋纪·知士》

[130]《史记·太史公自序

[131]《吕氏春秋·序意》

[132]《孟秋纪·怀宠》

[133]《有始览·谨听》

[134]《审分览·执一》

[135]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第613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136]《审分览·知度》

[137]《孟子·公孙丑》

[138]《尉缭子·武议》

[139]《尉缭子·武议》

[140]《老子》三十一章

[141]《老子》七十八章

[142]《尉缭子·战威》

[143]《尉缭子·治本》

[144]《尉缭子·武议》

[145]《尉缭子·治本》

[146]《尉缭子·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