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杂家研究:先秦治国思想的特色

杂家研究:先秦治国思想的特色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上面的引文已可窥其端倪,那就是兼容了“名、法、儒、墨”百家之学的治国理论,即由“道治”推而化之而来的“治道”。《尹文子》的治道思想首先是将“名”与“法”结合起来形成“名为法用”的政治思想,同时辅之以道家、儒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从而构成其独具特色的治国之道。首先,《尹文子》主张“以名、法治国”及“名”为“法用”的治国思想。

杂家研究:先秦治国思想的特色

一、道治与治道

《尹文子》的社会政治思想首提“道治”一词。“道治”就是“以大道治”;而“治道”泛指的是治国之道。从逻辑上来说“治道”包含了“道治”。《大道上》篇说:[18]

以大道治者,则名、法、儒、墨自废,以名、法、儒、墨治者,则不得离道。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藉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

意思是说,按大道治理天下的,那么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学说就自然而废止了。按名家、法家、儒家、墨家治理天下的,那么也不能背离了道。老子说,所谓道,是万物深藏的奥妙所在,善人的珍宝,不善人所要保持依靠的。这个用道治理天下的,叫做善人;借用名、法、儒、墨治理天下的,叫做不善人。善人跟不善人,名称身份日益分离,不待详细考察就可得而知了。“以大道治者,则名、法、儒、墨自废”,句中的“大道”指的并不是道家的“道”。“大道”为治便包容广阔,“名、法、儒、墨”等百家学说兼容在内,取其长,弃其短,起着互补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说“名、法、儒、墨自废”。[19]可见这个“大道”指的是兼容名、法、儒、墨诸家学说的治道的根本。“以名、法、儒、墨治者,则不得离道。”由于各家学说只是“大道”之一偏,单单以一家学说治理天下是不会有“善”的后果的,因此必须以“大道”来作为指导。

《尹文子》的“道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其实上面的引文已可窥其端倪,那就是兼容了“名、法、儒、墨”百家之学的治国理论,即由“道治”推而化之而来的“治道”。《尹文子》的治道思想首先是将“名”与“法”结合起来形成“名为法用”的政治思想,同时辅之以道家、儒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从而构成其独具特色的治国之道。

首先,《尹文子》主张“以名、法治国”及“名”为“法用”的治国思想。《大道下》篇引述《老子》之言并作了新的阐述,“《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正者,名法是也,以名、法治国,万物所不能乱。奇者,权术是也;以权术用兵,万物所不能敌。凡能用名法、权术而矫抑残暴之情,则己无事焉。己无事,则得天下矣。”在这里,作者对于《老子》的话做了重新的解释,并指出以名、法治国的优越性在于“万物所不能乱”。“以奇用兵”解释为以权术用兵,“权术”思想本为法家的主张。因而,整个这段引文,《尹文子》所提倡的均是以名、法治国,引用《老子》之言只不过是为其理论找一个哲学的依据和理论的出发点而已。当然,文中也反映出作者受道家影响的思想痕迹,“凡能用名、法权、术而矫引残暴之情,则已无事焉。”,“已无事”是“无为”的另一种说法。但从整体上来看,《尹文子》的治道已非黄老道家所提倡的治道了。“道只是他从道家那儿借来的一个逻辑前提。”[20]道不是其理论的核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书中说:

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21]

这段话中的“道”指的已不是“大道治者”中的“大道”,而是道家的“道”。这说明《尹文子》也认为,道也有不足之处,但人能弘道,名法可以弥补道之不足,这便是名家与道家的不同。《尹文子》的治道是以名、法为主的,故曰:

以名稽虚实,以法定治乱,以简治烦惑,以易御险难。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

其次,《尹文子》的治道吸取了儒、墨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大道上》开篇就说:

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www.xing528.com)

句中的逻辑顺序是,以道家的“道器”论引出名辩的“名”与“形”,由名辩的“名”与“形”落脚于儒家正名定分的政治思想。反映出《尹文子》首先具有融合儒、道、名辩的特点。

无名,故大道无称;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

这是道家与名辩思想的融合。

道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怨,富贵者不骄,愚弱者不摄,智勇者不陵,定于分也。法行于世,则贫贱者不敢怨富贵,富贵者不敢陵贫贱,愚弱者不敢翼智勇,智勇者不敢鄙愚弱。此法之不及道也。

这是道、名、法思想的融合。

庆赏刑罚,君事也;守职效能,臣业也。君科功黜陟,故有庆赏刑罚;臣务慎所任,故有守职效能。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见侮不辱,见推不矜。禁暴息兵,救世之斗。此仁君之德,可以为主矣。

这是法家、名辩、墨家思想的结合。

治国无法则乱,有法而不能用则乱。有法,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国不治,未之有也。

这是法家的治国之道。以上所引,均是《尹文子》中就治国而发的议论,儒、墨、道、法各家的思想基本都有,显得比较博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