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效
(1)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尽管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土地分散经营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组织面对逐渐市场化的农产品供求关系,日渐暴露出其实力单薄,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客观上排斥科学技术,市场应变能力差等弱点,使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农户普遍的孤立分散状态,面对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压力,使农户不得不考虑根据其内在利益需求,并在生产关系允许的范围内,渐进式地演变成以追逐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来有效增强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尽管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实力上都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具有积极的意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利益为纽带,通过农户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把单个农户组织起来,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地生产,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个体,提高了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与市场博弈的主动权,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维护了农户的经济利益。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社会服务体系都是以农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主,但在市场经济中,原有的农业经济核算技术服务部门从服务手段、方法到内容,都已很不适应,许多乡镇的“七站八所”的原有服务功能已萎缩,广大农户迫切需要有新的组织载体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加工、运储、融资等社会化服务,新兴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对原有农业经济技术部门功能弱化而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替代。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有效载体,也是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织成员进行生产与销售,促使农业生产经营由行政管理过渡到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管理,并根据国家产业规划以及市场信息,组织和协调农户进行专业生产,把分散的“专业户”甚至“专业村”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成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市场竞争,并逐步演变为产业一体化组织。加入WTO后,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农业将面临国际市场的极大冲击,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绝对不可能与国际市场上的“集团军力量”相抗衡,通过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并降低风险。农业风险是双重的,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市场化风险将是我国农业所要面对的最大风险,要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组织化是基本措施之一。
(2)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www.xing528.com)
农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事前和事后的交易一般要付出较大的信息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这与各种资源要素诸如资金、技术、劳力以及管理者的配置不能以组织方式进行有密切关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把本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土地等按生产经营的需要集合于一体,使生产要素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优化组合,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3)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化,使农户对农业技术等在内的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不强烈也不容易得到较好的服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状况,如农业技术服务过去单纯由政府部门推广的情形。以专业技术协会为例,专业技术协会把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通过引进、试验、示范、传播专业生产技术和适用科技成果,提高了参加协会农户的科技水平。专业技术协会在应用、推广农业科技方面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培养专业生产大户;二是举办培训创收,请专家讲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三是作为农科教生产风险基地;四是有的专业协会自己兴办研究所,走民办科研的路子。例如安徽省休宁县食用菌协会与有关科技部门合作,成立食用菌研究所,开展食用菌高产品种研究与开发,杂菌的污染防治等。[22]专业技术协会的服务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服务意识较好,服务方式灵活服务成本低。
(4)有助于农业标准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为确保新产品从品种选定、生产过程到产品规格都符合加工企业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面对市场的企业性经济组织,需考虑市场的需要并进行标准化生产。如浙江临海上盘镇一带是全国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基地,生产的西兰花全部出口,为应对一些国家的“绝色壁垒”,2003年6月当地成立了西兰花产业合作社,拥有857名社员。合作社社员实行“捆绑式监管”,相互监督安全用药,并对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全程跟踪记录。查到违规行为,立即按章处罚。[23]再如山东柴胡蔬菜合作社于2003年印发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聘请土壤专家对蔬菜生产区的土壤进行含量分析,实现配方施肥。并投资50万元,建立了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站,配备了专职检测员和检测仪器,在市场上经检测合格的蔬菜凭准入证进入无公害蔬菜专营区。[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