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劣质煤清洁利用战略:研究成果

劣质煤清洁利用战略: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因为,人们享用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带来能效提高和环境效益,是非竞争的,是一种延伸为对环境保护这个公共物品的消费,因此,单个人或经济体对其的消费不会影响他人的消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清洁煤不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

劣质煤清洁利用战略:研究成果

一、劣质煤清洁利用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

1.公共物品的内涵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这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的消费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是非排他性的),而生产者一旦提供这种产品,就不能阻止任何人消费它的好处,甚至不付费也能享受。而消费具有排他性的商品就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我们经常讲的准公共物品实质上是“公用品”(public utility)或公用事业提供的商品,从消费的排他性看仍然是私人物品,但是边际消费的成本很低或者排斥部分人消费的成本却很高。典型的公共物品例如国防,它提供给新增加一个人的边际成本是严格为零的,而且要阻止人们得到它又是不可能的,国防在保护甲公民的同时,也保护了乙公民。

所谓公共产品(有些书中也称为公共物品),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商品或劳务,与私人产品比,有3个明显的特征:①非竞争性。即某个人或单位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或享用,不排斥也不妨碍其他人的同时消费或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产品的数量或质量。②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或很难将拒绝为之付费的个人或单位排除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之外,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全部设施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搭便车”行为。③非可分性。即公共产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具有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用、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或者说带有一定的福利性。凡符合上述3个特征的产品均属公共物品,如国防、公安、司法与法律义务教育环境保护、卫生保健、防灾设施、道路、桥梁、城市诸多的公用设施等。

2.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是两个有紧密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二者有一定的交叉。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是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不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的叫准公共物品,其中消费上有竞争性而非排他的叫共用资源,消费上非竞争但可排他的叫俱乐部物品。

准公共物品的外部性与纯公共物品的外部性不同之处在于:①纯公共物品的外部性本身就是正产品,而准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往往是副产品。②纯公共物品的外部性是公共物品生产的目的,而准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往往是非故意生产的,这意味着准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也与之不同。③由于以上两个特点的存在,纯公共物品完全不可排他,导致外部性不能内部化,可能导致完全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来提供,否则不会被提供出来。而准公共物品也可以由市场来提供,看外部性内部化的程度,由于难以完全内部化,从而导致从社会角度来看的供给不足。

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随着科技金融工具的创新,原来私人部门和企业不愿或没能力提供的服务即人们习惯认为的公共物品就有可能变成准公共物品(李洪江,2000)。因此,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公共物品在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就变成了准公共物品。(www.xing528.com)

由此可以判断,正外部性较强的创新成果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它具有非竞争性,多数企业同时应用不会减少他人的使用量;创新成果具有非完全的排他性,企业采用技术创新成果直接促进了社会环境的改善,企业是无法排除社会大众对已经改善环境的消费的。同时,公共物品能够廉价向一部分消费者提供,该产品已经消费,就很难阻止其他人消费它。信息溢出效应使非排他性无法阻止其他企业应用创新成果。但是,技术创新成果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非完全的非排他性,企业只有通过申请技术专利,明确产权才可以排除其他企业“搭便车”的行为。但是,一家企业仍然不能独占新技术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进入市场后被众多竞争企业模仿、翻新、改进。排斥其他企业销售该产品的难度很大,该研究就无利可图。对于后发企业,避免了创新前期巨大的投资、风险等成本,形成后发优势,比创新者获益更大。即是一个典型的“免费搭车”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愿主动投资技术创新,而是希望其他企业先进行创新,自己“免费搭便车”,进而导致正外部性较强的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

3.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征

对照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可以看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清洁技术产品具有非竞争性。这是因为,人们享用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带来能效提高和环境效益,是非竞争的,是一种延伸为对环境保护这个公共物品的消费,因此,单个人或经济体对其的消费不会影响他人的消费。所以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清洁煤具有非竞争性。

那么,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吗?作为一项技术工艺系统,不能拒绝不付费的对象对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消费。因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体系包括很多高、中、低端的具体技术工艺。在这些技术工艺中,很多中低端的技术工艺已经成为“公共知识”的一部分,如煤炭的选洗、型煤、初级的煤炭燃烧技术等。对它们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那些高端技术产品,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权,明确产权,具有“排他性”。但是随着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被模仿、改进,进而成为“公共知识”,其排他性会随之减弱,甚至消失。因此,我们可以说,清洁煤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

有人可能会质疑,如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清洁煤也应具有“非排他性”。这时,必须强调的是,纯公共物品的外部性本身就是正产品,而准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往往是副产品。清洁煤毕竟是一项能源技术,其核心属性是煤炭新的利用技术,主要是能源的需求,其环保性是其次一级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清洁煤不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