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及影响因素研究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提高学习成绩主要是由大脑的功能决定的。3.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创造性自主学习是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其中。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及影响因素研究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孙 远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各类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

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小学生刚进入学习阶段,对学习有美好的愿望和憧憬,进取心、自尊心比较强,但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经常需要教师、家长不断地督促、监督才能学习,自主学习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是其终身学习的需要,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了21世纪人们生存需要的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其中把学会求知放在首要位置,而学会求知的核心就是自主学习。古今中外的许多伟人、成功人士,无一不是终生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得益于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的具体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能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学习是人的本能,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把学习变成了被迫完成的任务。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去探索许多问题,比如,去饲养小动物,养一盆花,做一道难题,这其中就需要自主学习,当他们获得成功后,就有了极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功的快乐又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主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自主学习能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自发、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比在教师的强迫下学知识要好。自主学习能提高学习成绩主要是由大脑的功能决定的。当我们的大脑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的时候,就会激发大脑的积极情感系统,这时大脑的长时记忆系统也打开了,大脑处于最好的记忆时刻,学习效果会比较好。所以,当学生自主学习时,他有极大的热情,需要记的东西都能记住,反过来,如果是被动地学习,学生会没有情绪,没有兴趣,输入大脑的知识只是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系统,很快会被遗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创造性

自主学习是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其中。在一次次的实践探索中,在不断失败的磨炼中,学生那种顽强的、勤奋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都会得到锻炼,并能够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突破,迸发出创造力

4.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自主学习中,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学习教师、家长安排的学习任务,慢慢地他就知道了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是自己的事情,不再需要教师、家长去逼迫、督促了,这样他的责任感也相应形成。相反,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学生,需要奖励、贿赂、哄骗他才会去学习,没有相应的责任感,价值观被扭曲了。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自主学习包含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的自觉意识和反应。总的来说,自主学习的特征是: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学习操作的自为性和学习过程的自控性。

1.学习行为的自觉性

学生对学习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明确的目的意识和积极能动的主体状态。自觉性要求学生唤醒沉睡的心灵,能清醒、自觉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从而释放自己的生命潜能。自觉性是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和动力。

2.学习操作的自为性

学习操作的自为性是指学生要自主参与学习实践,要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既要充当实践的主体,又要充当思维的主体。对学习内容要直接接触、亲身感受和体验,以达到主体内化、自我建构。即经由学生的思维加工发生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和同化,使原有的知识得到充实、升华、联合,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系统。

3.学习过程的自控性

学习过程的自控性是指学生拥有学习活动的主动权、选择权与自控权。学生需要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建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活动的每一步,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懂得如何去做。

三、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并不会自动形成,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培养。这里主要结合“课前—课堂—课后”这几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来探讨自主学习的培养策略。

1.课前自学阶段

课前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小学生来说,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引导。诸如相关背景资料、需要预习什么内容、思考哪些问题、完成哪些练习、期间遇到困难该如何处理等都要给予精心布置和指导。对于课前预习的结果,教师可以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进行检验,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予以反馈,或肯定赞赏,或提出疑问、给予指正,鼓励下次做得更好,这样长久下去,就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的要领和方法。这一阶段重点要关注以下方面。(www.xing528.com)

(1)问题意识

“学贵有疑”,思考是学习的开始,在课前自学时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比如,语文课中课文的学习,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文章是如何组织的?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哪些是自己不理解的?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也可以专门准备一个预习笔记,随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听讲。

(2)收集信息

要帮助学生提高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收集信息的方法上需要教师精心指导,要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收集的过程,并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种,如长辈、书籍影视、网络等等处获得,可以引导学生去选择。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使收集的资料得到有效的运用,还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培养其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学习阶段

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以讲解为主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过分夸大教师“教”的成分,忽视了学生“学”的成分;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而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这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策略。

(1)合理创设情境

小学生不但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且有着极强的好胜心。如果能够结合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游戏、讨论、竞赛、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互动等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一年级的一次语文课上,结合学习认生字的环节,老师设计了“邮递员送信”的一个游戏,把生字写在卡片上当做信,老师充当邮递员,哪位学生认对了就把信送给他,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巧妙诱导思维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巧妙提问来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要注意一些技巧,明明白白摆着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需要学生经过积极努力才能获得答案,并且提问要由浅入深,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要分别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才能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都有收获。

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富有情趣,调动起学生情感,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回答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配合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结合适当的体态语来实现问题的情趣性。

(3)指导自我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及时加以评价,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他们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以老师为范例,学会自我评价。可以先从小组互评、同桌互评做起,慢慢过渡到自我评价。

3.课后复习阶段

通过课后复习,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同时复习主要是由学生单独进行的,最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在以下环节给以重点指导和考虑。

(1)课后复习的方法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一节课结束后,学生要及时地问自己,这节课老师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哪些弄懂了,哪些还不完全懂?每天做作业前要先回忆当天学习过的内容,阅读课本再次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进行作业。准备一个复习本,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把所学知识整理成一个结构网络图,可以用列表法、画图法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只要能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都可以。最后引导学生不定期地进行修改和完善知识体系并不定期地复习。根据复习的反馈,学生找出自己的弱项,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直到熟练。

(2)作业的处理

教师要改变机械、烦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布置,实施多层多选作业。诸如那些硬性规定“生词写十遍、课文读三遍”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有的学生写十遍还不会,而有的学生根本不用写,课堂上就学会了,这样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所以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考虑弹性和灵活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目标和自己的情况去选择。此外,教师要强调学生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任务,必须自己完成整个过程。现在很多教师要求家长检查学生的作业,检查对错,检查是否会背诵,实质上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扼杀,也削弱了学生的责任感。

(3)诱惑的抵御

在课后复习阶段,会有很多诱惑出现,如电脑游戏、动画片、聊天,等等。如何抵御外界的干扰,做到波澜不惊,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意志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和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培养意志力,在学习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抵御诱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知识的实践运用

课后复习是要达到知识的巩固,而知识的实践运用最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教师和家长要树立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的观念,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语文课中学了一些修辞方法和新的词语,自己也去写作,尝试运用。英国的一群小学生,观察了大黄蜂在实验装置中觅食的行为,最终发现大黄蜂具有观察和学习颜色组合模式的能力,他们的实验研究发表在了SCI期刊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之,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教师和家长都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并努力思考合适的方法。这样会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教得轻松,家长减轻负担,学生也学得主动愉快。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