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内生城市模型对地价形成的基本预测,揭示了集聚经济对地价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现代城市形态的典型特征。而集聚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描述着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进而形成经济中心的动态过程,为城市形态特征——特别是城市中就业活动的高度集中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本节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集聚经济如何影响城市经济中心的形成。
Fujita和Thisse[177]通过前向关联(Forward Linkage)和后向关联(Backward Linkage)描述了企业与劳动力空间集聚的循环因果关系,如图6-2所示。城市空间中企业的集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这一前向关联会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劳动者向该区域集聚;同时,区域中劳动力的集聚将产生更多的产品需求,这一后向关联会增加该区域对企业的吸引力,从而使更多的企业向该区域集聚。
图6-2 企业与劳动力空间集聚的循环因果关系
与Fujita和Thisse的研究不同,本书尝试从城市开发的角度对经济中心的形成进行阐释。图6-3和图6-4以办公楼开发规模较大的几个街道为例,分别描述了各街道不同时点区位潜力与办公楼累积供应量的演变。
从图6-3和图6-4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建外街道、金融街街道和中关村街道是办公用地开发规模与增长量均较为显著的三大区域,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第6.1节中提到的三大办公集聚区——CBD、金融街和中关村。总体来看,城市不同区位的区位潜力变化与办公楼开发具有路径依赖性,即区位潜力与办公楼供应量初始值较高的街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经历着一个强化的过程。但同时,由于不同区位办公楼新增量的差异,使得城市中经济活动的集聚水平呈现分化的趋势。
图6-3 各街道不同时点区位潜力的变化
图6-4 各街道不同时点办公楼累积供应量的变化
本书结合不同街道区位潜力的时空演变与办公用地累积供应量的变化,定量描述城市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动态过程,其基本思路如图6-5所示。
图6-5 城市经济中心的形成(www.xing528.com)
区位潜力反映了城市不同区位的集聚经济水平,这是影响企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某处的区位潜力大小通过对企业劳动生产力的影响而最终决定着企业对该处的支付意愿,也即资本化到地价中。因此,城市不同区位的地价水平应综合体现了该区位当前的区位潜力水平以及开发企业对该处未来区位潜力增长的预期。另一方面,开发企业对城市不同区位未来区位潜力增长的预期将带来相应区位办公用地供应量的增加,从而强化了该处的区位潜力优势,也即图6-3和图6-4中所揭示出的区位潜力的自我强化(Self-reinforcing)过程。
为定量阐释集聚经济在城市经济中心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本书将构建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分别检验区位潜力的预期增长如何资本化到地价中以及地价如何影响城市不同区位办公用地供应量的增长。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式(6.3)中,ΔPOTENTIAL_O代表区位潜力的增长,g(g)用于控制除区位潜力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式(6.4)为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5],s表示不同的街道,FLOORA与ΔFLOORA分别代表办公用地的累积供应量与供应量的增长,f代表模型中引入时期固定影响(Period Fixed Effect)与截面固定影响(Cross-section Fixed Effect),其中,时期固定影响用于控制不同时间点办公用地整体供应量的变化,截面固定影响用于控制不同街道基础设施水平的差异。对式(6.3)与式(6.4)的模型估计结果如表6-4所示。
表6-4中的模型估计结果验证了图6-5描述的城市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动态过程。模型Ⅰ中,ΔPOTENTIAL_O代表地块所在区位未来三年内的区位潜力增长,其系数估计值表明:在控制当前的区位潜力水平以及地块规模、出让方式等影响因素后,开发企业对未来区位潜力增长的预期显著的资本化到地价中,反映了集聚经济效应对企业生产力的影响。模型Ⅱ的估计结果则揭示出地价水平如何影响不同区位办公用地开发量的增长;FLOORA(-1)用于控制不同街道办公用地的已开发水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已开发面积越大的街道,其新增用地供应潜力越小,因此,FLOORA(-1)的系数估计值为负;LPRICE的系数估计值表明:开发企业对未来区位潜力增长的预期通过价格信号最终影响着不同区位办公用地的开发量,可以看出,不同区位办公用地供应量的增加对区位潜力的增长表现为正反馈,这是市场力量作用下企业集聚进而形成经济中心的一个重要表征。
表6-4 模型估计结果
续表6-4
注:(1)表中***、**、*分别表示估计结果在99%、95%和90%的置信区间下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