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油企业环保战略助力可持续发展

石油企业环保战略助力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友好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而制定的战略。确立环境友好理念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全部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可减少硫排放超过20万t。

石油企业环保战略助力可持续发展

8.2.2 环境友好

从前面可持续发展力评价与仿真的结果来看,地处经济较发达的江苏、湖北、河南等地的中原油田分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可持续发展排名都比较靠前。虽然这几个石油企业在资产规模与资源禀赋方面都不具备优势,但是它们在管理水平与科技实力方面做得还不错,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环境的保护做得很好。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成本较高,就要求企业有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创造更优美的环境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

环境友好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而制定的战略。国外先进石油企业都把保护环境、实施环境友好看作是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环境战略同样也应该成为每个石油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力的重要战略。

(1)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作为上游油气田开发的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对原始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旦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靠“牺牲环境”、“拼资源”的资源开发方式,由于严重违背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发展方式,只能换取企业经济效益的虚假繁荣,最终将削弱企业的发展后劲。近年来,石油企业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而且还导致了部分企业被迫停产整顿。

胡锦涛主席(2004)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确立环境友好理念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相对于它所处行业的其他厂商而言的,培育并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考虑本行业及行业以外的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生产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对环境因素的重视才刚刚开始,同发达国家已经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不加快前进,势必要在竞争中更加被动。中国是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将会越来越市场化,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又决定了其价格必然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因此,企业节约资源本身就是在创造财富,降低资源消耗量就意味着降低企业的成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2)加强三废治理,推进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国务院环委会,1994)。石油石化生产不可避免会产生废水、废弃、废渣(“三废”)。石油企业应重视三废治理,努力实现少排放和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力的必要举措。

石油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并加强“三废”治理。中国石化高度重视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及“三废”的治理,力争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为此中国石化采取了以下举措:①加大环保投资,加强环保投资,加强环保隐患治理。2009年,中国石化环保支出为人民币31.96亿元。②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确保做好“三同时”(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③组织实施环境在线监测计划。在部分企业建立外排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以实现对企业外排污染物的实时监控。④加大燃煤燃焦锅炉脱硫治理投资。到2009年底,中国石化所属企业燃煤燃焦锅炉脱硫治理项目均安排投资。全部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可减少硫排放超过20万t。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措施,中国石化在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增长而原料劣质化(原油平均含硫量从2005年的0.9%上升到2009年的1.3%)的情况下,2009年实现外排废水达标率96%以上,COD排放量同比减少3.6%,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减少14%。⑤实施HSE管理体系也是我国石油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和落实走出去战略的必由之路。中国石化通过推广实施HSE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有效控制了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率和伤亡率,降低了企业成本,节约了能源和资源,改善了企业与所在地政府、居民的关系,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提高。

(3)加强生态恢复,保护生态环境

油气勘探开发,特别是油气运输管线建设等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会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石油企业应注重对油气田等废气矿井周围、油气输送管线沿线的生态恢复,尽量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石化特别重视生态的恢复,如由中国石化和广东省环保局资助、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承担的“油页岩废碴场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研究”获得成功。经过近10年研究,成功筛选出适于油页岩废碴场生长的木本植物20种、草本植物3种,推广适宜生长树种面积达45公顷,使当地油页岩废渣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还有“东油西送”的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注重采取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措施。国家环保部门组织的现场检查和验收表明:西南管道工程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措施比较完善,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微,同时公众意见调查也总体表示满意。包括正在开发的普光气田涉及铺设天然气管线使四川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为此企业制定了“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生态”的目标。

石油企业还应注重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企业员工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且可以抵减部分生产生活产生的碳排放,为建设低碳环保型、生态园林型石油企业,为营造“青山、秀水、绿地、蓝天”的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8.2.3 人才强企

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国外先进石油企业大都建立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石化提升可持续发展力的主要“瓶颈”,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走“人才强企之路”,是中国石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力的核心之所在。

(1)大力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是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最有效的方式,是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力保证。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应成为石油企业“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举措。(www.xing528.com)

第一,培训内容实用。一是从实际出发,针对公司不同对象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中国石化的迅速发展使一批技术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这些人迫切需要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思想的训练,公司应对这批人进行专门培训。如2009年中国石化各单位普遍开展了岗位培训、素质提升等活动,公司全年组织各类脱产培训达58.3万人次,干部职工的履职能力和业务技能得到新的提高。二是重视普通员工的技能培训,实施员工定期知识更新工程。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非常迅速,需要对企业职工进行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制度等内容的培训。如中国石化将教育培训贯穿于员工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队伍建设和员工成长的需要,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深入推进全员培训,加强员工岗位实践锻炼,持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是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中国石化的快速发展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容易导致员工产生满足感,需要高度重视对全体员工,尤其是新进员工和分公司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使“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精神扎根于全体员工的心中。

第二,培养方式多样化。石油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创新各种人才培养方式:一是岗位培养,给有培养前途的员工提供重要工作岗位,边干边学,边实践边提高。如中国石化在基层单位、基层班组发放培训教材并结合基层实际对照培训教材进行学习提高。二是项目培养,安排培养对象主持或参与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攻关等项目,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强能力的目的。如中国石化实施了关键岗位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梳理形成123个关键岗位人才培训项目,培训6 000多人。三是导师培养,将培养对象安排到企业高尖人才手下当助手或学徒,通过直接传授知识、经验、技能来培养接班人(赵燕平,2003)。四是脱产培训,有计划分期分批选送培养对象到大专院校培养深造,提高理论素养,深化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经验,全面提高能力和业务技能。五是出国培养,有目的地将有培养前途的人才派到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取经,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第三,提高培训效果。人才培养要讲究投入与产出的效益,石油企业在人才培训过程中要严格培训效果评估,奖励优秀,要求学员掌握所学内容,在培训后还要跟踪观察,在基层学院所在班组了解其工作态度是否有改变、工作能力是否有提高。要不断完善具有石油企业特色的培训体系,加大教育培训投入,从组织、制度、教材、师资、课程基地设施等各方面对培训教育工作给予保障。还要奖优罚劣,以此提高学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真正让培训起到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效益的作用。

(2)引进、借用人才

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优秀人才。石油企业应围绕发展战略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立足内部,面向外部,放眼全球,大力选拔各类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力。

第一,通过兼并获得人才。如广东美的集团出资2 000万美元购买了日本三洋电器公司(Sanyo Electric)的微波炉业务,并将这部分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和设备转移到了公司的中国生产基地。这是国外跨国石油企业获取所需人才的常用手段之一,同时这一做法可以为我国石油企业引进所需人才开阔新的思路。

第二,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海外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以及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我国石油企业吸纳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和机会。虽然工作环境的艰苦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部分人才的吸引力,但是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也增加了人才留下来的可能性。如2009年,中国石化通过实施中国石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3名海外科研骨干人才。同年按照“注重专业,择优录用,公开操作,加强监督”的原则,招募高校毕业生6 093人。当然,石油企业在引进人才时应注意每年引进人才的比例不能过高,人力资本引进每年不得超过企业人力资本总量的1/3,一般员工的引进每年不能超过1/5;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不能歧视已有人才,在待遇上必须保持同一性

第三,借用各种人才。借用人才比培养人才时间短,比引进人才难度低,我国石油企业可以尝试借用人才的方式来解决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比如本地化战略,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石油企业的经验,大力实施分公司或海外公司人员的本地化。总公司要善于利用分公司的人才资源,只需要派少量管理和技术人员前往分公司,大多数管理和施工可以雇用当地人来完成。本地化战略一方面使用当地雇员可以更快熟悉当地经济、生活习惯和构建和谐的企业与地方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总公司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3)努力留住人才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留住人才可以降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石油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履行员工发展责任,创建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保障员工各项劳动权益;为员工的成长发展设计人生职业规划,努力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第一,保持良好的劳动关系。稳定良好的劳动关系是人才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能否留住人才的前提条件。石油企业应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均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规和惯例进行指定,并明确员工享有的各项权益与应履行的义务。同时石油企业应通过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加强劳动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劳动用工合同行为、妥善解决劳动争议来进一步巩固和谐稳定、良好的劳动关系。

第二,保持良好的员工职业环境。石油企业应实行人性化管理,为职工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满足职工的感情需求。如中国石化各下属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企务公开、领导信访接待日等形式,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参与企业的管理,维护了员工的知情权和职工群众行使监督权。不断加强与员工的联系交流,坚持把民主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中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结合起来,与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人事管理、工资分配等各个方面,使员工的意见和真实想法得到切实关注和解决,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员工职业环境。

第三,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待遇。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工资、奖励制度和福利待遇保障体系,是企业吸引、留住人才的动力源泉。石油企业应建立一套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制度以及人性化的福利制度,要充分考虑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员工的利益需求,应包括制定带薪休假、定期疗养、特殊医疗补助、退休安置等福利保障措施。2009年中国石化相继完善和落实了职工用餐、健康体检、疗养和休假等制度,充分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加祥和稳定的工作氛围。

(4)对紧缺人才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石油企业应对本公司紧缺人才类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重点培养、引进和留住这些人才,做好相应的人才储备。

如中国石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其可持续发持续发展力,必须做好以下人力资源规划:一是加紧培养和引进一支业务能力强、懂外语、懂法律、善于管理、通晓财务、了解国外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是中国石化设立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拓展海外油气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二是引进核心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人才,特别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人才、做好专业人才的储备,形成技术创新与研发梯队和团队。三是营造职业经理人队伍,要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具有个性、谦逊,又很执着和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为此要把有培养前途的后备人才送到高等院校进行系统培训,促使其快速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