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现状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理论引入正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的我国,由于当时的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并不突出,因此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然而21世纪以后,我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工厂”,“粗放生产、快速消费、大量废弃”的增长模式对于人均资源占有量水平相对较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我国而言,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而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则成为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循环经济思想引入我国不久,一些学者、机构就对循环经济的指标进行了一些系列的探索,从学者方面来看北京大学王奇教授等以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为基础,构建了评价循环经济的指标,即循环指数;中国人民大学田金方教授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估方法进行了理论上探讨;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安乐针教授根据辽宁省的实际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结合辽宁的实际进行了评价和试测。从机构方面来讲,国家行政机关牵头,相继组织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些地方也针对区域实际制定了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如厦门、山东等。此外,一些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制定了与循环经济建设相关的指标体系,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等。
(二)指标体系评价的标准
对于循环经济的指标很多,孰好孰坏,孰优孰劣,关键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强调循环经济的指标全面性与代表性。有的文献认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等各方面指标,体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但这样的指标体系一方面可能使我们在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面的努力被诸如金融危机等一些非循环经济影响因素所掩盖,另一方面这些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带来的结果,其指标值受到三大原则因素的影响,不具有独立性。
2.强调循环经济指标的内涵特征。现在讨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专家一般来而言包括两类,一类是从事环境管理与研究方面的学者,一类是从事经济统计研究方面的学者。前者往往对循环经济中的“循环”的特征把握较好,而后者则对循环经济中“经济”的特征把握较好。但对于循环经济整体整体研究而言,应该全面把握其内涵特征。
3.强调循环经济指标的科学性与操作性的结合。从现有文献看,指标的选取、指标的权重估算等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最后测算的循环经济指数存在较大偏差,可比性、可靠性不高。但理想化的指标体系又存在数据获取困难、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应将科学性与操作性结合起来。(www.xing528.com)
(三)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为了全面、客观、科学地衡量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在研究和确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和设定具体评价指标的时候,我们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统一。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出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状况。同时,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又要尽可能简单明了。应选择能反映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特征的主要指标形成体系,摒弃一些从属指标,避免发生指标与指标的重叠,强调代表性、典型性,使指标体系简洁易用。
2.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循环经济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因此必须全面地反映循环经济的各个方面,既要反映资源减量投入的特征,又要反映出废弃物的再利用与再循环,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的特征。同时,应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晰,易于使用。
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具体指标的选取应建立在充分认识与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指标体系应能全面涵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内涵与实现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3R原则,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指标应目的明确、定义准确,所用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必须科学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考虑其科学性的同时要充分体现指标收集的可操作性。数据来源主要是统计部门、环境部门历年的统计数据,选取的指标数值最好是能够直接获得或者通过计算、修正后可以获得的。
(四)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的框架和内容
根据循环经济的涵义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应在分层的基础之上确立具体指标。从循环经济的涵义与发展目的来看,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减量化;二是废弃物的利用与循环;三是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从指标的框架体系来看,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按目标的大小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目标层—控制层—指标层,组织成树型结构的指标体系。目标层是最高层,即规划实施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控制层,包括三类:一是资源减量化;二是废弃物的再利用与再循环;三是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指标层是根据不同的目标所设立的终极指标。
考虑到循环经济涉及范围广、行业跨度大、数据搜集较困难的现实状况,在尊重科学性的前提下,选取一定的代表性强、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或现有资料加工而成的指标,构成评价体系。否则虽有理论上有完善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但资料无从搜集,更谈不上指标数值的科学性,终极指标也谈不上可信度。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从少而精开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依据上述的思路选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