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邢台抗战5年的回顾[1]
1987年12月
1940年10月~1945年3月我在邢台县工作了将近5年时间,曾和当地军民一道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由于离开邢台时日已久,原来保存的一些资料已经销毁,因此对其中的不少具体情况难以回忆详细,只能将想到的点滴材料列举几条:
一
1940年“大转弯”“反左”之后,出现了右倾错误,过多地撤换惩办了干部,打击了大批积极分子。在整党的名义下,清洗了不少有缺点的好党员,违背了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脱离了进步力量,遏制了群众斗争,向地主叩头,大大助长了顽固分子的反动气焰,贫雇农痛哭流涕,士绅们大下毒手。特别是当时邢西抗日县政府有两个主要负责干部,完全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利用政权力量,支持地主反攻,镇压农民斗争,反对党委领导,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十分痛心的损害,基本群众毫不怀疑地称之为“国民党县长”。这种恶果在1940年下半年已看得十分清楚,受到了全县党组织和基本群众的坚决反对。1941年1月,地委召集邢西县委与县政府工作组(即党组)负责同志到内羊村(地委机关住地),由高扬同志亲自主持开会,严肃批判了县政府工作组(即党组)的错误,并让与会同志学习了有关党的基本知识,如《什么人可以入党》 《党员的标准》 《干部的标准》等文件,再三启发开展自我批评,高扬同志在最后结论中明确指出:“所谓党内反倾向斗争、思想斗争,就是无产阶级意识与非无产阶级意识在各方面的斗争,用思想斗争、自我批评的武器来战胜非无产阶级的意识,这是阶级斗争的一面”“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斗争,能争取到无产阶级意识的全面胜利,便是好党员。反之,便只有使自己滚出党去”,“嗅味不同,思想就不一致,行动也不一致”,“反对具体的党,就是反对抽象的党,这是敌视分子的心理”。这次会议之后,在上级党的领导下,逐步纠正了右倾错误,直到1942年年初,才明确提出了“贯彻土地政策,重新发动群众”的正确方针。
二
1941年,内羊村、折户村一带贫农积极要求进一步实行减租减息和清理旧债,这反映了全县农民的迫切要求。例如:内羊村共有260户,李子厚(地主)的佃户就有160户,债户就有232户,群众曾几次起来向李子厚算账、要文书(地契)。到1941年冬,区党委徐子荣部长检查邢西工作后,正式批准了群众的要求,迅速掀起了全县性的减租和清债高潮,这才打退了地主的反攻,打开了1940年以来群众运动的沉寂局面。1942年5月反扫荡后,基本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开展了反维持斗争、合理负担和深入减租减息的斗争。1942年12月27日,李雪峰又作了《关于邢台工作问题》的书面指示,系统地总结了邢台社会特点和1939年以后的工作经验,肯定了重新发动群众斗争的成绩,强调站在群众里边发动群众,引导群众逐步革命化,明确指出运动的方向是贯彻执行土地政策和合理负担政策,对斗争策略问题作了详尽的指示,对支部建设工作强调对党员进行阶级教育和无产阶级的前途教育,并规定以学习《古田会议决议》 《共产党员思想意识的修养》 《反对自由主义》 《支部工作》为内容,进行支部的整风教育。在干部教育上强调整风,从思想方法上、思想意识上、实际作风上进行改造干部的工作。(www.xing528.com)
三
1943年冬和1944年春,又一次开展了锄奸反特的群众运动,在农村着重打击敌人的“堡垒”。例如折户村200多户,阶级斗争很剧烈,村中曾划分为根据地、游击区、敌占区,敌人的势力较强。经过严重的反摩擦、反扫荡,群众斗争性更强,支部成为斗争的坚强核心。可惜在1940年整党时,清洗了不少斗争坚决的好同志,被投机分子掌握了支部领导权,在敌人挑拨下,党内严重不团结,经过1942年重新整党和清债减租反恶霸斗争,支部逐渐团结在新的斗争方向上,在冬校中对群众进行了时事教育,才打下了锄奸反特的思想基础。1944年春,邢西特务大放毒,折户村特务分子竭力破坏参军工作。引起群众极大义愤,从大年初一就展开了反特务斗争。当时敌我力量的分析对比是:全村成年男女500多人,其中积极进步分子100人,赞成我们的200人,动摇的100人,半反对我们的50人,反对我们的60人。经过3个月的斗争,基本取得了胜利。
四
在党的领导下,邢西人民胜利渡过了1940~1943年的连续大灾荒,1944年又战胜了蝗灾,在减租清债、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组织起来开展了生产运动,1944年比1943年增产小米4.2万市石(210万千克)。1944年10月召开了邢台第一届劳动英雄杀敌英雄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共218位代表,王俊生在会上当选为“头名状元”。当选的一等劳动英雄18名(王俊生、和桂林、关常喜、陈治泰、李庆亮、赵德和、尹二妮、王保荣、刘武声、姚二小、路春、王清恺、李治国、周广身、郭爱妮、安怀书、马德助、周天德),一等杀敌英雄10名(郎守业、张玉山、阎庆禄、申九州、安永生、阎书香、冯贵喜、李春荣、尹学贵、尚怀书)。当时,全县参加经常互助组的有3270人,参加临时互助组的人数更多。水门村101户385人,互助起来的有92户386人。县里总结水门互助组有八大创造:①记工清楚,折工合理,使用晌票,记工简便,算账容易;②根据地理条件,组成生产委员会,交流经验,解决困难,统一领导;③合作社(织布机、织毛巾、纺车、毡房、铁匠炉等)和生产互助配合;④从互助组抽调人打蚂蚱,前后方都记工,适当照顾贫农;⑤发动刮粪2万多斤,实行温汤浸麦种,柏油掺尿搓麦种;⑥互助组开公荒,解决共同困难;⑦互助组给抗属代耕地,责任明确养种得好;⑧互助组和形式转移结合,实际上已具有初级合作社的性质。由于发挥了组织起来、互助合作的威力,1944年7月2日飞蝗侵入邢西根据地,共有142个自然村受灾。经过半月苦战,基本上扑灭了蝗虫,保证上全县93%的平地青苗和91%的坡地青苗免遭损失。
【注释】
[1]王庭栋同志在邢工作期间,曾任邢西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本文原载中共邢台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邢台党史资料选集》,第2辑,1987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