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28日
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这一次全省性的科技服务很有成效,第一是服务农村。大家都亲身体验到,当前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业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像久旱逢甘露一样,非常迫切,技术服务受到非常广泛热烈的欢迎,这是必然的。第二是提高自己,参加服务工作的同志本身有很大提高,对自己所在的部门也是很大的提高。科委和科协部门加强了对情况的了解,增强了同广大群众的联系。第三是促进领导。这次调查研究为领导机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把大家的材料都整理出来,很像一套“七五”时脱贫致富的示意图表。我省经济建设怎样依靠科技进步,怎样让科学技术深入到我们的领导决策,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这非常重要。这个问题,老实说还没有上了轨道,不少领导干部对这一点还不够敏感,缺乏紧迫感。科技人员的意见还没有制度化。这次采取大规模上下结合的方法搞,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第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乡镇工业的兴起,标志着农村工业化的开始起步。从全省来看,比较发达的是中间盆地地区,这些发达的地方,无论工业、农业,都需要逐步从以粗放型经营为主转向以集约化经营为主,提高现代化的水平。同时在这中间盆地地区,国营、集体、个体工业分布集中,也发生了超量开采水源、过多占用良田、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山西主要的农业地区受到威胁。因为这些地区也是灌溉农业的主要地区,是农产品的高产区。所以,如果继续在这些地区大搞基本建设,着重外延发展,在整体上看对全省经济发展是不利的。而我省东西两山的资源非常丰富,质优,品种多,是国家所需要的。两山农民迫切需要开发山区,驱贫致富。从全省经济开发讲,应该注意组织科学技术由比较发达的地区向不发达的地区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将中间盆地经济发展同两山的开发互相配合起来。对省外要发展横向联系,本省的中间盆地和两山也要发展横向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山西的优势。
第三,要以很大的决心抓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和流通,这才符合山西大部分是山区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实际,符合山老区尽快脱贫的目标,符合冲破山西长期封闭状态,面向全国,参与竞争,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我们对“两通”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这几年,商品经济有些发展,对这个问题就感到非常迫切了。山西的交通这几年有些发展,但是总的讲还是比较闭塞的。流通方面问题更大,特别是山区,往往是商品生产刚一发展,就在价格上、供销上受到打击,就出现萎缩。农民这么一点薄弱的商品的生产能力,碰上几次钉子,就向自给性生产退缩。
第四,抓优势。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一步步发挥优势。由于我们长期习惯于搞自给性经济,讲优势往往泛泛地讲潜在优势。你到哪个地方,往往给你讲几条什么山大坡广,矿藏丰富,甚是得天独厚等。摆上若干条,听起来也不错,但是年年如此,不得要领。或者给你讲几个生产的口号,算一算每人每户生产多少,加起来就多得不得了,但是没有市场需求的根据。好多项目首先不考虑市场信息,先向政府要投资,发展起来再说。这些做法,实际上是搞自给经济时遗留下来的做法。再一点就是没有竞争精神,只从当地的小天小地来考虑,对外部的经济环境很不熟悉,对名特产品不敢开发,长期无声无息,没有明确地搞商品基地的思想。产品只讲数量,不讲质量。领导生产,只注意开始发动,不注意系列化服务。发动的不少,成功率不高,一阵风就过去了。这种情况还没有普遍改变,往往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你想一个普通农民在山沟里住着,他知道多少信息?就是大家认为商品意识较强的地方,真正商品意识比较浓厚的农民一般也不超过20%。因此,我们搞技术服务,必须加强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必须有资金、人才、物资、信息等其他生产要素配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不然只能空谈优势,望梅止渴。(www.xing528.com)
第五,这几年,群众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当中,有不少创造。比较突出的类型,一种是工农型。抓紧国家“有水快流”的机会,发展矿业,积累资金。发展起来后,一方面工业上发展加工转化,一方面以工建农,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第二种是种养加三结合结构。当然,这种结构开始是比较初级的,随着技术进步逐渐提高。不能把大量劳动力放在广种薄收上面,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不依靠科技进步,就不可能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较多的农产品。不可能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刺激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不可能把农村丰富资源与廉价劳动力结合起来,进一步开发农村。在种植业方面,首先要抓住一项突破性的适用技术,因地制宜组合配套,加以实施,提高单产。只要单产一提高,就可将一部分劳动力转到经济作物上,就可以发展养殖业。养殖业除了少数地方有条件办机械化现代化养殖场以外,大量的地方基本上是专业户的养殖,加上农户分散喂养,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中心,组织成联合体,或者通过加工组织起来。搞加工,开始是手工作坊,然后搞比较深的加工。农民得到温饱之后,就想自己盖房子,盖房子就发展砖瓦窑,先以自用为主,逐渐外销,并且逐渐组织建筑队,外出包工。第三种是林木型。这几年农民开始注意经济林和生产林了,注意发展多种种植。搞林木必须先解决育苗、草籽基地,还得有些技术突破。比方壶关干石山区,油松育苗、移栽和延长造林时间的技术突破后,几年内几十万亩油松确实长起来了,成活率达80%左右。壶关的技术正在向东山推广。发展畜牧,关键是摆脱饲养低产品种和按老办法饲养管理的落后局面。同时要发展青贮饲料和利用热喷技术、氨化技术开发粗饲料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人工种草,改造天然牧坡。畜产品加工要相应配套。还得抓改良,抓畜牧非得引进良种进行改良。第四种是劳务输出型。要真正把劳动力流动放活,出去既能挣钱,又能学技术。第五种是城郊型。对农民创造的比较成功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科学的总结,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推广,是有价值的。我们实施“星火计划”要重视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过去一些成功经验长期得不到推广,重要原因是不实事求是,按领导人的主观意愿进行总结,推广经验不因地制宜,组装配套,而是搞运动,生搬硬套。在农村推广科技成果,必须得到各部门的配合,各级政府的协调服务是很重要的。适应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乡镇科技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双层经营搞得好的村,还不到1/3。这些方面都是急于加强建设的。
第六,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的“星火计划”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是作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提出来的。大家除了普遍调查以外,也开展了地区性的开发论证工作,还要进行全省性的综合平衡。在这里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可陷入“争项目”的盲目性。大家争项目的劲头很大,有时为了争项目把自己的条件说得过分,可行性说得过头,我们要注意这个问题。帮助下面找到突破口,还要注意任何一个突破口都是和一定的条件相联系的,单打一上不去。二是不要机械地划分脱贫项目还是致富项目。我们山西农村都还处在开发时期,达到小康水平的才有少数乡村。我们应当注意,尽力给贫困的地方加以扶持,但不要绝对化,有些项目放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对那一带脱贫都有好处。无论哪一个县,有一部分村镇先富起来非常重要,最怕的是共同受穷的局面没有突破。我省山区至少有1/3的村庄,共同受穷的局面没有突破,粮食大体够吃,户户都缺钱花。不要因为强调扶贫,就忽视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作用。三是有些项目到底是全县联办还是乡镇办、户办,这个问题也不要绝对化。有条件的地方,增加与富民有密切关系的龙头企业项目的投资比重,有利于扩大农户受益面,使更多的贫困户得到实惠。县财政脱贫也要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尽量办一些与千家万户结合的企业。比如,群采群运,乡镇初步冶炼,县搞深度加工,一个项目就是一个龙头,和千家万户结合起来就形成一个大联合体,这也是发展合作经济重要的办法。
总之,“星火计划”可以密切结合当地优势,扶植集体企业和千家万户,发展种、养、加和工业技术项目,取得较好的投资效果,这是在农村贯彻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最有效的办法。
【注释】
[1]本文是王庭栋同志在听取省科技服务团汇报后的讲话,原载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山西科技星火》,198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