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95亿公斤粮食的新台阶[1]
1986年12月
(1)农村改革打破了大锅饭,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连续6年对农业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六五”期间,山西粮食年均总产比“五五”期间提高12.1%,上了一个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递增18.1%。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4.3%上升到29.4%。乡镇工业发展,开创了农工结合的新局面。
(2)今年秋粮减产,这不是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生产力的下降。夏收30多亿公斤,是历史最高年,近几年秋粮一般都在50亿公斤以上。今年农民对粮食生产是下了很大本钱的。
遭灾,也使我们对农业的活力和实力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一定要保护农业的经济地位,保护农民的收入,保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同农民的良好关系。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合省情、后劲充实、良性循环的根本性措施,下最大的决心,攀登粮食总产95亿公斤的新台阶。
(3)加强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必须有统一的认识。
我省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要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和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农业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又可促使农业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必须有效控制耕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特别是坚决保护1700万亩灌溉农田,这是山西的命根子。
林业资源严重不足,植树造林必须持之以恒,这既是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又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准备后劲的主要支柱之一。
水资源日益紧缺已经到了必须大声疾呼的程度。实践证明,1982年水电部和山西省政府对水资源评价的结论是正确的。近几年供水和需水的矛盾更加突出。对山西水有个正确的基本估计,才能在长远发展中对水有个应有的认识和对策,才能有效地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服务。
(4) “六五”期间,我省共取得45项农业技术开发试验成果(包括动植物新品种),直接由于技术进步产生的效益约10亿元,占全省5年间农业总增收的40%。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换了1~2次。较大面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技术主要有3项:一是晋南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运城地区已发展到100万亩生产性示范,亩均增产小麦62公斤。二是地膜覆盖系列技术,在棉花上推广约增产皮棉5500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上推广效果良好。三是苹果贮藏保鲜技术。1985年贮果量达5000万公斤,年增利润2000万元。
抓技术开发取得成果的典型事例很多,例如:
沁水县下川乡是贫困山区,海拔高,积温少,历年小麦亩产在75公斤上下,1981~1984年仍吃返销粮92.5万公斤,享受国家救济12.8万元。1984年秋进行小麦覆盖试验,覆盖102亩,亩产达到397.3公斤,比不覆盖的增产4倍。1985年秋覆盖小麦扩大到2269亩,达到人均1亩,从整地、播种到覆盖等田间管理,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技术,亩产达到286公斤。未覆盖的46亩,亩产只有74公斤。由于覆盖小麦大幅度增产,今年第一次向国家交售小麦6.5万公斤。
屯留县王公庄,1611人,3737亩粮田,实行生产责任制加上使用机械就地粉碎玉米秸秆还田,获得明显经济效益。6年粮食总增产412万公斤,平均每亩粮田总增产1100多公斤。平均亩产由194公斤增到535公斤。每公斤粮食生产成本降低到5.4分,比1978年下降98%。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978年0.6%增加到1984年的1.57%。本村人均收入由66元增加到413元。
清徐县李家楼村,106户,560人,总面积5640亩,水土流失面积占85%。由于进行小流域重点科学治理,已经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的52%。结合治理工程,建起400亩葡萄山,人均收获500公斤葡萄,仅这一项,人均收入600元,并为开展旅游业创造了条件。(www.xing528.com)
壶关县农民王五全,从技术上突破了油松育苗移栽后,在全县推广成功。他已带起100多人的造林专业队,在本县和外地承包造林,成为一个产业,打出去了。
晋城郊区环秀村,坚持有机旱作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提高了蓄水保墒和耐旱能力,今年全村1380亩冬小麦,在特殊干旱情况下,亩产315.5公斤。
阳城上李邱村,把农田当成园田来种植。粮棉间作,亩均收入267元。棉瓜套种,亩均收入804元,棉药套种,亩均收入580元。这个村每亩地约投工40个,为普通投工量的2倍,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为普通农田的3倍。
吕梁地区今年在干旱情况下,3万亩丰产沟大秋作物亩均产粮250公斤,比一般坡地增产1倍左右。
(5)抓住技术开发,鼓励农民追求科学技术进步,奋发向上,将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山西农业,已经面临着不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就难有新的发展的局面。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农民对科学技术有不同要求,但总的来说,农民在致富道路上,对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要求已日益迫切。
农业的技术开发是以区划为基础,以农业生态工程为基本依据,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产业,围绕产业,发展服务,建成销、供、产体系,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农业的技术开发,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发扬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实行“星火”技术革命。星火计划不仅用于乡镇企业,还必须扩展到农业领域。
目前关键性的措施是:①有机(包括无机换有机)旱作农业技术。要特别重视使用机械就地粉碎秸秆还田、加厚活土层和测土配方施肥。②良种繁育体系。我们要积极投入以植物遗传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世界农业生产第三次革命。③以覆盖农业带动综合运用先进农业技术,实行白色革命,这对山西是提高抗灾能力,挖掘低产田潜力的突破性技术。可以争取把覆盖面积逐步扩大到播种面积的10%。④畜牧业要摆脱饲养低产品种和按老办法经营的落后局面,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发展畜产品加工。
二是向荒滩、荒沟、荒山进军,目前重点是:①开发盐碱地;②发展果树经济;③小流域综合治理;④发展青贮饲料和利用热喷技术开发利用粗饲料资源。
搞好农业技术开发的捷径是:①以农村知识青年为主要对象,加快进行职业技术培训。②扎扎实实领导专业户新潮流。推广先进技术必须示范,示范必须依靠各种专业户。专业户经营也必须有技术保障才能成功。③提倡以技术能手为主体,以技术推广为主旨,兴办各种民间专业研究会、协会等。
【注释】
[1]本文原载《山西农业科学》,1986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