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的战略措施重点应放在农村教育攻坚上[1]
2005年6月25日
第一,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顺应这一趋向,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把“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提升到百年大计的高度。温家宝总理说过,恐怕几十年以至上百年农业都是我们的重中之重。现在党和政府对农村实行了多予少取放活的大政方针,实行了城乡统筹的战略部署。全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国务院于2003年9月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这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从实践中体会到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是抓住了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抓住了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这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第二,山西省的农村教育工作是积极的、有所创新的。柳林县前元庄在探索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之路方面,创造了对全国有影响的典型经验。有一批县市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襄汾县年财政收入3.6亿元,两年间在基础教育上投入2亿元,相当于前50年投资的总和,他们决定3年为基础教育年,决心加大政府投入并支持社会投资,全面改建、新建学校,保障贫困户孩子上学的费用,专款聘请名师,选派群众信任的专人管理建校专项资金。运城市实施公平教育工程,填平城乡教育沟坎,对每年10万名以上贫困家庭学生建立资助机制,为每户培养1名大中专学生;整合高中,消除薄弱校,扩大优质校,提高入学率。同时解决职业学校规模过小的问题,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永济市加强民办教育,投资6000万元办校35所,学生已过万人,政府设专管机构,解决规划、征地、聘任老师等建校困难。
这些县市的领导同志对农村教育认真调查,增加感性认识,深刻感悟到农民素质偏低,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农村教育工作中存在大量不符合国务院决定的现实紧迫问题,不能再久拖下去。在调查中更明白了农民整体素质是农村科技进步奔小康最大的制约因素。农民受教育程度是改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加快转移长期滞留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最大的制约因素,也是农村普法和精神文明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领导干部从实际出发,强化了执行国务院决定的自觉性和决心。(www.xing528.com)
第三,山西应抓紧时间实施农村教育攻坚,确保尽快达到国家要求,一定不能耽误正在接受和将要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一代孩子们的前程。这是山西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温家宝总理向西部地区提出集中力量打好“两基”攻坚战。我认为,在山西这样的中部地区,如果集中力量抓好农村教育攻坚,可以促进中部崛起早日实现。
攻坚就要求政府和社会都能尽到应尽的责任,用足可能的力量,扎扎实实落实国务院的决定。农村基础教育攻坚,重在消除城乡差距,提高教育质量,使城乡学生公平接受教育。要尽快解决大量的农村学校长期投资不足,长期欠债,长久不具备办学基本条件,学校不堪重负的严重问题。要重视降低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辍学率。解决一批薄弱初中管理松懈,教育质量低下,甚至正常的教育秩序也缺乏保障的问题。农村职业教育攻坚,重在尽快改变对中等教育的忽视,努力培养实用人才;农村成人教育攻坚,重在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科技功能、和谐社会功能。对那些过早步入社会的未成年人,要关心对他们的后续教育。在农村,如果政府用90%的力量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工夫,坚持帮助农民自求解放;用10%的力量要求农民做什么,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农村工作主动权。在农村教育工作上急需因地制宜启动3项工程:①消除教育贫困,满足农村办学的基本要求工程;②扩大贫困生受助面工程;③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注释】
[1]本文是王庭栋同志为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写的论文,原载段应碧主编:《农村发展与制度创新》,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