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28日
近几年来,山西从实际出发,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创造了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是各级干部心中想着老百姓,带着感情抓工作。这种感情是充分体察民情,诚心为人民服务的巨大动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晶。
二是高举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两面旗帜。既发扬了老区的政治优势,又振奋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这就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突出的典型是,在太旧高速公路建设中,从抓精神文明入手,调动人的积极性,保证了工程的高质量、高速度,实现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双丰收。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能成功的。山西能在继承革命传统精神的基础上,适时创造了“太旧精神”,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使广大群众能看得见、学得到,增强了凝聚力。学习太旧精神,把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推上了新的台阶。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引下,社会风气正,人民精神好,行行出先进,群众创造多。
三是以加强党风建设、整肃吏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山西的反腐败斗争深入到煤炭运销这一个重点部门,取得了初步的突破,很得人心。(www.xing528.com)
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中央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正确的。但是,当前党内外不少群众强烈反映用人之风不正,这说明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没有落实中央的政策,而且确有弊端。在这些地方整肃吏治势在必行。
严格整肃吏治的要害在于用人上提高“群众公认程度”。
我在考察中了解到灵石县委这个好典型。近两年县委在调整干部时,按照党的条例,分层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逐个考察。县委在决定干部任命时,集体倾听对每个干部的民主测评和考察的事实根据,拒绝内外一切条子、关系和跑官要官的活动。常委成员有不同看法,当面提出事实依据。在这基础上决定用人,改变了群众中议论的“民主只是走过场,决定还是少数人”,“说谁好谁就好,不好也是好,朝中有人好当官”这种消极影响,提高了在任免干部上群众公认的程度。县委决定240名中层干部的任免之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县直调整和乡镇换届选举顺利,党内外都反映是最公道的一次。在干部中形成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导向,调动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近两年来,全县集中精力抓经济,集中财力办大事,一切为了扩大开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明显改善了软硬投资环境。真是“天破石可补,人杰地自灵”。
我认为,加强精神文明应以端正吏治为一项重点工程,只要领导人在用人上心底无私,并不难办到。
【注释】
[1]本文原载《山西农经》,199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