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村改革方兴未艾[1]
1984年11月30日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继续清除“左”的影响,以富民政策和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主要课题教育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农村改革。
今年旱灾严重,有28个县减产,但全省农业总产又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油料总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总产比去年增长17%。全省农业总产值预计比去年增长15.3%。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比去年增长16%,6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1.1%。今年比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减少的有县4个,1年增加收入100元以上的县有40个。全省人均千元以上的户有33万余户,占全省总农户的6.6%,万元以上的户有22976户,占全省总农户的0.45%。今年全省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地膜、优种的投资比去年增长27%。
今年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的看,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一是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劳力逐步向多种经营转移,农村商品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全省专业户、重点户今年发展到171万户,比去年增加1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3.6%。离土不离乡的劳力达190万个,占全省农村劳力总数的25%。今年调整土地,除基本上解决了地块插花破碎的遗留问题外,全省将250万亩耕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商品粮专业户发展到39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7.6%,预计售粮18亿斤,占全省商品粮总数的60%。今年商品粮专业户的发展趋势是向规模效益、集约经营发展。今年出现售粮万斤以上的有5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1%。并涌现出了一些总产和售粮在10多万斤、几十万斤的商品粮大户。这些大户由于实行科学种田,耕作机械化,大多数的经济效益是好的,亩产量和亩纯收入多数高于其他户1倍左右。
多种经营专业户由小打小闹向企业化经营发展。今年全省在多种经营专业户中,发展起来具有一定规模、投资经营额较大、生产工具逐步现代化、产供销较稳定的家庭企业32.1万个,占全省总农户的6.3%,占全省专业户的18.7%。其中,家庭农场有5万个,家庭林场有7万个,家庭牧场有3.6万个,家庭工厂有12万个,家庭运输企业1.5万个,家庭建筑企业2万个,家庭商业服务企业1万个。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比其他专业户高50%以上,有的高达1倍至几倍,并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农民企业家。以他们为核心,带动周围农民成片地发展专业化生产,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村4000余个。今年乡镇企业总产值预计可达50亿元,其中户办、联户办的企业约占10亿元。
二是农村商业已初步形成多渠道流通。个体商业正在崛起,乡镇商业稳步发展,供销社改革有了良好开端。据统计,今年全省个体商业已发展到14.5万户,比去年增加5.7万户,从业人员去年13.8万人,今年猛增到26万余人,增加近1倍,已超过全省供销社正式职工11万人的1倍多。经营额达1.6亿元,比去年增加1.4倍,占农村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由去年的4.1%上升到8.4%。集体商业、贸易货栈今年从业人员达4万人,比去年增加63%。忻州地区今年建立贸易货栈1500个,购销专业户5400户,运输专业户8000多户,买难卖难问题得到了缓和。五台县今年产党参600万斤,目前通过153个贸易货栈、435户购销专业户派出120余人到外地推销,已签订合同和商定销售400余万斤。全省基层供销社已吸收90%的农户入股,股金占自有流通资金的30%,5000多名农民进入供销社的理事会。
三是开发性生产正在引起农民的兴趣,特别是户包治理小流域今年又在4个方面有了新的发展。①由户自为战向统一规划、连片治理发展;②向多种联营形式发展,已出现民办开发公司;③向长短结合多种经营发展,近期有甜头,远期有盼头;④把水土保持同调整农村生产结构结合,把陡坡退耕落实到户。忻州地区的河曲、偏关不断了解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把统一治理规划、措施落实到地块,根据群众要求,把户包小流域中的插花地作了调整,在一个流域内协同步调,分户治理,前两年分散的治理点已连成了许多治理片。例如河曲县的邬农沟流域,横跨4乡20多个村,已完成初步治理,绵延数十里,到处是新树、新草和防护工程。偏关三大连片已有面积38万亩。特别可喜的是在户包治理小流域的基础上,实行谁退耕、谁治理、谁受益,把退耕种草种树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治穷致富的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打开了多年难以实行的陡坡退耕的路子,这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有重大意义。
此外,忻州地区62万亩盐碱滩地,全部承包到户。经过1年治理,变成高产田的有27万亩。这些被治理的滩地,有的种水稻,有的挖鱼塘。据定襄、代县、繁峙3个县统计,发展养鱼专业户338户,挖鱼塘2436亩,并已有了收益。
四是对外开放推动了农村的改革。据各地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地市农村引进人才18451人,引进资金3.1679亿元,引进技术项目1495项,兴办新的项目1573项,外出学艺4397人,派出联系购销的业务员76977人。目前,多形式、多层次的联营已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
五是农村基层干部结构也有了变化,年轻人增多,文化程度提高。在建乡中新任正副乡镇长3893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37.3%,比过去增多12.7%。大专文化程度的占12%,中等文化程度的占80.1%。
农业形势仍然是方兴未艾。山西农业翻番从现在看来肯定能够实现,如果指导工作做好,可能提前实现。抓住能源优势和能源基地建设的极好机会,使山西成为商品经济在我国内陆加速发展的地区,并争取使山西成为全国农民收入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是大有希望的。
全省农业总产值1979~1983年5年间平均每年递增7.7%,1984年预计比上年增长15.3%。
1984年同1978年相比,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63.3%下降到50.7%。
农业已翻了第一番的雁北地区,粮食逐年增产,但粮食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59.8%降为28%,多种经营收入比重由40.2%上升到72%。
左云县由一个出名的贫困县变成山西首先富起来的县,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元。这主要是县委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经济政策,从左云实际出发,作出科学的决策。在开发煤炭资源的政策上:一是重点鼓励农村集体、个人一齐上,并在生产、运销、资金、设备和技术上给予有力的支持;二是实行社社办煤矿,队队出劳力,人人都受益,把过去只能为一部分乡村开发的资源,变成全县人民共同开发,同全县10万人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在战略思想上:“抓煤促农”“挖出地下黑金子,培养地上绿银行”。他们的目标不只是挖煤发财,而是改变面貌,提前实现现代化,用一次性的资源支持永远性资源的开发。在措施上: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免税,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培植税源。他们的路子对头,短短几年做到了农民富起来,县里富起来,百业兴旺,为建设文明小康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提前10年实现翻两番。左云县提供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种类型的典型经验。
农业翻番必须建立在新的农业产业结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煤、林、牧三大经济支柱的潜力,彻底破除单一经营、粗放经营、封闭、保守、搞运动的旧的一套做法。
一、无农不稳
目前,我省粮食并不多,转化能力薄弱。尽管现在粮食比过去是多了,但全省人均占有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00多斤,细粮还少一二十亿斤。粮食增产正是转化禽、蛋、肉、奶的基础,正是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基础,现在对这一点还是认识不够,对一种、二养、三加工的道路钻研不够,或者是只想让国家包收、包运,或者是只想对农民限产、限购。
从山西实际出发,应该坚持农林牧结合,稳定基础。要认真抓好产前调整结构,产中及时服务,产后扩大转化。
(1)努力把小麦总产增加到七八十亿斤,并提高小麦质量。在适宜种植春小麦的地区要发展优种春麦。小麦收购不封顶。
(2)对不适宜种粮的地方,应一律免除粮食征购任务,并且保证对陡坡退耕种草种树造成的缺粮给予充分供应。
(3)采取适当价格供应玉米作饲料,把多余的10亿斤玉米转化为饲料。
(4)积极发展农村薯类加工,同时在集中产区建立精加工的骨干厂。
(5)对我省的小杂粮应积极打开销路,发挥优势,不能采取枪毙小杂粮品种,单一搞小麦、玉米的做法。
(6)抓住目前肉食供应比较紧的机会,尽快调整收购政策和市场管理办法,促进畜禽发展。
(7)继续做好城郊工矿区和农村工业发达区的土地调整,稳妥地把平均负担责任田、捎带粗放耕作和平均高价补农的办法,变成适当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做到既有发达的工业,又有现代的农业。
二、无工不富
根据资源条件和社会需要,我省应以“五业”领先,带动百业,富民促农。即抓好以煤炭为重点的矿产开发加工业,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www.xing528.com)
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要乡、村、户一齐办。我省农村商品生产发展水平低,当前应十分注意为家庭企业的发展扫除障碍,创造条件,并给予法律保护。实践证明,家庭企业既能发挥家庭经营的优势,又可以容纳更高的生产力,追求适度规模效益。家庭企业进一步摆脱了自然经济的束缚,走上企业化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这是专业户质量的优化。家庭企业可以训练出一大批社会主义农民企业家,这是开发人才的一条路子。家庭企业在建立农村新的产业结构,开辟农民致富门路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企业在发展社会商品生产中最需要社会协作,越发展同国营经济靠得越紧。
乡镇企业要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要狠抓管理、供销、技术队伍的建设。狠抓与城市大工业搞联合,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搞联合,与发达地区搞联合。要发挥我省机械工业的优势,以节能、耐用、零配件齐全的设备,武装乡镇企业。
三、抓好两个规划
一个是乡村建设的全面规划。山西农村富了就要盖房子,但盖的是窑洞,或者是老式的、兵营式的房子,这就反映了我们过去忽视了对乡村建设的指导。山西有煤、有砖瓦,按照当地情况,好好设计农村的房子,道路和经济、文化、科技设施的建设,可以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个是农业总体发展方案。为了适应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建立农村新的产业结构的需要,省委、省政府依靠区划委员会的科技人员,在全省简明综合农业区划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建立了省级农业系统诊断和农业系统动态两个总体控制模型,初步调理了全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不同战略思想指导下的9种多目标兼顾的农业总体发展方案,供领导决策选择。并在偏关县和忻州地区建立了子系统模型的试点,取得成功后,加以推广。为了实现农业总体设计的目标,需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提取可靠的农业数据和资料。在继续加快农业遥感对资源环境监测应用研究,提取宏观科学信息的同时,推广运城盆地地面监测试验的经验,完成全省地面单公里网均匀布点提取高精度的农业数据。要建立农业数据库,存贮和加工农业信息资料。
四、帮助贫困山区尽快改变面貌
占农村人口15%的贫困地区,绝大部分是革命根据地。这些地区基本上还停留在单一经营、广种薄收、封闭依赖的状态。改变面貌的突破口仍然在于:
一是尽快调整基层干部结构,改变干部年龄老化、没有文化、仍以阶级斗争为纲观点看人的落后状况。
二是坚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要求贫困地区在今后6年内赶上全省经济发展的步伐。首要的是解决“三通”(通路、通电、通水) “一库”(冷库),为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有了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并不等于照搬照抄就能落实,必须真正关心人民疾苦,从当地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制订出改变面貌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使党中央的政策在农民中生根。
五、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开拓新局面的意识
农村改革取得成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农村改革继续深入仍然靠这8个字。
各级领导干部当前最重要的是,从自给半自给经济时期的思想状态中解放出来。前几年的思想解放,不能代替现在的思想解放。经济决策不能只靠直观,还要看全局。不仅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具有强烈的商品观念和开拓能力。要以主要精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要谨防从局部、从本单位利益考虑问题,而违背党的富民政策。
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出现不扎实的问题,有些领导干部主观规定高指标,搞“大办”,搞“越大越好”,以“统死”代替服务,强迫命令,造成妨碍说实话、办实事的“小气候”,对工作结果不深入群众进行检查,对有意弄虚作假不严肃处理。这实际上还是过去“搞运动”那一套错误的工作方法的残留。
搞改革要敢创新,有魄力,有义无反顾的决心,以最坚定的态度贯彻到底。要改掉松散拖拉,不敢负责任,只求不担风险,把人民要求办的事宁可放在一边的恶习。同时要随时保持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注重经济活动的实际效果。形势越好,越要支持大家勇于反映存在的问题。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不健康苗头要及时抓住、加以分析、正确引导。多采取个别问题个别处理的方式,不搞大反复。不能造成不搞改革平安无事、谁搞改革四面攻击的局面。
为了彻底改变形式主义,当前要注意:
(1)经济指标,不要层层对下边拧得太紧,助长浮夸。
(2)坚持多样化原则,对任何经验都要采取分析和选择的态度,不能形式主义照搬照套。
(3)党政领导认为看准的事情,也还须农民自己选择。
(4)经常组织广大干部接触实际,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自觉投身到伟大的改革潮流中来。
六、适当扩大县的自主权
为了顺利进行县、乡两级综合改革,县一级要求适当扩大“自主权”,主要是:
(1)实行财政包干,或其他有利于调动县财政积极性的办法。
(2)本县优势产品要有适当的对外协作权。
(3)县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经费。
(4)县对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可以从实际出发,不强调上下对口,做到简政便民。
【注释】
[1]本文原载《山西农业科学》,1984年,第11~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