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至9月,宁夏觉民学社“为提倡戏剧救国,藉以增强民众抗战情绪”,特别邀请陕西易俗社艺员第二次来宁夏公演秦剧,并先后到平罗县、吴忠镇等地演出。
(一)
当时,陕西易俗社再度来宁夏进行公演的消息传出后,宁夏社会“大有‘洗耳’以待之势”[33]。
3月18日至27日,宁夏觉民学社连续在《宁夏民国日报》上刊登《启事》曰:“查唤醒民众,端赖宣传,而宣传最易深入人心者,莫如戏剧。西安易俗社为秦腔泰斗,其剧本均出自名人手笔。去岁来宁露演,社会人士极表欢迎。兹本社为提倡正当娱乐,推进社会教育起见,特邀约该社再度来宁,表演关于忠孝节义等名剧,足以表现我民族精神者,藉以挽回风气,纠正人心,激发同胞爱国热忱,加强抗战力量。该社一行50余人,于3月19日由西安乘汽车来宁,略事休息,即在本社舞台露演。爱好戏剧诸君,谅必以先睹为快也。特此奉告,即希周知。”
3月28日晚,陕西易俗社杨顺易、汤涤俗、李可易、马平民、郭朝中、刘建中、雒秉华、宋尚华、杨令俗、刘文中、张镇中、王蔼民、刘金华、贾祥易、曹棣华、鲁逸民、袁乃中、米养民、何正俗、肖润华、杨保民、徐抚民、张恒易、田书华、王更俗、贾全国、车俗民、陆之民、赵晋国、刘迪民、王天民、王秉中、王文华、张权易、冯居易、刘荣华、王仁民、肖笠易、黄执中、侯崇华、梁培松、贾明易等60余人,由陕西西安市乘车抵达宁夏省垣(今银川市)。
3月29日至4月29日,陕西易俗社在觉民学社剧场公演。“每日观众大有人满之患,唯一票10元,望而生叹者不乏其人”[34]。
4月5日中午,陕西易俗社在觉民学社招待宁夏省垣各界人士,并演剧助兴,到场观众异常拥挤。省政府主席马鸿逵亲莅招待会,并发表训话,其要点如下:
(一)中国文化极为悠久灿烂,若能普遍深入社会,树立广大坚固之根基者,戏剧之力,实深重大。
(二)古人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戏剧中所表演之本事,或系往古历史,或系社会写实,均含有教育之深意。
所以,观众对于戏剧之演出,不能视为纯系一种娱乐,必须以古为鉴,反躬自励,如此才能移风易俗。此实戏剧之深意,获得观剧之实益。[35]
4月30日至5月6日,陕西易俗社赴平罗县城公演。据《宁夏民国日报》报道:5月1日,陕西易俗社在平罗县城“演唱《双愚记》《黛玉葬花》《拷红娘》《忠烈殉国》《四杰村》等剧,观众甚为拥挤,颇得社会人士之好评”[36]。
5月7日,陕西易俗社自平罗县城返回宁夏省垣。
5月8日至6月10日,陕西易俗社赴吴忠镇(今吴忠市)公演。吴忠镇各界人士为欢迎易俗社来吴忠公演,提倡正当娱乐,推进社会教育,以回乐舞台过小,不敷使用,特于城北门外建修了临时戏院。然而,易俗社到吴忠镇演出时,仍“座位拥挤,前所未有。”据《宁夏民国日报》报道:易俗社到吴忠镇开演后,每晚收入急剧上涨,截至5月16日前,“总数已达万元以上,较之省垣超过一倍有余”[37]。
当时,省政府主席马鸿逵正在河东吴忠、灵武一带巡视工作,5月21日抵达吴忠镇,当晚观看了陕西易俗社的演出。
演出结束后,马鸿逵对全场2000余观众发表讲话,“讲述易俗社前来本省各地公演,是含有相当意义与重要价值的”。马鸿逵说:
因为易俗社经多年之研究,已成秦剧之正宗,负有发扬国光、启迪民智之伟大使命。所演各剧,在旧的方面,表扬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历史,来纠正人心,改易风俗;在新的方面,表扬英勇抗战,歼灭敌人,收复河山,救国家、救民族等事实,来激发人民抗战情绪及爱国热忱。
希望你们听了他们所演的戏,不要求其表面是如何的好,而要明白所演的事实,知所效法,知所警惕。
总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做人做事,能以古人为鉴,则事业未有不成功的。
当时,“全场观众2000余人,莫不一致鼓掌,表示热诚接受”[38]。
6月11日,陕西易俗社自吴忠镇返回宁夏省垣。(www.xing528.com)
6月12日至9月13日,陕西易俗社仍在宁夏觉民学社剧场公演。
6月27日,《宁夏民国日报》刊登题为《〈紫金冠〉秦剧将公演》的消息曰:“关中范紫东先生博极群书,为现代文豪,任易俗社总编辑20余年,该社名剧多出其手。今春来宁,新编《紫金冠》全本,精心结构,幕幕精彩。洵先生历史剧本之杰作,现已排练纯熟,不日公演。”
陕西易俗社原定7月21日离开宁夏省垣,赴吴忠镇演唱后即返西安。由于省垣各界极力挽留,易俗社决定“在省(垣)续演半月,再行返陕”。后又再次被省垣各界挽留,续演数日。
直到9月14日,陕西易俗社才离开宁夏省垣,“送行者颇多依依不舍之情”。途经吴忠镇时,陕西易俗社应地方各界挽留,在吴忠镇再续演10余日后,返回陕西西安市。
陕西易俗社此次来宁夏公演,历时半年,“各艺员技艺纯熟,颇为努力,备受各界欢迎”[39]。尤其是觉民学社“观摩获益良多”[40]。庚辰俱乐部“参加游艺会演唱各剧,多系易俗社指导新排者,一般观众均于称赞”[41]。
(二)
陕西易俗社第二次来宁夏公演,主要演员与演出的主要剧目有:
4月5日,陕西易俗社在觉民学社剧场公演王秉中、雒秉华等《梅花岭》。
梅花岭,明朝民族英雄史可法葬袍、笏处也。“此剧以王秉中、雒秉华饰演史可法。王秉中举止大方,特具一种英雄气概。雒秉华嗓音宏亮,精神奋发,于《被围》一幕慷慨激昂,表现出一种救国热忱,足令观众发生无限感慨,实为秦腔须生中空前绝后人物。其他各演员均尽善尽美,珠联璧合,诚惊世之佳剧”[42]。
4月7日,陕西易俗社杨顺易、汤涤俗、李可易、马平民、郭朝中、刘建中、雒秉华、宋尚华、杨令俗、刘文中、张镇中、王蔼民、刘金华、贾祥易、曹棣华、鲁逸民、袁乃中、米养民、何正俗、肖润华、杨保民、徐抚民、张恒易、田书华、王更俗、贾全国、车俗民在觉民学社剧场公演《新忠义侠》。
4月8日,陕西易俗社曹棣华、赵晋国、马平民、刘建中、李可易、米养民、雒秉华、刘迪民、王天民、王秉中、王文华、张镇中、王蔼民、张权易、杨顺易、汤涤俗、冯居易、刘荣华、贾全国、袁乃中、王仁民、肖笠易、贾祥易、杨保民、刘金华、黄执中、何正俗、侯崇华、徐抚民、梁培俗在觉民学社剧场公演《韩宝英》全本。杨顺易、陆之民《走雪山》。宋尚华、杨令俗《龙门寺》。
4月9日,陕西易俗社张镇中、汤涤俗、王蔼民、刘文中、王天民、雒秉华、王文华、杨令俗、马平民、李可易、贾祥易、袁乃中、冯居易、徐抚民、贾全国、贾明易、杨顺易、郭朝中、赵晋国、张权易在觉民学社剧场公演《还我河山》全本。
4月10日,陕西易俗社张镇中、汤涤俗、王蔼民、刘文中、王天民、雒秉华、王文华、杨令俗、马平民、李可易、贾祥易、袁乃中、冯居易、徐抚民、贾全国、贾明易、杨顺易、郭朝中、赵晋国、张权易在觉民学社剧场公演《民族英雄史可法》全本。
陕西易俗社第二次来宁夏的演出,得到宁夏社会各界人士的颇多好评。当时,观众赞誉道:
陕西易俗社再度来宁,不特人才方面比较齐全,而且技术方面更有长足之进展,雒秉华、王天民、宋尚华其尤著也。雒秉华《梅花岭》慷慨激昂,空前绝后。
故自开演以来,观众异常拥挤,时有人满之患,其戏剧之佳已可想见。[43]
但是,也有观众认为:“据一般批评,该社此次在省演唱结果,其艺员之技术实多优良。唯剧本方面,可资商讨之处尚不在少。”[44]
虽然,上述评价“其结论虽不一致,而宋(尚华)声几有压倒一切之势。唯最近据由兰(州)来宁(夏)之某戏剧家评论:在该社之旦角中,论其唱工,仍属王(天民)一,刘(文中)二,宋(尚华)三”。[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