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今后一段时期是实现天水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实施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要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是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速度和科学程度,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济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是否健康高效、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如果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作一场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那么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这场变革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然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始终存在,尤其是在两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些结构性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增长动力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结构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制造业质量不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这些结构性问题不仅制约当前发展,更能直接影响长远发展。因此,经济结构的调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对于天水市来说,调整经济结构,任务繁重,机遇重大。中央出台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为我们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根本保证。甘肃省经过艰辛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尤其是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开启了甘肃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从战略上提升到一个新境界。近年来,甘肃省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以风电能源为主的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全国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天水市只要明确主攻方向,脚踏实地、奋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就能扎实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1.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方式中的关键步骤。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产业竞争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过程,同时能不断满足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变化和更新的需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利用掌握的公共资源和政策手段,来引导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以服从特定的国家战略目标。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第一要务。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着经济发展质量。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继续增长的起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就会受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束缚,产业结构就会阻碍经济增长。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用效率不同,生产要素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从需求萎缩的产业向需求扩张较快的产业流动,使不同产业此消彼长。产业结构的这种调整能够减少瓶颈,分配资源给生产率较高、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产业。如果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就会释放经济增长的潜能,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消除不利因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和空间,经济增长不达到一定程度,没有足够的经济总量变化,就会限制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能性和空间,制约新兴产业成长和主导产业转换。但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受到忽视。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经济运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经济增长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和空间,经济增长不达到一定程度,没有足够的经济总量变化,就会限制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能性和空间,制约新兴产业成长和主导产业转换。但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受到忽视。国际经验和我国自己的实践都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强相关性。发展中的经济体进入起飞阶段后,长时期的较快增长都是以经济结构的快速转换为基础的。
与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二是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三是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
4.产业结构优化是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地位的关键。发达国家集中发展资本、技术乃至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而把一些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特殊的“垂直型”的产业分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试图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更高端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分享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减少或避免由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损失。但各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是由各国经济产业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相互角逐和竞争的结果。一般地讲,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以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其优势产业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相对非发达国家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因而居于国际分工体系的顶端。因此,只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推动我国产业向更高的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爬升。
二、天水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天水是甘肃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但仍属典型的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其他城市之间还有较大的发展差距。天水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农林特产资源丰富,河谷川道区农业较为发达,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但山多川少,人多地少,农业立地条件差,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天水市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企业较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但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缺乏大型骨干企业的强有力支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和聚集度低,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总量较小。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00.22亿元,排全省第5位;人均生产总值7584元;大口径财政收入47亿元,居省内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11507元,居省内第9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5元居省内第10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03元。
2.经济结构不合理。一是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201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56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家投资,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55亿元。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00.2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3.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6.77亿元。二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2010年天水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3.6亿元,占GDP比重仅为34.5%。四是进出口贸易数量较少,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能力较弱。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部需求严重萎缩,201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2992.4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222.4万美元,增长104.55%;进口总额6770万美元,增长66.38%。
3.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全市三大产业结构为20∶37.7∶42.3。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
4.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2010年天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4.82亿元。重点骨干企业较少,生产经营总量不大,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整体发展较慢;工业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窄,民间资本聚集能力弱,主要依靠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工业人才严重不足,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较少;县区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支撑力较强的重大工业项目较少,县域工业发展缓慢;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宽松等。同时,我们还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5.自主创新的科研开发投入不足。创新型人才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6.传统农业结构格局尚未完全改变。目前天水市农业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三、进一步推动天水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www.xing528.com)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产业结构调整,既包括大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也包括各个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从天水市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产业结构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三次产业比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大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解决服务业比重偏低的问题,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今后要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商贸旅游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逐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结合省上出台的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新型能源、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6个专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改造提升天水市的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加符合天水市比较优势、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具竞争力的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
(一)促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
1.要把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天水经济工作的重点,走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工业强市”战略之路。按照“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一区多园,发展六大集群,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路,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推动城区33个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应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通过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建筑材料、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省上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陆上三峡”的战略布局,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投入;以华能热电联产、西北大型风电场工程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成套设备、煤化工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轻工业太轻、重工业太重的现象,实现“两高一低”向“两低一高”的转变,使产业结构趋于优化;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市场竞争力,尽快解决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上游产品多、下游产品少以及企业管理粗放等问题,使企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力争在以结构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
2.把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特色优势产业一旦形成,可以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快速聚集,产生“聚变效应”,推动整个经济快速增长。天水市工业要强起来,要成为联动一、三产业的纽带和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关键取决于能不能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我们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中,要树立“以特做优、以优做强、以强做大”的理念,力争通过六大主导产业的率先突破,带动其他产业、其他领域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招大引强”工作,继续加强与酒钢集团、陕电集团、西飞集团、湘电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大引强、强强联合,引进一批事关全市工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加快发展。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紧盯国家投资方向,找准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切实把项目工作的重点放在与国家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的对接上。要抓好新材料、新能源、技术改造、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项目的上报和审批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开工建设,做到依托项目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
3.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围绕把天水建成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抓住省上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机遇,加强与兰州、平庆、酒嘉及关中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联合重组,引导企业在产业、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跨区域协作,提高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和产业关联程度。加大技改项目实施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好华天集成电路高端封装产业化、星火数控机床生产基地、西电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和娃哈哈天水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中航大运输机部件、大型飞机零部件生产等项目,培育壮大一批优势骨干企业。
4.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扩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加快建设星火机床、华天电子、长城电器三大产业园和各县区工业园,一要围绕区域发展战略,依托当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依托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区工业园,发展特色产业,做长做强产业链。特别是在谋划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布局上,要围绕“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总体思路,加强产业配套协作,突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园区向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加快秦州东十里、麦积廿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增强产业聚集孵化功能,对各县区工业园区已形成的特色优势产业,要重点在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工夫,切实增强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发区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把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成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优势企业、优势产业的聚集区,成为招商引资和东部产业转移的吸引、竞争、承接区。二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实现土地集约和产业聚集的有效平台。要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发展的新模式,对于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扩建或改造的园区,按照现有资源条件,科学规划;对于出城入园的企业,要正确引导,合理布局,突出工业特点,便于产业聚集,形成整体规模。实现产业发展由简单集聚向相互形成链网转变;企业之间由自成体系向相互关联转变;入园项目由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招商引资由依靠优惠政策向依靠优化环境转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园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园区工业的基地平台优势及聚集效应,为实现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要以“12341”行动计划为目标,继续实施“10强50户”工程,加快天水机械电工设备制造基地建设。抓住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要争取国家在天水市布局大型机床、电器、电子、飞机零部件、钢铜铝材深加工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同时加强与中材集团、西电集团、酒钢集团、陕西电子信息集团、长城电工、西飞集团、通号集团、娃哈哈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重大项目。
(二)抓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扶龙头、促增收”,继续实施农民增收“六大行动”,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增长。二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围绕东牧、西菜、南林、北果的产业布局,加快“一城两园”建设,实施蔬菜产业“五个一工程”和畜牧产业“4421”计划,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建设好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壮大天水市的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落实猪鸡产业提升计划和万千百十肉(奶)牛产业发展计划,抓好畜禽良种繁育和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加快规模化果树建园步伐,增加新建优质果品基地,改造老果园,提高果品产量和优质果率。要加快“菜篮子”基地建设,扩大精细、鲜销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种植马铃薯、中药材为主。积极推广标准化、无公害农业生产,加大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力度,培育农业品牌,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三要扶持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开拓终端市场,通过标准化生产,做大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提升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水平,发挥航天育种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县区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扩大有组织输转规模。
(三)以商贸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实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122331”工程,坚持实施商贸活市战略,构建城乡市场和现代流通两大体系,建设秦州西十里和麦积甘泉两个现代物流园区,完善扩大消费增长机制、内外贸易发展机制和市场调控机制,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市场监管水平和区域经济交流合作水平,努力把天水打造成为区域先打物流中心。到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70亿元,外贸出口总额突破6亿元。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业,培育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社区服务、休闲健身等新型产业,健全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努力扩大社会消费需求,培育农村消费,促进城市消费。要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餐饮龙头企业,加快特色餐饮街区开发、建设,提升全市餐饮业整体发展水平。
按照“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两大品牌,走好三条路子,突出五项重点”的思路,坚持实施“旅游富市”战略,着力打造“羲皇故里”和“陇上江南”两大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深度开发,规划建设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提升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整体水平,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玉泉观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契机,要主动融入大关中旅游圈,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发寻根祭祖、生态观光、宗教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实现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
(四)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将天水市打造成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这为我们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十二五”时期要实施好科技创新创业园工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将科技创新创业园建成以综合孵化器、专业技术孵化器、留学生(高校毕业生)创业园等为骨干,多种形式并存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还要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工程的建设,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天水市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要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政府引导,在政策上、体制上对企业自主研发提供支持,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使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加强对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三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四要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通过鼓励企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逐步实现自主制造,形成一批能代表天水工业发展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建设国家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关中—天水集聚区发展规划》按照区域经济的产业要求,将天水市定位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明确了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载体,将着力打造16个产业链条,重点培育100户骨干企业,积极改造提升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逐步形成包括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在内的七大循环经济基地,今后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为目标,积极争取和认真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目标,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相互融合和有机联系,延长产业链条,增强我市的可持续续发展能力。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认真实施《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全省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方面,应着力打造天水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基地;在十六条产业链中,依托星火、锻压、风动等企业,培育发展“制造—回收—再制造”产业链;依托华天、长开、213、电传所、电缆厂、6913厂、天光、庆华等企业,培育发展西部电工电器工业产业链和集成电路封装产业链。重点抓好节能减排项目的申报,争取国家节能技改资金。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节能降耗减排结合起来、与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与强化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新型节能环保产业,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
3.狠抓节能减排。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环保型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发展方式。突出抓好电力、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改,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行节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加大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行节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加大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实施好天水电传所、电缆厂、锻压公司等节能项目,加强对大唐甘谷电厂等14户重点用能企业和长城果汁公司等16户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
4.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逐步实现每个县区都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目标。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抓好天保二期、三北五期、退耕还林、国家生态公益林、南北两园等生态工程,认真实施梯田建设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城区北山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推进秦州区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新加坡华德集团天水城区北山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执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把天水市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
5.加快循环农业的发展。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相互融合、有机联系。推广“基地化种植养殖—规模化精深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行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和环保观念,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