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天水市委、市政府综合分析天水所处发展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十一五”以来,天水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环境,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创新环境建设,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全面提升,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2%。科技创新对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育新型产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当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推进天水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也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天水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得更加迫切,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天水市“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重点跨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思路,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向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以及产业集约化程度高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产业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优势向技术密集型优势转移;依靠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升级,进而通过产业科技创新与升级的诱导机制和产业发展的关联机制的复合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结构体系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依靠科技创新衍生、催生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逐步上升至更高的层面,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低成本、高可靠的信息产业及相应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支撑天水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依靠科技创新拓宽解决“三农”问题路径
农业弱势产业特征、农村资源环境恶化、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等等,是制约天水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难题。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真正实现“科技兴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过优质农作物的选育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水平;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生物节水、设施节水和管理节水等技术的研究和综合应用,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从单项、分散的技术推广应用模式转变为增产、节本、增效的多学科重大关键技术集成与集中运用。研究农产品保鲜、储运和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
(三)依靠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天水市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益凸显,破解这一约束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可替代能源技术,化解能源压力,逐步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过渡。依靠科技创新,以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先进工业生物技术、节水技术及相关共性技术,采用生态化工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流程,使整体生产过程与人类生存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应用低耗、高效和实用的垃圾处理技术与设备,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和产业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四)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借助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人们不断创造和进取,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并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创新活动起辐射和示范作用;发展信息化社会管理技术,为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提供新的科技手段,为建立社会态势分析与各类预警系统提供科技支持,维护社会稳定;在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研制、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营养科技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综合运用科技创新产生的科学理论、分析方法、预测手段和信息处理能力,系统分析资源、环境、城乡、区域、人口、社会组织等结构、规律及其变化趋势,为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天水市科技创新的现状
(一)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通过组织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全市涌现出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2006至2010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372项,其中争取国列省列科技项目330项,取得科技创新成果1012项,有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9项),478项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部分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极大地提升了天水市机械、电器、电子等产业中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2.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建立了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已有国家级、省级创新企业和试点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4家,占全省三分之二。已有省、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创建企业53户,其中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8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9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激活创新源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3.科技服务“三农”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已建成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被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家单位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建成粮食作物和果品、蔬菜等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天水市在小麦抗锈育种、航天育种和林木新品种引育等方面已居国内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探索出了适合天水市经济发展的科技特派员新模式和新机制,发展和培育了一批利益共同体,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科技合作交流日益活跃。全市已有128家企事业单位与国内160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科技合作,10家企事业单位和美国等12个国家(地区)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市政府与3所大学签署了校地科技合作协议,市科技局分别与西安、宝鸡两市科技局建立了协作关系。组织实施院地院企科技合作项目168项。组建成立了甘肃省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也是我省首家成立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5.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18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10家企业已进入全市10强50户企业行列,1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3项,开发新产品180项,获得专利65项。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已由小规模的经营转向具有现代企业特点的科学经营,已从流通领域转向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领域和科技与信息行业,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梯次结构,成为天水市一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经济力量。
6.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已有授权专利1080件,在全省仅次于兰州市。其中一项专利申请为PTC国际专利,实现了天水涉外专利零的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并不断加强的转变,一大批专利技术已成为天水市企业的主导产品。天水市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
7.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基地、电磁兼容公共检测实验室、三维CAD设计中心、市县区科技管理网、中小企业培训中心、技术咨询服务中心、高新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和工业研发制造中心八个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大幅度提升了科技部门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加强技术市场管理和服务工作,全市技术交易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亿元。
8.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日益壮大。全市现有各类公办科研机构22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51个,有市级学会44个,县级学会39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94个,建立市、县、乡三级科技服务组织716家。成长起了一批科技攻坚团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7%,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7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2.2%。已有4位专家荣获省市科技功臣奖。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科技创新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尽管天水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与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1.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科技创新的拔尖人才少。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条件影响,科技人才流失现象还比较严重。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87%,与全国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差距很大。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还十分缺乏。而且,高层次人才大多数均集中在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等,而大型企业缺乏高科技人才,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更小,现有的高级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
2.科技投入不足。虽然天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长,但是由于财政困难,基数小,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科研开发资金短缺,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虽然逐步增强,但其自身用于科研的投入仍显不足,大多数企业尚未按有关规定提取科技研发经费。一些企业用于科技研究研发的费用虽与过去比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较低的投入强度难以支持高水平的研发活动。
3.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天水市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但是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以引进为主,自主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缺乏二次创新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还不够强。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依赖度偏高;发明专利数量少,受科技经费、人才、信息和科研基础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创新效率不高。还有少数企业经营上存在短期行为,忽视高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忽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4.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从整体上看,全市的科技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科技设施缺乏,制约了许多重要研究领域的发展。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难以为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一是缺乏整体布局和宏观管理,条块分割严重、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缺乏整合。二是共享和服务体系才开始建立,共享机制形成还需要时间,运行经费末纳入财政预算。三是管理方式传统、落后,造成有限资源分散、重复和浪费。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仪器、设备更新速度缓慢,现有资源品质不良。(www.xing528.com)
三、提高天水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根据天水科技创新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在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科技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培植壮大民营科技企业、提高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重点领域与重大专项上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
(一)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通过开展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提高全市领导干部的科技决策能力,强化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将“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达到考核一把手、带动一班人、辐射一大片的目的,形成全社会合力抓科技进步工作的良好局面,推动全市经济工作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2.进一步落实好现有的鼓励创新政策。要把现有的政策转化为具体的举措和行动,在贯彻落实上下真功夫。认真落实科技功臣奖、科技进步奖、领军人才等奖励政策,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奖励力度;大力宣传创新、表彰创业创新,培育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科技创新环境。
3.依法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要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使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科技部门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明确财政资金扶持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使用绩效,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不断解放思想,加大现有政策的落实力度,尤其是加大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执行抵扣政策方面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要加大高新技术引资力度。要鼓励企业瞄准国外大公司、大集团,突出高科技、大项目,主动出击,争取资金和项目,推动地方优势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创新投入体系。
4.进一步营造良好服务环境。不断创新方法,优化服务。运用市场机制,建造创新平台,吸纳科技成果入区转化;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大企业进行集成创新,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防止重引进轻服务、重引进轻转化的现象发生,全力促使项目早签约、早研发、早投入、早见效。
5.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大对重大技术的扶持力度,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推进银企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用担保,完善天水市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尤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投融资体系。
6.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执法合力,使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突出主体,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要引导企业确立以科技创新求生存、促发展的观念,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1.进一步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科技、人事、财税、经贸等部门要整合和完善现有各类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要因地制宜制定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政策、举措。要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国家、省、市、县(区)各类科技政策专题培训,使企业真正成为熟悉政策、用好政策、享受政策的主体。
2.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研发的主体、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和享受自主创新权益的主体。一是鼓励设立企业研发机构,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使其成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载体,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制定的决策咨询载体。二是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公关,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机制。三是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在工艺设计、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国际认证机构接轨,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
3.建立人才支持机制。要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机构引才聚才作用,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推进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完善科技人才的奖励办法,强化人才激励机制,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三)强化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推进天水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当前要加快省级以上科技创业园的建设步伐,加大县(区)科技创业园的建设力度,力争建成以市科技创新中心为龙头,县、区各具特色的孵化网络体系;根据天水市中小企业居多的现状,要重视和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整合我市现有科技人才、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等资源,与关天经济区内其他市区科技资源进行对接,建立“科技项目库、专家人才库、科研仪器设备库、科技信息库”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咨询服务系统,形成技术、人才、科研设备、科技信息等资源全方位共享机制,有效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物质和信息保障;建立技术交易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借助关中地区企业和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众多、科技成果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我市机械、电器、电子、新材料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潜在需求,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关中-天水技术交易平台”。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争取国家和省上科技资金数量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市财政对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逐年增加,争取十二五末达到2.3%以上;重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以上;其他企业达到3%以上。
3.要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坚持企业主动、市场拉动、产学研联动和政府推动的思路,强化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围绕天水市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支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依托我市特色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联合经济区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西部先进机械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西部智能电器及控制系统技术成果转化基地,西部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以及航天育种、果品、畜牧、蔬菜等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加快“交易-转化”过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加大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力度。天水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任务中,新兴产业、先进设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为此,要发挥好科技平台对人才的集聚作用,大力培育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团队协作为基础,有明确目标任务,依托一定平台和项目,进行持续创新创造的创新团队和创新精神,围绕天水市重点优势产业提升中重大难题的突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进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研究创新能力,具备战略眼光,善于组织管理的领军人才。
5.力求在推动高新产业大发展上有新突破。要大力培育一批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天水市的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力争在数控机床、集成电路、风力发电、航天育种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通过努力,进一步集聚特色产业优势,提升天水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
(四)加强合作,建立科技交流协作机制
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建立的良好机遇,争取构建经济区七市一区科技行政部门共同参加的区域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经济区内的七市一区轮流牵头,围绕区域科技合作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体制机制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共同关心的科技问题定期进行研讨,商定跨省区的重大合作事宜和项目,形成畅通的交流渠道。定期合作举办区域各类科技成果交易会、专业性成果展览会、洽谈会、信息发布会和国际性科技学术会议,促进科技成果在区域内的及时转化。设立区域科技合作论坛,开展合作项目和重大专项的前期研讨及阶段成果交流,探讨科技合作的经验与教训、对策与建议。联合建立区域内专业技术协作组织,搭建技术、人才、资金、信息交流桥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抢占市场,实施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
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是迅速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制度。由区内政府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定期交换案例、动态、政策、工作计划、工作经验等信息,协调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设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案件处理中心,建立区域内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协作关系。二是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研发者和攻关者的利益。三是规范高技术技术引进工作。鼓励在规范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开发。四是实施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设立知识产权发展基金,建立鼓励发明创造的长效和稳定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和管理水平,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走向市场,使知识产权工作为天水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六)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预测监测体系
逐步建立和完善天水市科技创新统计监测体系和监测工作公报制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市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统计监测结果由市科技局和市统计局联合发文公布,每年公告一次。宏观上以天水市为评价对象,实施科技发展目标监测;中观上以天水市所辖各县(区)为评价对象,实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微观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评价对象,实施企业自主创新统计监测。统计监测指标主要以科技指标为主,以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为辅,依据科技和统计部门以及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提供并认定的数据,以科技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用统计、分析和公告等手段对全市的科技创新活动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评价,系统地反映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为微观服务提供数据,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服务和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