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财富,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确保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然之路,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后要认真落实“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天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
一、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是一种稀缺的、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矿产资源资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对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均取自矿业,矿业支撑了占我国GDP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离开了矿产资源,就无从谈发展问题,所以,拥有矿产资源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2.树立矿产资源忧患意识,可以增强全民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自觉性。尽管我国矿产资源的总量较为丰富,矿种比较齐全,但矿产资源的劣势也较为明显,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矿产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增加的双重压力,导致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迅猛增长,探明储量消耗过快,后备储量不足,矿产资源的形势日益严峻。然而,目前人们的矿产资源价值观念和人均资源量少的观念淡薄,盲目乐观情绪滋长,浪费和人为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全体国民进行广泛、深入的矿情宣传和教育,使全体国民提高对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矿产资源的紧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以及我国日益严峻的矿产资源形势的认识,改变过去一贯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传统观念和盲目乐观的思想,形成对矿产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念、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矿业开发不可避免地要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矿业大国,面临的矿山环境问题十分广泛和严重,矿业开发诱发的地震、滑坡、地面塌降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矿山选厂排放的废水、废石、尾矿,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又污染了大片耕地和地下水资源;冶炼厂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并形成酸雨,既污染了土地,又造成了农、林、牧、渔业的大量经济损失,对人类的危害也极大。
因此,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是矿产资源管理当前和今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广泛、深入地宣传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体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复垦制度,对废石、尾矿实行二次开发和回收利用,加大对矿山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要十分注意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在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制定好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在矿山建设中坚持“三同时”,即坚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的环保要求,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对矿产资源科学合理规划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关键。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必须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各级政府要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职能,建立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领导责任制,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及其管理,必须以矿产资源规划为依据,对于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勘查、开采项目,不得批准设立矿山企业,不得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严格审查矿业权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矿业权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加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执法监督力度,对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或者破坏矿产资源的,要坚决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天水市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天水市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天水市区域内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40多种,根据天水矿产资源储量探明情况及预测分析,天水市重要和优势矿产主要为铁、金、铅、锌、银、水泥灰岩、蛇纹岩、白云岩等。全市共设置探矿权135个,勘查矿种主要有金、钼、银、铁、铜、铅、锌;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水泥用大理岩,透辉石、蛇纹石、白云岩及饰面石材等;能源矿产为地热。全市采矿企业263个,已发展成为磁铁、黄金、铜、建材四大产业。矿业产值在天水市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比例约为11.3%,对天水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根据天水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供需形势进行预测分析认为本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的矿种占比例较小,多数矿种短缺。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不协调,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消耗量最大的能源类矿产煤、石油基本无有,全部需从外地购进。
“十二五”时期金、铁、水泥灰岩、硅石、建筑用砂等可满足中期需求,铜、铅、锌基本属于短缺矿种。缺少石膏、优质粘土、萤石、重晶石等20种急需的非金属矿种。金矿主要集中在秦州区柴家庄、李子园和麦积区吊坝子一带,能满足20~30年的发展要求。铁矿主要分布在张家川陈家庙、甘谷景坡儿—武家河一带,缺乏富铁资源。可以满足5~10年资源需求,铜矿资源缺乏。山温泉钼矿已达中型规模,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铅锌矿以张家川县秦家园和甘泉分水岭铅锌银矿为代表,可以满足近10年的资源需求。
水泥灰岩资源主要分布在甘谷武家河、秦州关子和麦积区东岔桃花坪一带,可以满足近30年的资源需求。水泥用硅质校正配料石英砂岩产于藉口宋家窑,可保证水泥生产对资源的需求。冶金用白云岩矿资源可以满足20年的资源需求。饰面石材花岗岩、大理岩主要分布于张家川县花园、清水县等地,地质勘查、评价程度低,预计近20年资源有保障。工艺石是我市独有,经济价值较高,但蛇纹岩资源枯碣,辉绿岩分布零散,可以满足近15年的资源需求。武山、清水、街子地下热水有较好的效益空间,中滩有较大的探采潜力。
(二)天水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随着深部找矿难度加大,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和成矿预测有待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相对滞后,可供后备资不足。地质矿产的调查评价和勘查的步伐还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对部分矿种资源储量探明不够。同时应加大对紧缺矿种的地质找矿力度和总体评价。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存在不甚合理的现象。大中型矿山数量偏少,矿种分布不均,存在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现象,个别小型矿山还达不到规划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放,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程度低。以水泥原料、建筑石料为主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规模小、所占比重较大,资源利用方式基本处于初始阶段。资源损失浪费严重,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矿山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4.矿山环境急待治理,环境污染不容忽视。矿山占用破坏的土地达13平方千米,其中破坏耕地6.5平方千米。因开矿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潜在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矿山企业普遍存在对矿区环境恢复治理的意识淡薄,没有很好地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原则。
5.矿产资源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违背规划、违规操作、逃脱检查、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在探矿权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保评审、企业设立等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致使矿山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日常监管工作难以到位,执法监察员队伍和矿产督察员队伍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监管体系和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天水市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思路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落实省级规划为出发点,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为目标,以加快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市内矿产资源可供性为前提;以调整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为主线;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途径;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优势转化,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一)加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力度
一要坚持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鼓励开采矿种为铁、铜、铅、锌、金、银和伴生稀有元素矿产、优质耐火粘土、石灰岩、优质饰面石材(花岗岩、大理岩、蛇纹岩、辉绿岩);限制开采钼、钨、汞、萤石等矿产;保护性开采地下水。禁止土法开采金、汞、砷和可耕地砖瓦粘土。(www.xing528.com)
二要落实省级规划的主要矿产开采总量调控指标。全市2015、2020年矿石总量分别控制在860、1030万吨。铁矿开采矿石量:2015年控制在55万吨;金矿:水泥用灰岩、大理岩水泥用灰岩开采矿石量2015年控制在600万吨。矿山企业要在“禁采区内关停,限采区内收缩,开采区内聚集”。通过扶优扶强,加强矿区规划编制,集约开发利用资源。水泥用硅质原料矿、白云岩、饰面石材、透辉石等,可适当增加开采量。银、铅锌、铜、钼矿按需定开采。
三要形成七大区块格局,大、中型矿山可扩大生产规模或维持规模,产量占全市总产量85%,小型矿山按矿种的小矿最低开采规模产能控制。在对铁铜、钼矿经过2010年目标年调整后,每一个规划期按7%产量递增。建筑饰面石材花岗岩按10%产量递增,以满足市政建设城镇化建设步伐。水泥用灰岩产量应按目标年增长10%进行总量控制,重点加强甘谷武家河、关子马家山~流水沟大理岩和灰岩及其辅料的开采,以保证中材、祁连三条水泥生产线需求。加大普通建筑用砂、石、粘土矿山的调控力度,减少矿山数量。
四要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开采国内、省内紧缺及市场需求的矿产,限制开采供过于求的矿产;禁止开采对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建设、自然名胜景观、重要历史文物及地质遗迹等有直接影响和破坏作用的矿产;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未经论证和批准,不得压覆重要矿床。
(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1.完善矿产资源区域布局。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重点突破、规模开采、集约利用”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突出抓好区域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按照甘肃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的要求,积极推进天水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合理配置,规模开采、集约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张家川、清水、秦安及武山、甘谷县的北部地区,要发挥铁、铜及少量铅锌、金、银与白云岩、钾长石、辉绿岩等非金属矿产及地热资源的优势,建立冶金原料非金属热能基地。对于秦州、麦积区及武山县、甘谷县的南部地区要发挥金、银、铅锌、铜、钼、大理岩等资源优势,另有一定的白云岩、蛇纹岩、透辉石、滑石、磷灰石和温泉等资源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实施企业重组,建立有色金属建材热能基地,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2.完善开采规划区及区块设置及管理。一是对于重点开采区,要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必要的用地需求,促进整体勘查和整装开发,引导资源向大中型现代化矿山企业集中,统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规模开采,节约集约利用。以中大型矿山企业为开发主体,对已设矿权,以“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参与、规范开发规模、促进增产增效”原则,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对于鼓励开采区,要积极促进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紧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以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金进行矿产资源开采,重点培育大中型骨干矿山企业。按照“在鼓励开采区内逐渐向大、中型矿产地聚集”关闭小型矿床的原则,积极引导矿山企业采用收购、入股、拍卖、转让、合资等多种方式,依规开发管理,最终达到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对于限制开采区,要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加强矿山生产和地质环境变化监控。探矿权转为采矿权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需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专门论证,依法严格审查。应严格执行省规划所确定的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及矿山最低服务年限,小型建材类矿年最低开采规模不低于4万吨,小型矿山服务年限不低于10年。中、大型矿山服务年限不低于20年、30年。四是对于禁止开采区,区内已设采矿权到期不再延续,不再新设采矿权,探矿权不再转为采矿权。已建矿山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且对周边环境有重大危害的,当地政府要制定具体关闭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关闭;对有一定影响,但对周边环境危害不甚严重的,要加强监管,改善技术条件,待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关闭,及时复垦被破坏的土地。如有发现在禁止开采区内擅自采矿者,由有关单位个人对当事人举报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依法查处。
(三)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1.调整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结构。一要积极推进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通过矿山结构调整,使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的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通过矿山结构调整,使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的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减少小型矿山数量。优化矿业结构,提高矿山企业的开发利用水平及经济效益。二要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总体对矿产资源结构要求,天水市矿产资源、矿山企业规模结构总体应遵循稳定铁(铜、金)、灰岩矿产基地生产能力,着力增强对钼矿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能力,提升矿山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效能;以中材、祁连山水泥集团的建材基地为依托,实施矿业开发和产品深加工大集团战略,发挥科技优势,带动非金属建材矿产资源开发;以昊峰集团铁铜矿、李子金矿基地为依托,发挥科技优势,带动冶金有色金属工业的开发利用。加快小型矿山企业资源整合步伐,改善矿山结构布局,促进铁(铜)、石灰岩、石材企业规模生产实力。优化矿产资源的配置,科学合理地搞好矿业权的整合。三要坚持一个矿区由一个民事主体开发,形成一条产业链,推动矿产资源向有优势、有开发实力的企业集中。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回采率、降低贫化率,贫富兼采,综合利用。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矿产资源基地为依托,立足资源加工增值,积极引进投资,大力发展深加工企业和项目,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促进资源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2.调整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结构。一要通过对矿山企业开采规模调整,使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矿山储量相适应,严格控制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状况,减少矿山数量,提高矿山集约化程度。按照已设置的开采区块要求,使矿山总数由2010年的70个减少到2015年的42个、2020年的23个。二要严格执行省规划所确定的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及矿山最低服务年限。针对天水市矿产资源赋存实际情况,2011年后,铁铜矿最低开采规模主要矿山不低于30万吨,金银矿最低开采规模不低于5万吨。钼矿最低开采规模不低于20万吨。对小型水泥灰岩矿,最低开采规模不低于10万吨,小型石英岩、石英砂岩矿,最低开采规模不低于3万吨。小型矿山服务年限不低于10年。中、大型矿山服务年限不低于20年、30年。对新建矿山要严格审查开发利用方案,保证规模开发、集约利用。对已取得采矿许可证但其开采规模与矿区储量显着不协调的矿山,要根据规划所确定原则制定采矿整合方案,限期整改联合重组、规模生产、集约经营。
3.调整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结构。一要以重要成矿区带内优势和紧缺矿种为主,重点开发张家川--清水铁、铜矿,关子水泥用大理岩矿和李子园金矿等。二要加强对矿山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以生产原矿为主的局面,延长产业链,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要大力发展铁、铜、铅锌、钼等矿种的深加工产业,延伸产品的产业链条。四要加强冶金用石灰岩、陶瓷用透辉石矿、环保用重钙粉的开发与利用,通过深加工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提升附加值。
(四)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加强低品位贫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缓解天水市短缺资源的需求。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强对高砷(炭)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共伴生矿种的综合利用、多金属共伴生矿在选矿和冶炼过程中的综合利用和复杂难处理贵金属提取技术的研究,提高共伴生金属的回收利用水平。充分利用矿山废石、尾矿和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加强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一批重点示范工程项目。
2.按照“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重点实施以秦州李子园、麦积区党川和武山竹子沟低品位金矿综合利用与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加强低品位弃渣矿资源回收利用。
3.进一步提高全市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十二五”时期,全市矿山企业综合利用比率由20%提高到40%以上,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铜、铅锌矿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38%、32%。
(五)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1.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可研阶段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控制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2.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限制开采砂金。严格执行新建(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或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补正,否则,不予受理采矿权申请。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控制,对造成矿山地质环境严重破坏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达标的予以关闭。
(六)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准入管理
1.对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搞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耕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必须依法报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爆炸物品管理使用制度。涉及矿山安全的有关手续须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价,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批许可。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以定性分析为主划分出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及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
2.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天水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实行矿产资源规划审查制度。
(七)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1.加大矿产资源科研成果的转化,鼓励矿山企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水平。矿产开采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采用国内外成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提高矿产品高科技含量,促进在矿产资源探、采、选、冶、加工等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科技效益和创新工作。
2.加强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生态旅游的基础调查、评价技术的研究,加强矿山环境破坏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示范,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联合调蓄及综合利用的研究。
3.建立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矿业权人勘查开发利用情况报告制度和矿山监督制度,大力推广应用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市重点矿区的矿产储量增减、资源利用水平、矿山生态环境等动态变化情况,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科技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