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一、天水加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地处六盘山地,陇中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结合部位,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现辖五县两区,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辖区属中国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0.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由于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马拉雅植物交汇处,植物具有多样性特征,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森林面积5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26.5%。当前,天水环境污染依然十分严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1.工业污染。天水市是个老工业基地,目前有工业企业749家,涉及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疗食品、轻纺加工、建筑建材等行业,重点分布在秦州区、麦积区境内,由于企业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及配套设施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工业污染治理相对滞后,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在工业相对集中的秦州区,仅在2006年清理出超标排污企业89家。
2.大气污染。随着天水市实施“烟控区”建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各县区集中供热工程不断扩容,散烧所形成的煤烟型污染已得到有效的遏制,但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餐饮业油烟污染已成为影响天水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成为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辖区内餐饮业单位存在油烟扰民或隐患的就占15%以上,尤其是分布在城区主干道和上宅下店的中小型餐饮单位油烟污染严重。
3.噪声污染。虽然部分城区建设“噪声达标小区”成效比较明显,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噪声污染偶发性强的特征,监管难度较大。道路交通噪声、商业招揽性噪声、固定源噪声等污染仍然较重,尤其建筑施工噪声和招揽性噪声是主要污染因素。
4.水污染。从调查现状来看,很多地方的主要河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排污河”,尤其藉河、葫芦河、渭河污染十分严重,补给水污染、农药化肥对水源地土壤的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个别企业废水超标排放等四大污染隐患对饮用水安全的威胁逐年加大。
5.固体废物污染。天水市固体废物主要有医疗垃圾、生活垃圾、锅炉产生的煤渣和矿山开采产生的尾矿渣。整个天水市五县二区每年将产生大约100多万吨的生活垃圾、20多万吨的医疗垃圾,尤其是矿产开发开始盛行以来堆放在沿河、沿路、沿村的成百万吨的废矿渣,未得到有效处理,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隐患。
因此,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实现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要推行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和环保观念。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环保工程,建设西部最佳宜居环境城市。要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抓好天保二期、三北五期、国家生态公益林等生态工程,推进秦州区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二、天水市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天水市按照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编制了《天水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开展清水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生态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绿化、美化、洁净工程和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程,推广利用沼气池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引导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普及测土施肥、生物防治和旱作农业技术,降低单位农药化肥使用量,控制农药化肥使用过量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农业生产体系。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建设及保护力度,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解决农村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2.工业集中区环境管理和污染减排。“十一五”以来,天水市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全市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大唐甘谷发电厂等30余项污染治理工程,使全市电镀、机械、造纸、水泥、食品等行业污染得到初步治理。2008年用于工业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投入达5.66亿元,使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废气净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6.5%、94%和94%,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6.5、0.6和17.4个百分点。
3.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建设。坚持对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矿产资源开发区进行环保执法检查。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坚持实施城市绿化、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小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争取和启动了清水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特别是市区南北两山绿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10个行业200多个单位开展了“绿色单位”示范点建设。
4.水源地环境治理和监管。2000年以来,天水市针对饮用水源安全保护,出台了《天水市东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水源地安全防护的管理、监督职责和法律责任。对重点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进行综合防治,禁止在水源保护区采砂取土,关闭所有的排污口,并对水源地周边的重点和难点地段建设生活垃圾集中转运收集点,对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按照建设陇东南大城市的规划,提早开展了后备水源建设工作。
5.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及环境保护。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了秦州区北关、东关集中供热工程、麦积区典盛集中供热工程以及各县区二期供热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多万立方米,关闭集中供热区内小锅炉200余台。在五县两区开始实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项目,建成了渭河风情线工程、麦积区桥北集中供热工程,更新改造超标炉窑灶239台,每年削减烟尘1680吨。二氧化硫1200吨。
6.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严把项目审批关,督促开发建设者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环境影响评价,为项目选址、布局、工艺设备选型、污染及其公害防治设施的确定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对拒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建设的项目,进行严肃查处。2008年由天水市环保局审批的44个建设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成了天水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开展了风动厂等15家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督促天水卷烟厂等3家企业完成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www.xing528.com)
(二)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环境形势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受到农药、化肥、农膜以及部分乡镇企业污染,且有扩散之势,生活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量大面广,环境基础设施滞后。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低于全省13%的平均水平,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相对滞后。部分重点流域季节性污染依然比较突出。城市空气质量不稳定,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
2.环保工作体制因素形成的环境问题。环保部门能力建设满足不了环境监管、污染治理的需要。县区环保部门监管手段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环境监测、辐射管理、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等能力低。
3.技术和硬件因素形成的环境问题。城市综合防治污染的能力较差,医疗垃圾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于起步阶段,城市污水距离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城市集中供热、供气、绿化覆盖率偏低。
4.排污对象的要素性缺失形成的环境问题。天水市老企业多,包袱重,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污染治理历史欠账较多,如部分水泥、造纸等行业,执行新的排污标准后,原有污染防治设施不能做到达标排放。一些老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老化,不能正常稳定运行。工业治理和结构调整项目减排潜力不足。
三、进一步加强天水市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反映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一是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在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挂牌试点工作。支持企业进行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督促企事业单位提高资源回收重复利用率,降低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减少外排污染物。二是严格按照环评法的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项目的引进和选址上把好环保关,做到增产不增污乃至增产减污,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是重点抓好资源开发、资源消耗、废物利用、再生资源产生、社会消费五个关键环节,推进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改造现有工业园区,发挥集聚效应。加大资源整合,合理延长生产链,鼓励节能降耗。
(二)狠抓环境监管力度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应用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法制手段,也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在环境监察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严,即:将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转发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厂矿企业,严格把法规交给企业。加强调查研究,找准落脚点。一方面要加强督查指导,开展调查研究,实施一厂一策,分类指导,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既强化对污染源的动态管理,又促进污染治理。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建立健全全市生态监测监管网络体系,定期公布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长防林、自然保护区、特殊生态功能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维护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平衡。开展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国土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活动。加强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林、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力度。
(四)落实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制度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量大面宽,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要把保护环境提升到全市小康社会建设头等大事的高度来认识,落实各级党政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促进各项环保工作措施的落实。和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签订环保责任书,并把责任书的落实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在招商引资等政府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环保部门意见,坚持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环境保护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各项环保方针、政策和制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因此,要把环保宣传放在首位,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工作的实效性,积极强化三个意识:一是要加强学习培训,强化领导和法人代表的责任意识。二是加强教育,强化社会各界的贡献意识。三是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强化市民参与意识。
(六)实施项目战略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天水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深入开展以“城乡人居环境净化、城乡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城乡联动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活动,实施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尽快完成清水县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环保网络建设,探索农村环保目标责任制工作,建立完善覆盖全市农村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