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狠抓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有利于缓解世界能源资源短缺,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实现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狠抓节能减排,加强电力、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改,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项目。
一、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一)从全国大环境深刻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的节能减排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足见我国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
1.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于中国的能源家底,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节能减排完全没有必要,而实际上,煤炭资源虽然绝对数量庞大,但1800亿吨左右的可采储量,只要除以14亿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少得可怜。预计到2020年,中国15亿人口,我们如果像美国一样每人每年消耗3吨汽油,每年就需要45亿吨。目前我国探明石油储量约60亿吨,仅够开采20年,刚好是世界平均40年的一半。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节能减排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特别是,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更应该提倡节能减排,走一条节能减排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节能减排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并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研究表明,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原因,90%以上与人类使用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危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保护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发展中国家也要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于我国来讲,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节能减排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3.节能减排是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2030年将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环境形势更加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土壤污染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发达国家上百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近20多年来在我国集中出现。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重化工业较快增长还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这一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正向关联。因此,在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科学发展难以实现。因此,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必须贯彻实施节能减排计划。
(二)从天水小环境深刻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能源等重要战略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开发、节约、利用、保护好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于我们经济发展还处在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阶段的内陆欠发达地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节能减排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是应对资源紧缺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
天水市土地面积较大,现已探明有矿产资源40多种,其中非金属矿20多种,有滑石、钾长石、硅石、石灰岩、白云岩、透辉岩、大理岩等;金属矿有10多种,有铁、银、钨、锰、铬、铅锌、锑、金、钼等,张家川的铁铜矿、清水大理石矿、武山蛇纹岩等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但是,天水市与其他市州相比,没有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大规模的重要资源,水力、风力资源也相对贫乏。而现有的矿产资源,大多规模不大,储量较小,品位不高,开采难度较大,特别是一些资源都在关山、小陇山、西秦岭林区等生态植被较好的地方,生态保护和资源开采的矛盾很大,制约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这种独特市情决定了在天水狠抓节能减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天水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节能减排工作事关天水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天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必须对节能减排工作真抓实干,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
二、天水市节能减排工作现状
从“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来看,天水市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明确提出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县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搞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仅以麦积区为例,到2010年12月底,全区万元GDP能耗预计为0.5746万吨标准煤,同比降低4.72%。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为0.8367吨标准煤,同比降低4.74%。全年共组织企业向上申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6项。其中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降低生产设备能耗及节能产品应用改造、天水电气传动所变频装置生产线改造、天水昊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三个项目列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点示范项目及重点工业污染治理工程2010年中央预算投资(第一批)计划》,三户企业共获得国家项目补助资金1920万元。2010年,天水市全市共争取到国家和省上用于环境保护项目28个,专项资金1319万元。共争取到农村污染防治和综合整治项目13个,到位资金465万元;环保能力建设项目6个,到位资金434万元,污染治理项目9个,到位资金420万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天水经济和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天水市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并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目标:一是培育陇东南煤电化工基地。按照全省陇东南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全力推进资源整合,依托平凉、庆阳、陇南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把天水建设成为陇东南煤电化工基地,成为西电西气东输、陇东煤炭西南输出通道。二是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十二五”末,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75万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32.49万人,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总缆,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水电代燃料、农村公路、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改造,支持农民建设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然而,天水市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天水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污染的问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近年来,天水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的“三高两低”(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低效率)粗放型增长方式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再加上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些状况如不及时扭转,天水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将难以实现。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三个转变”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节约资源,循环利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资源保障。要坚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有计划地淘汰落后的、对环境影响严重的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同时,要加强渭河干流及其葫芦河、藉河、牛头河等支流的综合治理,确保沿河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
三、天水市进一步狠抓节能减排的方案对策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总量、优化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扎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控制总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1.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把新增改扩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节能环保审批关,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安全评价、信贷和城区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源头上把住能源消耗增长关。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超标的不予审批。建立“企业限批”、“区域限批”制度,强化环评按程序审批制度和向社会公布制度。
2.进一步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着力促进新兴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利用规划控制、土地征用、节能监管、环保达标、信贷控制等措施,加快淘汰列入目录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责令关停,并吊销生产许可证。深入研究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完善清洁生产机制,积极推进构建火电减排、节能建筑、工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低碳产业体系,推动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进行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围绕节能降耗、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督促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技改项目,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新概念,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4.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生物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实施重点工程(www.xing528.com)
1.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和民用、农村以及政府机关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全力加快污染减排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力度。组织企业积极推广利用节能技术和产品,重点实施好节能示范项目、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低能耗及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积极推动采暖供热计量改造并推广节能高效照明产品。
2.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以渭河、籍河、葫芦河等河流作为监督管理的重点,加大监测力度,严把死守,进一步巩固流域治污成果。要全面规划天水市的污水管网设施,确保辖区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实施水污染源综合治理和全面达标工程,加强工业污染源管理。全面启动化工气味污染治理工程,要坚持实行工业点源控制与生活、农业资源污染控制相结合,城市污染控制与农村污染控制相结合,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相结合。要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认真开展环境风险源隐患排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确保环境安全。
3.加大二氧化硫治理力度。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继续抓好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和建材行业的大气污染控制,推广使用高效布袋除尘设施。
(三)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1.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要抢抓省上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历史机遇,着力打造涉及天水市的一个循环经济基地,两条半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天水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大力推进企业、园区内部和建筑工程循环用水。积极推进污废水资源净化工程,努力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围绕污废水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全区水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
3.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认真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管理和日常监督。加大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力度,建立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循环体系。重点抓好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加大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研究利用力度,提高综合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4.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认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使用有毒原材料或排放有毒物质的企业严格实行强制性审核,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自愿审核。深入开展争创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环保技术和产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合理使用农药、肥料,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粪便收集设施,加大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四)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1.建立节能减排科技支撑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通过产学研联合,积极整合科技力量,着重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应用。引导全社会加大对重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力度,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开展。
2.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节能服务体系,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五)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1.建立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2.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统计局要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环保局要建立并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进一步完善建设节约型社会能耗统计制度和统计公报制度。
3.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加强能源统计机构建设;加强对企业节能管理人员、统计人员和重点用能岗位操作人员的节能培训。对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对未完成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4.严格建筑节能管理。推动建筑行业循环经济发展,重点解决建筑垃圾、太阳能利用等关键环节。新建商品房要统一设置和预留太阳能热水器空间和接口。
(六)严格执法,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1.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由政府组织每年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恶意停运污染治理设施,甚至渗排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设立超标耗能排污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2.坚决执行好资源性产品价格政策。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全面开征城区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加大排水检测力度,全面实行排水许可证制度。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
3.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建立以企业、社会等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辅助的多元节能减排投资机制。市财政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形成支持节能减排的长期、稳定资金渠道。
4.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要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七)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1.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制订节能减排宣传方案,进行节能减排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国家、省、市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宣传活动。组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和弘扬节能减排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以推进节能减排为抓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2.建立节能减排表彰奖励机制。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3.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抓好政府机构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及时淘汰高耗能设备,合理配置且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加强党政机关节能和绿色采购,对各种办公设备、照明产品和用水器具,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保标志产品。
我们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天水市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要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力争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