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是实现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为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础设施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加快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公用生产性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基础设施涉及范围较广,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城乡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也是衡量城镇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标志。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城乡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进一步推进天水的城镇化进程
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与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保证城镇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充分发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天水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对城镇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强城乡道路交通、供水供电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环境,不断完善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才能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提升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城乡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容纳了大部分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如果在城镇化发展中,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在发挥生产要素集聚和增值效应的同时,将会带来大量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影响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的基础设施得到同步建设和发展,才能体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城乡经济才会协调发展,人民才会有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城镇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城乡经济社会才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广大市民营造整洁优雅、秩序井然、设施齐全、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与城市相比,天水农村的基础设施尤其薄弱,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逐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还有助于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广大农民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天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伴随着天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城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工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天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不断加大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以中心城镇为基本联结点,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成绩显著。除建设国省干线公路、战备公路外,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县通乡道路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二是城镇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镇化率达到33%,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59.19%,集中供热普及率70%,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8.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4㎡,污水集中处理率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及沼气使用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尽管如此,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镇基础设施不能为经济、社会、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的各项功能不断演变和不断强化,城镇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镇生产和生活设施供应水平以及城市功能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水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城镇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一切,都影响着城乡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从总体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城乡基础设施缺乏科学统一、适度超前的建设规划,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与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配套协调,还必须要有适度超前的发展意识和规划,才会避免建设的滞后和盲目性,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天水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但由于缺乏科学统一、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由于资金的限制以及实施条件的制约,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随意、无序和盲目发展,不能适应经济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难以成为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城市中心地带设施密度高、开发过度,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交通和环境压力加大,城区拥挤不堪,空气污染严重。而非城市中心地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密度不足,甚至存在空白,使得城市功能配套建设不够完善,城市空间的布局不尽合理,不能有效发挥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区域中心带动作用。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导致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迅速增长。但天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渠道单一,建设资金的不足成为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以及民间投资的热情不高,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还未进入社会化运作的良性发展轨道。有些项目虽然国家给予支持、补助,但天水市可支配财力紧张、资金短缺,如通乡油路国家每公里补助40万元,已不能满足成本需求。因此,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巨大,单靠政府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银行贷款政策调整,贷款难度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少,投融资更难。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3.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足够重视,影响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走生态建设之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实现城乡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注重资源的共享、土地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条件和目标,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目前,由于资金的不足以及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天水城区各种建筑物密集布局,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严重缺乏,居民小区内没有停车场,农村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由于对生态环境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www.xing528.com)
4.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不高,影响到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在天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滞后,尚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在中心城区,市场、公厕、垃圾转运站布局不尽合理,市民买菜难、上厕难、倒垃圾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市区道路交通设施滞后,车辆管理不到位,交通拥堵问题已日益凸显;城区停车场少,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市政设施管理不到位,城市公用设施如路灯、广告灯箱、地灯、休闲凳、果皮箱、马路井盖、管线等常遭人为破坏或盗窃;城市违章建筑难以杜绝,部分老街区院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给市政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市容环卫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这一切,都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面临巨大压力。
三、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步
城乡基础设施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天水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及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贯彻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和天水市1135区域发展战略,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保障资金投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基础设施,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规模扩大、提升城市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和长远需求。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上,统筹考虑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结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产业特色和自然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使基础设施既符合当前实际又与长远发展需要相适应,才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天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应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规划先行”的原则,编制、补充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解决部分规划滞后的问题。要按照《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科学确定城市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综合目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要充分挖掘天水市在历史文化、地域、产业、环境等方面的特色,并体现在公共建设中,形成天水市独有的城市类型和风格。要对城市规划格局、建设风貌进行进一步研究,加强古民居等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在南北山绿化治理和籍河环境综合治理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山体、坡地进行适度建设与开发,实现山、水、城的有机结合,以达到丰富城市景观特色的目的。
2.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
基础设施建设的公益性和服务的非盈利性,使得政府成为供给、投资及经营的主体。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单一的政府融资已经无法满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各类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形成投资多元化的格局。要依靠社会力量,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广开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对于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经营性项目,如电力、收费公路、电信和部分城市供水、供气、污染治理项目等,对社会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应普遍采取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主要由企业充当投资和融资主体,政府资金只在必要时适度予以支持。对于一些不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非经营性项目,如纯公益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道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等,对社会投资者没有吸引力,难以采取市场化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则由政府采取财政性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对于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一些准经营性项目,如水利、邮政和大部分城市供水、供气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可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投资主体,或由政府提供投资补贴方式由企业承担投资主体。只有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才能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
在进一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中,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积极响应国家投资导向,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要调查研究和谋划开发一批能够显著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发展的重点项目,快速作好项目前期研究、论证设计工作,抓住机遇,积极申请国家投资立项,并以大项目支撑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使天水市城市优势和潜力有效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3.完善基础设施决策与建设机制,进一步提高建设能力与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建立科学民主的项目决策程序和计划编制程序,建立公告制度、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项目评估等民主参与决策制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意愿集中和表达的合法途径,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不公正、不合理的项目决策,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设计委托、物资采购等全过程进行监督。
要完善项目建设中的协调机制。政府部门、城投公司、财政、发展计划、建管中心、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国资、金融机构、主管单位、指挥部、乡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机制。在项目调研审批立项、投融资计划的审批、财政的还款承诺、国有资产运作、征地拆迁安置等方面,都需要紧密联系、配合和协调。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及时沟通、传递信息,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要完善项目建设中的监督机制,保证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此外,还可以发动公众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监督,培养社会公众的公共意识和社会公民意识,借以推进政府的绩效管理。
4.注重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不仅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和依托,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城市建设的基础配套工程,体现着城市的形象,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完美和谐,既要考虑道路和建筑的合理布局,也要考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天水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保护名城历史格局,拓展城区空间规模,加大园林绿化力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设西北最佳宜居城市。要在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化用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及空间来美化净化环境。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要一次提供,统一征用,同步建设,通过环境建设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在城市建设中,要以绿化建设和污染物的处理为重点,加强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快城市燃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要以城市绿化、公共绿地和城市道路、河道两侧绿化建设为重点,建设面、线、点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要加强城市水源地的生态绿地建设和保护,努力增强水源涵养能力。要加强城市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通过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建设一批文化景观,把城市历史凝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张扬城市文化个性,塑造独特的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互依存,又互相促进。城市建设是基础,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城市管理是关键,是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营造良好城市秩序、发挥城市功能的必要手段。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既要强化政府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职能,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价格、产品与服务质量监督控制机制,以保证政府目标的实现。通过制定更为灵活、优惠的产业政策,在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功能,以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刺激基础设施的投资,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和补贴额度。也要牢固树立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想,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城市的综合整治,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要结合天水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机制,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提高效能,强化管理。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城市环境管理细则,加强综合执法,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城乡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单位、区域的环境风险评估,建立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加强对全体市民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共同创建优美和谐的家园。要大力发展公民社会组织,尤其是发挥志愿性的城市环保和卫生组织作用,提高公民自治能力和素质,形成社会公众共同维护、监督管理城市的良好风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