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推进天水跨越式发展,有效抓好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天水跨越式发展,有效抓好项目建设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依托项目强基础、促发展,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及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助动器,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对加快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全面推进天水跨越式发展,有效抓好项目建设

第一章 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切都要依靠项目来体现,需要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撑,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争得主动,离开了项目支撑,一切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必须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扶持西部地区,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寻求项目争取和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加紧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促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一、抓好项目建设对促进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项目是落实投资的基本载体,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前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历史机遇,争取了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天水发展需要的大项目、好项目,融合吸引了一大笔国债和补助资金及市场资金,投入到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有效地促进了天水经济快速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递增,对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增强发展后劲作出了重要贡献。依托项目强基础、促发展,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及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助动器,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对加快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项目建设是促进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项目建设是聚集财源的重要举措,是保持经济活力的强大后劲,同时也是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项目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影响着全市未来的发展前景。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2.9亿元,2010年全市达到245.56亿元,增幅为39.18%,预计到“十二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0亿元以上,五年累计投资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快速的投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投资总量还不大,人均水平更低,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项目建设是带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市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仍属于增量型、追赶型模式,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主要还需依靠投资拉动,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是关系天水今后发展前景的重大战略,也是关系当前发展质量的重要战术选择。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国家扩大内需项目投资51.91亿元,完成灾后重建投资71.04亿元,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和民生项目的实施,有力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天水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要加速天水发展,关键是要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核心在于招商引资,最终结果要体现在项目建设上。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和实施,我市面临着抓好项目、加大投资、增强后劲的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让一切资本的活力为天水发展竞相迸发。因此,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大产出,以大产出带动大发展,将成为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二)抓好项目建设是实现天水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其核心要素是节约资源,实现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对推进项目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家政策是科学发展的具体指向,国家政策走向和投资趋向决定着项目建设的方向,天水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实施工业强市步伐,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在实现天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举足轻重。

“十一五”期间,全市设施工业项目260多个,总投资237亿元,使全市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2户,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户,推出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天水被认定为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五年来的成功实践说明,要坚持项目建设与国家政策相对接,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准确把握国家投资重点,吃透国家产业、税收、土地等政策的核心和重点方向,努力寻找重点项目与国家政策的有效对接点,有针对性地策划和包装一批优质项目,引导企业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上项目,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尽力争取中央和省投资的最大份额,把国家的政策物化到天水的每个项目,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要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注重以项目建设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突出引进科技含量高、单位产出率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坚决遏制高能耗项目的上马,实现项目建设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相吻合,才能不断促进天水的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抓好项目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

经济是否能持续增长,一方面涉及国民经济中究竟有多少资源可以连续的投入,另一方面还要看每一次投入的产出究竟有多大,也就是说,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投入数量,一个是投入效益,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是依靠投资的增大和投入所带来的产出的增加而实现的。从近几年天水市的发展现状看,整体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低水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天水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产业层次较低,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4∶38.9∶42.7,而与我们相毗邻、发展条件相类似的宝鸡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6∶60.9∶28.5,与宝鸡市相比,天水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工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小,三大产业发展还不协调;从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看,2009年,宝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6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1亿元,而天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6亿元,分别比宝鸡市低6414元、1782元、170.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可以说,我市仍然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结构不合理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

天水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为推动经济起飞,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投入,更主要的是应遵循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建设发展战略,才能达到聚产业、聚资金、聚财源的目标。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那么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的效率就低,即使短期的高增长也只能昙花一现,最终会因结构制约而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实践证明,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因此,项目建设既是吸引投资等生产要素的载体,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大对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投入力度,围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尽快抓好一批项目建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加速转变发展方式。

(四)抓好项目建设是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项目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改善民生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期任务,必须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办理惠民实事62项129件,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39万人,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295万人次,组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366个,农村贫困面由19%下降到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4%,全市民生问题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因此,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不断实施一大批民生项目,集中精力办好关系民生的大事、实事,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群众急需解决、最需政府支持的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等民生领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创新抓好项目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当前天水市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在具体操作上容易抓不住重点,找不准突破口。抓好项目建设既非朝夕之功,也不能一劳永逸,项目建设能否做成功,能否创新克难,实现突破,关键在于能否不断创新抓项目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使项目工作始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一)不断理清谋划项目建设的工作思路

项目的谋划和决策水平是检验政府执政能力的试金石,要按照“开工一批、建成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着力抓住一批兴县立市、有战略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着力抓好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有针对性地抓紧谋划一批优势产业项目,优先实施拉动作用大,群众受益大、受益快的项目,着力拉动最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促进民生改善。

一是着眼产业升级谋划项目。近年来天水市发展缓慢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发展过多地依赖国家政策的投资,自主创新的工业项目特别是现代工业项目相对较少,因此,要围绕“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一区多园、发展六大集群、壮大县域经济”的整体思路,以华天电子星火机床、长城电工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和“10强50户”工程为重点,加强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大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兰州卷烟厂天水分厂升级改造等工业项目改造升级。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培育优势产业为核心,以“引大引强”为突破口,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规模扩张。同时,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进一步加大对自主创新和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增加新型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着眼长远发展谋划项目。项目建设是提升城市功能、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随着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天水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日益提高,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要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统筹安排项目,既要考虑城市的有效扩张,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注重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能级。当前,要围绕建设国家区域交通运输枢纽,着力谋划公路、铁路、民航建设,积极推进750千伏输变电、华能天水2×350兆瓦热电联产、中卫贵阳天然气管道天水段、华能天水电厂等能源战略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迁建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推进天平铁路、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天水至武都铁路、天水铁路西站、天水至十堰高速公路、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等交通战略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西十里物流园区、甘泉现代物流园区、天水花牛苹果商贸城、县区物流园区等商贸物流战略性项目建设;推进新农村、农业示范园区、天水北山生态产业示范园、天水南山花牛苹果产业园、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引洮二期工程等农林水利战略性工程建设,为天水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努力把天水建设成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

三是着眼改善民生谋划项目。谋划和安排项目要充分考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但要抓加快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而且要注重抓能够带动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抓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群众急需解决、最需政府支持的民生领域。要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天水大学组建、校舍安全工程、市卫生学校的整体搬迁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大力推进市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达标工程,加强市妇幼保健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国保单位文物保护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天水城区北山生态综合治理、罗峪河城区段改道工程、渭滨新城建设、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工程、社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亚行贷款天水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战略性工程建设。加强体育、广电、福利事业等建设,持续做好就业工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廉租房、积极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建设,着力改善民生状况,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着眼生态环保谋划项目。按照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出效率,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决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不搞“花架子”工程,不上“政绩工程”,每一个项目都要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加快工业项目技术改造步伐,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积极扶持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项目,积极推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产业链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及废弃物循环利用,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同时,要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产业体系,实现天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快文化旅游战略性工程建设,加强麦积山景区基础设施、天水百里生态旅游线建设。着力打造五大文化产业园:⑴以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目标,依托伏羲庙、卦台山等景点,建设以中华颂、图腾元景区、始祖殿景区、中华源景区和民俗文化区等五个景区为核心的中华始祖文化园;⑵以秦安夹板舞、麦积高台、武山旋鼓、秦安小曲、张家川花儿、清水道教音乐、甘谷道情等为主要内容,建设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园;⑶以天水新华印刷厂、新华图书储运站为依托,吸引聚集图书出版发行、广告设计、营销策划、教育培训、平面设计、软件开发、艺术品产销等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园;⑷建设张家川民族风情园;⑸建设清水轩辕文化产业园。以这五大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不断创新争取项目工作的运作方式

抓好项目建设,促进科学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项目从哪里来的问题。面对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要及时调整思路,努力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www.xing528.com)

一是规划包装推介项目。在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要精心做好规划,包装项目,主动出击,寻求对接招商,借外力求发展。比如,过去我市的电力产业几乎为零,近两年来,通过项目包装和推介,多方努力争取,先后成功引进落户了大唐甘谷电厂、华能热电联产等项目,逐步成为全市电力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

二是择商选资上优化项目。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解决项目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招商引资。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土地等生产要素趋紧的新形势,要及时调整思路,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紧盯大财团、大客商,着重引进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高税收回报率和低能耗、低污染的大项目,尤其要注重项目间的关联配套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围绕把天水经济开发区建成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提高入园项目准入门槛,重点引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龙头型项目,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落后产能项目、非关联项目一律拒绝落户。

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机遇,加大向上争资争项力度,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注重与国家和省上相关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准确、全面地捕捉和掌握项目信息,抓好重大项目储备库和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认真筛选和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项目申报,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形成“谋划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体系。

(三)努力形成实施项目的工作合力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抓项目就是实实在在地抓发展、促跨越。

一是要重点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是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都要列入攻关任务,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进程和质量。要抓住目前有利政策机遇,加快论证确定一批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文化旅游、民生等方面的“十大工程项目”,对项目前期工作,决不能走过场,更不能马虎了事,要动真格、下真功夫,实事求是地去做,有根有据地去做,切实把前期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是要抓紧落实已审批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立项、准备、施工、监督、评估、验收等一条线流水作业,抢时间、抓进度,一气呵成,不搞“马拉松”工程,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要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检查和稽查工作,核实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质量。另外,还要抓好已竣工项目验收,使项目尽早发挥效益,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三是要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以优化政府环境为突出重点,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完善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和绿色通道制度,加快项目落地。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对申请国家支持项目、报国家和省立项的项目实行交办制和督办制,所需相关手续限期办结,确保不因项目手续问题影响国家资金争取和立项审批。认真落实项目规划选址、供地等建设条件,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完善征地、拆迁、安置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征地拆迁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是要及时做好新项目的论证储备。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要以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和改革的方法,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准确把握国家投资重点和趋向的基础上,科学提出规划思路,精心组织、充分论证,认真做好项目建设规划工作,创新规划内容,强化战略指导功能,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深入研究、及时论证、谋划储备一批支撑当前发展和促进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包装策划,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上计划盘子,为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积极破解项目建设的融资难题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优化环境、保证投入。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做到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用市场的手段运作好项目,用市场机制破解资金难题。第一,坚持政府引导投入。要认真落实国家财税金融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大财政、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投向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市政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比如保障房等公益事业项目。第二,进行市场运作融资。要依托项目资源,搞好土地、项目运作,运用资产置换、盘活存量土地、经营权转让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资金。同时,不断扩大融资视野,积极鼓励并扶持星火、风动、锻压、海林等工业企业和神州绿鹏、众兴菌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融资。第三,协调银行融资。由政府牵线搭台,坚持举办“金融活动周”,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促成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努力发挥银行融资作用。在设立兰州银行天水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二级分行、秦州农村合作银行、秦安众信村镇银行的基础上,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金融合作,争取长安银行天水分行开业,逐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落实驻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意见,协调好对重点企业、园区、项目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第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投资项目建设,对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一律向社会开放,支持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着力解决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民创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三、不断健全完善抓好项目工作的体制机制

发展实践都早已证明:体制机制活,争取的项目就多,经济增长点就多,发展后劲就足;体制机制优,争取的项目就大,对经济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就会大,实现跨越发展就会有依托。因此,要把项目建设当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不断创新完善抓项目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项目建设的杠杆和推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大抓项目建设、共推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强化项目领导机制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项目带动”意识,形成“不重视项目就是麻木不仁,不亲自抓项目就是不负责任,抓不到项目甚至留不住项目就是无所作为”的工作导向。政府项目工作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各部门一把手要对本系统项目负全责,对项目审批、施工、质量等环节,要亲自上手,亲自协调,亲自调度,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实行一个重点工程一个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负责、一个工作班子具体协调实施的“四个一”责任制,建立定期调度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全力支持、协调配合做好立项报批、征地拆迁等各项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二)要健全项目决策咨询机制

坚持重大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化、经常化,注重完善项目决策程序和决策规则,建立社情民意反馈制度,重大项目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提高项目决策的社会公众参与度。建立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委员会这一平台,加快项目决策的论证、咨询和评估,尽量减少主观判断带来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益。健全投资项目评价制度,对集体决策出现严重失误的,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也要追究领导人员的责任。

(三)要强化协调服务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摒弃狭隘的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大局着想,为重点项目着想,做好经常性的跟踪和协调服务。项目办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全程监管,要参与项目招投标、监督项目资金封闭运行。财政部门要按要求、按程序、按进度,划拨国家投入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建设部门要统筹项目规划设计。国土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及时协调土地征用和环评手续。金融部门要尽可能的支持项目建设。统计部门要抓好统计基础工作。公安、交警部门要全力保障工程环境,实行封闭式施工,对阻碍、干扰施工的坚决依法打击。宣传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专栏,积极宣传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热点、亮点,要天天有工程报道,努力营造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要创新奖惩激励机制

要坚持把项目工作的成效与经济利益挂钩,与干部政绩挂钩,制定出台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奖励措施,重奖项目引进的有功人员。同时,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各县区、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检验和评价各县区、各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实行一月一督办、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检查、年终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惩,形成“工作围着项目干、干部围着项目转”的良好氛围。

(五)要强化项目监管机制

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项目争取,一手抓项目管理。项目办要会同相关部门严格控制所有拟建项目招投标管理,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督促项目单位落实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各项规定,全面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加强资金管理,认真执行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确保将项目建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