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全市各级围绕“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根据不同类型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特色产品在重点地区率先突破的要求,突出发展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系统。其核心是经营一体化,其关键是龙头带动,其基础是农户参与,其本质是由各方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参与各方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条的平均利润。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应该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参与联合各方都以稳定的契约形式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产品卖给谁,都按契约进行,而不是盲目地进行。二是各个环节之间具有高度的利益相关性。大家如同乘上同一条船,在市场经济的竞争风浪中同舟共济,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而不是简单的“买断”关系。三是龙头企业的功能具有综合性。龙头企业不是单纯地向农民收购产品,然后加工出售,而是视农户的生产为企业的“第一车间”,提供系列化服务。
1.农业产业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一项重大变革,是经济市场化的结果。一方面,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生产由“小而全”到“大而专”,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由生产初级产品到实现多层次深加工增值,由一家一户进市场到联合起来闯市场,由产加销的松散结合到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产业化经营是市场行为。龙头企业及其他参与者是市场主体,它们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农业产业化不是一蹴而就,凭主观意志能办到的,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发展过程,有着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2.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自身发展的根本出路。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竞争激烈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可以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水平,可以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资源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的矛盾。
3.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经济“两个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村生产要素按产业化的要求,在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有利于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农业适用技术,把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之上;有利于使农村经营方式和分配关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有利于农户通过产业经济组织的带动,成为市场的主体;有利于冲击原有部门分割的农业经营体制,引发出一场包括产业组织形式和宏观管理体制在内的重大变革。
4.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壮大区县经济的重要依托。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够使区县农副产品加工业有较快的发展,激活乡镇企业和地方工业;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能够促进城乡联合、工农联合、提高三次产业的关联度和城乡发展的融合度;能够带动农村经济资源开发,加快脱贫奔小康的步伐;能够实现农产品产后环节的多次增值,努力增加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区县经济实力。
5.农业产业化是一条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全国农业产业化搞得好的地方,实施农业产业化都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它不仅没有动摇家庭经营这个基础,而且是加强了这个基础。农业产业化不像实行土地规模经营那样,只能在二三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少数地方实行,而是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推行,具有更大的适应范围。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通过产业龙头和中介组织的带动,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广阔的市场联系起来,提高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同样具有规模效益,这是与小农经济、传统农业相悖的,是与发展市场农业相一致的。
二、天水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就
天水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正视困难,锐意改革,知难而进,以全面推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中心,扬长避短,农业比较优势和特色产业得到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显现出勃勃生机。即使在市场需求不旺和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农业产业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相继出台了《天水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天水市扶持果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天水市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天水市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四个《意见》,积极筹建天水市农业龙头企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努力解决农业龙头企业抵押难、贷款难问题,使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2.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果品业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建园”的发展原则,建成了麦积区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清水县魏家塬千亩生态有机苹果示范基地等七个全国标准化果园,以苹果为主的百万亩经济林果基地基本形成,花牛苹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等成为知名果品品牌。蔬菜业按照“抓质量求发展,抓营销增效益”的思路,目前建成蔬菜“一村一品”专业村780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0.8万亩,总产量220.8万吨,总产值24.2亿元,商品量176.6万吨,分别较2005年增长63.6%,55.6%,156%和88.5%。畜牧业在“13111”富民工程的有力带动下,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1610.08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3.69万吨,分别较2005年增长73.31%,104.02%,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282处,养殖专业村达到61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9.29万户,规模养殖量占全市总饲养量的50%以上。(www.xing528.com)
3.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10年,天水市共建成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7家、市级47家、县(区)级152家。龙头企业从业人数达1.88万人,带动农户达60余万户;龙头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有5家企业具有省以上研发中心、7家通过计量认证、8家通过ISO9000、HACCP、GAP和GMP等质量体系认证、15家获得“三品”认证。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5家,4000万元至1亿元的10家,3000万元至4000万元的6家。固定资产总值16.82亿元,年销售收入28.353亿元,出口创汇0.82亿美元,带动农户数达37.6万户。这些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培育知名品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林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至2010年,天水市累计完成林业投资9亿多元,完成造林143.9多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64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0.2%。全市林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成干鲜果品基地250万亩,年产果品96.2万吨,实现产值18.4亿元。如今天水市113个乡镇平均绿化率达到37.2%,村庄平均绿化率达到45.8%。天水市林业工作连续四年在全省考核中荣获一等奖,2008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三、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天水市农业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不强,有基地无规模、有产品无品牌的现象较为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慢,作用发挥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龙头企业与基地联系不紧密,利益机制不牢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天水市“十二五”规划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水平,按照“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扶龙头、抓改革、促统筹”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1.重点抓好基地建设。按照“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加快花牛苹果、秦安蜜桃、麦积葡萄、、秦州大樱桃、清水核桃等优质干鲜果示范基地和“一城两园一集团”建设,打造西北一流的花牛苹果等特色优质农铲平基地。以培育“一县一业、一域一品”为重点,加快国家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优质花牛苹果基地、中国航天育种基地、西北农产品集散贸易中心、天水三阳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基地建设力度,在“十二·五”末力争把秦安县打造成全省果品生产强县,把武山县、甘谷县打造成设施蔬菜生产大县,把张家川县、清水县打造成全省草食畜生产大县,把秦州区、麦积区打造成全省农产品加工基地。果品业建设方面,力争在2015年,以花牛苹果为主的苹果面积发展到200万亩,果品总面积达到350万亩,果品年加工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蔬菜业重点建设三大基地,一是天水市渭河川道设施蔬菜基地,建成22.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5000亩标准化育苗基地。二是天水市高原夏菜基地。三是天水市城区菜篮子供应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把天水市建设成为西北最大的“西菜东调、高原夏菜”基地、冬春蔬菜供应基地。畜牧业要重点抓好生猪、鸡蛋、奶牛、肉牛、肉羊、草产业、水产业等七大产业,把地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变成跨越式发展的优势。积极发展壮大马铃薯、中药材、花卉等优势产业,力争全市马铃薯面积达到131.09万亩,总产量达到231.5万吨。中药材面积达到37万亩,总产量(干品)达6.3万吨。花卉总面积达到5200亩,盆栽花卉达到287.5万盆,总产值达到9200万元。
2.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扶持全市2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果品产业重点扶持花牛苹果(集团)、长城果汁、威龙葡萄等8家果品生产、贮藏、加工、包装、销售龙头企业;蔬菜业重点扶持神舟绿鹏、昌盛食品、众兴菌业等5家企业;畜牧业重点扶持康晟食品、嘉兴畜牧等9家企业。至“十二五”末,全市年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5000万元至1亿元的达到20家,2000万至5000万元的达到70家,2000万元以下的达到200家,逐步形成果品、畜牧、蔬菜、马铃薯、中草药五大农业产业化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3.抓好品牌认证。加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争取5年内有35处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50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30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5个农产品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增加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4.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着力解决中介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的突出问题,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6.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龙头企业要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对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各环节实行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逐步推行ISO9000、ISO14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定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条码等手段,加速推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
7.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龙头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化。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8.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龙头企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协作,全方位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发展现代营销业态,建设新型物流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研究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收集研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