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具体分析中,对旅游产业自身经济绩效的衡量方法同第3章,主要选取了更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总量发展特点的旅游收入(income)和体现质量发展特点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同样对旅游产业发展中相关要素禀赋的衡量方法也同前,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禀赋(resource)、旅游产业从业人员(labor)、旅游专业在校大学生数(student),以及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capital)。
其他影响因素中,鉴于经济环境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的销售量和类型,直接决定了旅游市场规模的大小。而更进一步,最能体现经济环境发展基本特征的是市场规模,或者说需求规模。波特(1997)曾指出,一定区域内部需求是一个行业、一种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影响要素。而影响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区域内部需求规模和需求特征。就旅游产业发展而言,一定区域内旅游需求规模、需求特征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进而影响其经济绩效的重要方面。对该因素的衡量,本研究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简记为pgdp。
在前面从环境因素方面讨论旅游产业对自身经济绩效影响的时候,我们已经指出了产业关联特别是一些服务活动发展的重要性。其不仅涉及当地交通部门的客运服务、当地旅行社的导游和翻译服务、饭店业的食宿服务、旅游问讯服务和出入境服务、零售部门的购物服务、商业性接待服务,以及部分非商业性旅游接待服务等。不同于第3章衡量方法,这里采用更能体现服务经济相对发展状况的各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示,简记为struc。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区域旅游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局面,旅游市场出现了内外市场交融,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态势。区域内市场与区域外市场同时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对开放因素的衡量,这里用进出口总值占GDP比重表示,简记为open。
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国有旅游企业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旅游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国有旅游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被打破了,出现了联合、联营、私营、中外合资、股份制旅游企业。这些旅游企业机制灵活,对老牌国有企业的经营及其在旅游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国有旅游企业不能再按照原有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老体制运行,重要的是要转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清晰企业发展目标,完成转型,以“分类指导、产权突破与非产权推进相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导向”的转型策略为导向,转向“政府引导、市场发育、大集团主导、中小企业分散布局”的产业布局。为了体现上述转变所体现的市场化发展特点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可能带来的影响,这里对其也做了考虑,用各地区国有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表示,简记为sinv。
旅游产业是一个与相关产业关联性很强的行业,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好的基础设施,就能够在原材料、客源等方面更好地支持旅游企业。同时,从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支持性因素与资源来说,例如居民消费水平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极大地增加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旅游企业的经营基础和经营环境的优化,有利于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率的提升。对该因素的衡量用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示,简记为rinv。
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上面相关分析已经指出,劳动力素质是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基础,而这与一定区域内人力资本总体素质有着密切联系。Lucas[127](1988)曾指出,一个国家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影响着每一企业的单个生产率,而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产生效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和收益的递增。快速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和水平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汪晓文[128],2005)。(www.xing528.com)
本研究用各地区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数来表示劳动力素质这一因素,反映人力资源综合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受教育年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素质总体水平的高低是由当地人口受教育年限的高低直接决定的。对劳动力个体而言,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由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决定的,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劳动力个体能否掌握科学技术、生产技能以及对技能掌握的多少、快慢、深浅和熟练程度,还决定了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是否具有创造性。对这一因素的具体计算方法为:以1998—2007年各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构成的百分比为权重,对受教育年限进行加权平均。受教育年限则根据受教育程度进行估算:不识字为0年,小学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为12年,大专为15年,大学本科为16年,研究生为19年。该变量简记为hr。
考虑到异方差对计量回归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对所有变量均做了对数化处理,最终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5.2所示。
从这里各种因素和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各方面相关系数构成可以发现,旅游资源禀赋影响作用都表现为负相关性,尽管显著性方面,其对旅游产业自身经济绩效影响作用均不显著,其他方面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多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为正。这些因素彼此之间相关系数最大的也没有超过0.8水平。总体而言,可以认为共线性问题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很突出。各变量相关性描述如表5.3所示。
表5.2 基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5.3 各变量相关性描述
注:①"*"、"**"和"***"分别表示口1%、5%和10%水平口显著.
②_cons为常数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