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旅游资源的内容和构成上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
对旅游资源禀赋的认识首先可以从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或者说要素禀赋的角度来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不管社会生产的形式如何,生产条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物质的生产资料,即客观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活动着的劳动能力,有目的地表现出来的劳动力,即主观的生产条件。一般而言,传统含义上的生产要素,或者说狭义生产要素,指的是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根据其本身性质,参与生产过程的要素又可以归结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种,即主观生产要素(又可称为主体要素)和客观生产要素(又可称为客体要素)。在狭义的生产要素含义的基础上,广义的生产要素含义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广义的生产要素指人类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所需具备的一切社会资源。它不仅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物质投入要素,也包括技术进步、制度、开放程度等非物质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要素禀赋指人类生产过程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劳动资源、资本资源和自然资源等。可以划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两类。其中,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熟练和半熟练劳工等;而高等要素则主要包括现代化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尖端学科的研究机构等。更进一步可以看出,基本要素可以基本分为两类:禀赋与开发。其中,自然资源条件、国土状况和人口规模等,显然属于前者,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一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除去这些禀赋要素,现在更多的高等要素则是通过各种投资,经过人工干预后开发创造而来。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由于自然资源受地理、气候等天然条件影响较大,这就决定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和稀缺的。自然资源赋存状况和空间分布对于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总体竞争实力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首先,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马克思曾经指出:“撇开社会生产不同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其次,自然资源也影响着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自然条件的地理差异是生产地理分工的自然基础,如石油、木材、煤、粮食等许多产品的生产都受自然资源的影响。这种地理分工不仅影响着某一部门的经济活动,也间接地对与该部门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部门产生连锁影响,从而影响该地区的分工格局。再次,自然资源对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根据其研究的实践和理解,从不同角度上给出了旅游资源的定义。西方学者常将旅游资源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适宜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等因素的总和,甚至还包括舒适快捷的旅游交通条件。他们认为,旅游吸引物必须是那些给旅游者以积极的效益或特征的东西,它们可以是海滨或湖滨、山岳风景、狩猎公园、有趣的历史纪念物和文化活动、体育运动以及令人愉悦舒适的会议环境。更有从技术经济角度给旅游资源所下的定义,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有技术和物质条件下,能够被用作组织旅游活动的自然的、技术的和社会经济的因素。国内学者中,陈传康和刘振礼[117](1990)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孙文昌和陈元泰[118](1989)认为,旅游资源应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能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李天元[119](2000)认为,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文化或其他客观事物都是旅游资源。杨振之[120](1996)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客源市场三大要素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是有关这三大要素相互间的吸引向性的总和。也有学者认为,凡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闲、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们友好往来和消磨时间的客体和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由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共同制定)中给出了旅游资源的比较确切和规范的定义:“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总之,从一般性定义角度来看,旅游资源主要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构成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是带有发展性质的概念。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www.xing528.com)
(1) 阶段性:任何作为旅游资源的自然或人文的现象或因素,完全是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存在的,当人们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审美兴趣时,它们才成为旅游资源。
(2) 开发程度:旅游资源从状态上看有两种,未开发的和已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实际上是将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这是一个利用深度的问题。而那些过度开发导致人为损坏严重的旅游资源,有些已经不能作为旅游资源。所以,从长远的观点看,无论其是否经过开发,只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事物、现象或因素,均应认为属于旅游资源。
(3) 范畴外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多样化旅游需求的兴起,也促使旅游资源的范畴不断外延。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观光式”旅游,而是向参与型、休闲度假型等方向而发展;旅游的方式也在向多样化方面发展,加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海底旅游、太空旅游等。这些都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前面所谈到的旅游资源问题,新的旅游方式必然依赖于新的旅游资源,实际上,当前旅游资源范畴的扩大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鄢志武[121],2003)。最后从分类角度来看,我国旅游资源的分类如表4.1所示。
表4.1 我国旅游资源的分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