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与影响因素研究成果

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与影响因素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江帆、李美云[68]为了准确测量和估算旅游业增加值,创新性的构建了旅游业中相关行业的旅游剥离系数,为科学合理的计算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潘建民等[71]也运用上述的方法构建广西TSA账户并结合实际投入产出表,估算了当地旅游业增值带来的经济增速影响。

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与影响因素研究成果

当前学术界对旅游经济增长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丰硕,各种计量方法模型被广泛运用,提高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旅游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旅游经济总量的变化特点及各种乘数效应的研究和讨论旅游增值测算的方法。

长期以来如何测算旅游业的增加值一直是个难题,受限于现有的不完善的统计方法和大相径庭的统计口径,加上日常国民经济中没有专门把旅游业归于一类,而其包含的行业分散在各个领域,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娱乐产业、餐饮业和零售业等,过于凌乱的分布使得对旅游业对经济影响的定量测定难以实现。李江帆、李美云[68](1999)为了准确测量和估算旅游业增加值,创新性的构建了旅游业中相关行业的旅游剥离系数,为科学合理的计算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联合国在2000年权威发布了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Recommende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一文,制定了测算旅游经济影响的国际行业标准。林刚、龙雄彪[69](2000)选定了桂林作为研究对象,从定量的角度评价了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在测算旅游增加值时使用了运用产业增加值与产业总产出计算产业增加值率的方法。李志青[70](2001)首先从国民经济的视角阐释了旅游业的产出,并在研究讨论过程中采用了TSA账户,选取上海作为实例估算出上海的旅游GDP。潘建民等[71](2003)也运用上述的方法构建广西TSA账户并结合实际投入产出表,估算了当地旅游业增值带来的经济增速影响。智瑞芝、卢妍[72](2003)采用了李江帆等人测定旅游增加值的方法估算了黑龙江旅游业增加值;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73]在2004年发表了The Impact of Travel and Tourism on Jobs and The Economy in China and HongKong一文,在该文章中他们利用旅行卫星账户测算了旅游业给中国和中国香港特区带来的重要影响。此外还有诸如康蓉[74](2006)、杨炳铎等[75](2006)利用旅游卫星账户的途径对旅游影响经济的相关研究。(www.xing528.com)

旅游乘数效应及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度。林南枝和陶汉军[76](2001)认为,旅游通过其旅游供给将旅游所在区域外的旅游者吸引到该区域进行活动,通过这些游客的消费支出获利。从旅游者那里所获得的利益将在该区域内循环利用,增加了地区的资金,也可以看做是非本区域的资金对该区域的经济注入。按照乘数理论推断,这些非本区域资金的流入将直接或间接的引发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连锁反应,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生产资料的运作强度提高,并带动和活跃了该地区的整体经济行为活动,最终增加了社会效益。李江帆等[44](2001)以广东旅游业为例,在讨论研究该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影响过程中使用了经过整理归纳的投入产出表进行估算,还具体算出旅游产业的关联系数,为后人研究该主题拓宽了思路和途径。左冰[77](2002)在计算国内旅游产出和就业乘数时使用了投入产出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在业人口综合旅游就业乘数为1.69,而职工就业乘数为1.59,该结论与之前国内学者和相关权威部门采用的次生就业五倍于直接就业的比例差异很大。吴国[78](2003)在研究旅游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时得出两者明显正相关的结论。张帆[48](2003)、王雷震等[79]、李兴绪等[80](2004)、魏颖[81](2005)、张滢和宋岭[82](2006)、魏卫和陈雪钧[83](2006)都是通过选取某一个城市,并利用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加工整理,深入研究和测算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而何佳梅等[84](2005)、王联兵等[85](2005)则是从整体出发,基于宏观的层面测算出我国旅游收入的产出弹性。李琪、唐光海[86](2009)则是从旅游劳动生产效率、地区旅游竞争能力、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等维度,通过使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