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改研究的实习调查发现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改研究的实习调查发现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已完成专业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实习与求职中面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反思现存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不足。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前景不乐观。然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重教学理论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较严重[3,4]。然而,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室内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6]。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改研究的实习调查发现

基于专业实习调查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改研究

郭静花

摘 要:本课题通过对国内三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习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实习与求职中面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反思现存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不足,提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 专业实习 课程体系

一、引 言

目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供需错位,旅游本科毕业生就业难,旅游行业人才大量流失[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程体系是一重要原因。对已完成专业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实习与求职中面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反思现存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不足。

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2.1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烟台师范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调查时间为2009 年3月份,共发问卷96份,收回86份,均为有效问卷。

问卷共设计问题17个,问卷形式为选择和填空。问卷共分成两个部分:

①实习情况调查,包括实习单位性质、实习时间、实习所担任的工作性质、实习所承担工作的满意度、实习的必要性与多样性、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

②课程设置调查,包括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对就业有价值的课程、课程设置的优点、课程设置的缺点和课程设置建议。

2.2 问卷分析

2.2.1 专业实习效果

调查表明(表一),三所学校学生实习大部分是在酒店。只有烟台师范学院8%的学生承担管理工作外,其他学生从事的都是一般员工工作。西安外国语大学规定学生的实习时间是一年,而83%的学生实习时间都没有一年,59%的学生实习时间仅为5~6个月。烟台师范学院规定的学生实习时间为10 ~12周,而42%的学生只实习了一个月。总体上,56%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形式较单一,学生或对实习不满意,或认为从实习中所学到的东西对自己所学专业促进步大。通过实习,超过80%的学生认为专业无优势、局限性强导致就业面窄就业难。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前景不乐观。

续表

表一 国内三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情况

2.2 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

表二表明,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程设置时间太短,而且8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专业英语学习。在专业课的设置中,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强化专业技能和社交能力,少数学生认为专业基础技能和创业素质重要。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西安外国语大学9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57%的学生认为应该根据可能的从业方向开设具体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说明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具有针对性。17%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一门引导性的课程对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这说明学生希望能整体把握技能培养,方便学生进行自我技能培训。

表二 国内三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三、实习调查反馈出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以及对湖南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西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洛桑酒店学院等学校有关课程设置的了解,研究认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3.1 主干课程专业统一性不够

目前,我国各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有13门主干课程[2],即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但实际上各院校开设的具体主干课程与之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对国内八所高校的调查中,只有两所学校开设了全部的主干课程,部分院校把专业主干课程设在选修课中。这表明当前国内各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认识还不统一,在处理主干课程与院校专业特色课程关系上分歧明显。

3.2 选修课差异性不强

选修课不仅是对必修课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的设置,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能得到拓展。在问卷调查中(表一),三所学校超过80%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种情况或源于专业无优势,或源于专业局限性强,就业面窄。造成专业局限性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对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认识不足、专业知识与技能积累不足、以及对就业与从业具体工作认识误区有关,出现这些问题与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特色性不强有关。在调查的高校中,各高校所开设的选修课特色性与差异性不突出,选修课主要集中在《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上,而能反映院校自身特色、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等的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选修课程开设不足。

此外,我国旅游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现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专业课程设施应该能反映这种地域特色与差异。目前,重庆交通大学的《三峡库区文化》、南阳师范学院的《河南旅游基础》是能反映本土特色化的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而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对此关注不足。

3.3 专业实践与实习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该学科特色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然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重教学理论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较严重[3,4]。经问卷调查,60%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不满意或实习对所学专业促进不大。学生认为实践不足,有以下原因:

3.3.1 学校的实践设施落后

国外一些著名的旅游院校都拥有完备的教学实训基地,如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拥有会议中心、服务餐厅、鸡尾酒厅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及锻炼的机会[5]。然而,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室内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6]。类似《餐饮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是操作性极强的应用性课程,只靠教师纯理论性的教授而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学习,学生掌握的只能是一些理论知识,而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经调查,实习环节只有不到10%的学生担任管理工作,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校室内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在实习时才第一次接触酒店、旅行社等工作。

3.3.2 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www.xing528.com)

我国许多的旅游院校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及同学自己联系,缺少稳定性和可控性[7]。由于学校对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缺乏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一些学生只用学校安排的一部分实习时间去实习或者根本没有实习,从而使实习流于形式。西安外国语大学规定的时间为一年,而83%的学生实习时间都在半年以内(见表一)。同时由于学生实习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等级参差不齐,使得学生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3.3.3 实习弹性制度不够,实习内容单一

由于多数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采用的是集中实习的方式,实习制度弹性不足,导致学生在低年级段与专业实践缺乏联系,而到高年级段接触实习时缺乏前期的专业实践和心理准备,在实习中有较长的适应阶段。同时学生实习时一般都充当的是廉价劳动力的顶岗实习,从事的都是最基层的服务工作,而且无法从事换岗实习更不可能是管理实习。因此,在调查中60%的学生对实习不满意或觉得实习所学东西对旅游管理专业促进作用不大。

四、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改的建议

学校应该统筹全部课程的规划,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主干课程来设置课程,使专业课程体系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围绕学科基础与专业应用这两个核心进行建设,形成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有机结合,构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课程体系。因此,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素质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四个部分。

4.1 素质课程

素质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个性和特长,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素质课包括政治、计算机和英语等课程。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专业英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了解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

4.2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即教育部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13门主干课程[2]。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通用的必不可少的核心基本理论和核心专业知识,这些课程构成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骨架,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4.3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即选修课,重在深化和拓展学生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8]。专业方向课必须具有差异性和特色性,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专业方向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把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形成地方特色课程[9]

4.4 专业技能课程

4.4.1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在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方面可以借鉴北京联合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10,11]。产学研合作教育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教师参与企业教学问题研究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弥补学校实践设施落后的缺陷,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循环实践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利用周末、假期、黄金周等时机,积极参加社会实习。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习教学设计、实习考核等内容。在实习中,学校和企业要做到全程过程监督,通过与实习单位或企业密切联系,适时掌握学生的实习进度、技能操作等,对学生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确保实习质量。

4.4.2 实行实习时间累积的弹性实习制度

实行实习时间累积的弹性实习制度,根据认识规律和本科教育的学年周期,将旅游资源考察实习、导游实习、饭店服务实习和旅游企业管理实习这四部分实践内容与四年的课程相连通,组成系列模块,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专业实践具体既应包括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应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与见习等[12]。在教学体系中,形成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再以实践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并进入综合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按“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进行组织和合理衔接[13]

参考文献

[1]王晨光.论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观念更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46—148

[2]郑坚强,黄耀丽,李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探讨[J].商业现代化2009.387—388

[3]徐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西安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文化经济2010.185—188

[4]王操红,江历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2006(4),26—29

[5]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4,(S1): 31—36

[6]吴淑琴.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46—49

[7]张培茵,孙琦,石长波.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6 (13)

[8]刘春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J].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学报2009,04

[9]朱孔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130—133

[10]汤利华,赵鹏.构建旅游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几个问题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6,(S1): 80—83

[11]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9.87—91

[12]舒惠芳,石强.英国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职教技术教育2007.91—93

[13]苏更生.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91—1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