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琨
摘 要:循环经济是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而提出的,它的大系统观强调在更广的层面建立产业链,使各方实现互利互惠,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实用主义。循环经济下的体验旅游与通过抑制内心愉悦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生态旅游和一味追求个体感受最大化而不讲社会价值的体验旅游不同,其与旅游本质完美契合,既实现了旅游者追求体验的目的,又保护了环境和资源,更使旅游具有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了生态主义、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的结合。
关键词:循环经济 旅游体验 伦理观
一、循环经济和旅游业循环经济
1.1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它要求人置于生产和消费这一大系统之内来研究经济规律,既要考虑工程承载力,又要考虑生态承载力。将自然作为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考虑科技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能力,在生产过程中重视“3R”原则,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考虑废弃物的资源化。
循环经济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生态为基础,经济为主导,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整合,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实现人本主义、环保主义、实用主义的结合。
1.2 旅游业循环经济
旅游业循环经济是可持续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旅游业蓬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学者们对旅游发展进行了冷思考,一时生态旅游研究蔚然成风。但也有学者认为,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难以在生态旅游实践中得到支持,于是提出了实用生态型的旅游业循环经济理念。旅游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经济体系,在旅游业中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将使人类中心型的旅游经济转型到实用生态型的旅游经济。
旅游业循环经济研究大都从微观视角切入旅游六要素和旅游企业,探讨其在节能降耗等技术和操作上的改变,或从旅游业全局出发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全新的旅游业运作范式。
笔者在循环经济下探讨旅游体验,是跳出旅游业,跳出资源循环,从整个社会层面全方位地探讨旅游如何满足旅游者需求,并以其广泛的关联性推动社会的循环经济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体验和体验旅游
2.1 旅游体验
人们对旅游体验的关注,标志着旅游“人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人的愉悦感受和心灵升华,成为旅游的终极目标。然而,对于旅游体验,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以马坎内尔的“朝圣论”和科恩的“多元体验论”为代表。马坎内尔在《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中认为,旅游是回应其心灵最深处渴望的一种神圣诉求,旅游者就是离开身处的虚假世界,去寻找存在真实性之时空的人。然而,现代完善的旅游体系将旅游者完全包围在舞台化旅游空间中,使旅游者追求真实体验的原初愿望成为泡影。因此,布斯汀才轻蔑地断言说大众旅游者陷入到巨大的欺骗当中,体验的都是些肤浅的“虚假事件”。科恩则认为马坎内尔的“追逐真实性”理论和布斯汀的“虚假旅游体验论”过于偏激,不具普遍性。旅游体验是多样的,旅游者不止一种类型,不同的人渴望的旅游体验模式是不一样的,并由此构建了旅游体验连续体模型。科恩体验连续体,以旅游者对“中心”(人生的终极意义)的认可程度和旅游对旅游者的意义为基点,划分出五种不同的旅游者体验类型,即娱乐型、转移型、体验型、实验型、存在型,并将这五种体验置于一个连续体上,连续体的一端代表大众旅游者的娱乐体验,另一端是存在型旅游者的朝圣体验,从娱乐到朝圣,旅游对旅游者的意义在增强,旅游者对“中心”的认可程度也逐渐由弱变强。
2.2 体验旅游
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美国未来学者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了“体验经济”一词,他认为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
体验本来就旅游的本质和核心,“体验旅游”这一提法似乎欠妥。然而无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旅游业现实操作来看,体验旅游已成事实。他们似乎在科恩的多元体验论中找到了理论支持,如果把大众旅游看做“娱乐型”和“转移型”体验,它们则离“中心”较远,对真实性的要求也低,旅游对其意义也不是很重要,这类旅游者较容易得到满足。而体验型旅游,旅游者对真实性、“中心”的追求增强,旅游对其的意义也变大。体验旅游相比传统旅游,把人放到了主体地位,强调真实性、整体性、差异性、参与性,将旅游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使人获得愉悦体验和放飞心灵成了旅游的终极目的。
随着人的个性释放和主体意识增强,人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愈高,旅游者最终会上升到“存在型”即马坎内尔的“朝圣型”,旅游者追求真实性即存在性,旅游对旅游者意义重大,用来追求生命终极的意义。
2.3 旅游、体验、真实性
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获得的一次休闲体验,余暇和异地是其独有的特征,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体验。体验,最初被哲学家赋予了生命意义的内容,每个人的生命被解释为一段一段的体验。时至今日,“体验”概念更多地指涉着生活事件,正如托夫勒所言: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是一种体验。马坎内尔认为,旅游就是追逐真实性。而科恩认为,旅游者类型不同对真实性的需求亦不同,为应付对体验真实性要求不同的旅游者,于是出现了“舞台真实”和“后台真实”。马坎内尔说,现代旅游体系将旅游者完全包围在舞台化旅游空间中,是肤浅的“虚假事件”,虚假的后台比虚假的前台更阴险,对社会生活的虚妄解释是超级的谎言。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体验,旅游就是寻找存在真实性。然而,体验不等于寻找存在真实性,这二者只有在“朝圣型”旅游者身上才得到了结合。一方面,体验是如此简单,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是一种体验;另一方面,真实性是如此令人困惑,客观真实、象征性真实、存在性真实。
三、旅游体验与循环经济
3.1 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最初是社会特殊阶层的个性化行为,无论是帝王巡游还是士大夫漫游,都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借助山水人文,获得心灵上的满足,由于此时旅游是非功利性且少数人的行为,人(主体)和物(外界环境)在这里都保持了独立性。(www.xing528.com)
随着大众的普遍参与,旅游开始商品化、产业化,旅游业因其产业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就业范围广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的重要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旅游的大力发展使其丧失了最初追求心灵知足的单纯性,人在这里丧失了主体性,物亦丧失了自在性,都成为GDP的附属物。
一方面,外界环境的破坏使人们重视资源环境的独立性,抑制人的主体性,可持续旅游是一种趋势,生态旅游是保持环境独立性的更高级形式;另一方面,大众观光旅游离旅游追求愉悦、升华心灵的本质愈来越远,使旅游者内心产生不满,意识到了自己的主体性,重视旅游者体验也是一种趋势,体验旅游是旅游体验的较高层次。
笔者认为,旅游本身就是人主动去获得心情愉悦、心灵升华的行为,抑制人主体性的生态旅游难以实现旅游的真正目的;然而,“以人为本”过分强调旅游体验,将让我们困惑旅游体验的真实性,亦不知什么是旅游终极体验。而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在循环经济下探讨旅游体验,将给旅游赋予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3.2 旅游体验与循环经济理念结合
循环经济讲究生态,更讲究实用,它要求建立大系统观,在企业内、产业内、不同产业间乃至整个社会层面形成循环。既然旅游是一种体验,体验又追求真实性,为何不让一群有钱、有闲、有病的旅游者跳出旅游业为其打造的“舞台真实”,参与到实践的社会生产、生活中,让他们获得真实体验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甚至解决社会问题。
3.3 循环经济下的体验旅游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体验旅游,是将旅游者置于整个社会产业大循环中,不仅节省旅游供给成本,还充分利用了旅游者资源,保护资源的同时,让旅游者获得真实性体验,并利用旅游的关联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循环。
旅游者并不是上帝,它只是循环经济的一环,旅游者不仅仅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利用其劳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旅游者各行各业都可以给旅游者带来体验,要节省专为旅游者提供的资源消耗,把旅游置于整个社会层面上,关联其他行业,让旅游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旅游者获得了想要的真实体验,并乐在其中。
3.4 体验旅游促进循环经济
旅游景区体验游节省了服务成本。旅游景区由于加入了旅游者参与性,而使其带有了体验成分。旅游者的自助行为和亲身操作,增强了旅游体验,减少了服务成本,游客亲手制作的产品甚至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在景区内部促进了循环经济。
农业体验游给使农业减少了销售成本。生态农业园区的观光游览、种植栽培体验及农产品购买,使农产品获得了就近销售机会,减少了营销、运输成本,农业除获得农产品销售收入外,还额外获得旅游收入,并将生态农业理念灌入人心。
工厂体验游使工业淘汰资源再利用。工业环境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积淀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重温过去经历、体验传统生产工艺,使老厂房、老设备等待淘汰资源发挥新价值。
义工体验游使劳动力跨行业利用。在旅途中做义工,如到墨西哥保育海龟、去东欧马其顿于生态农场制作芝士、到蒙古大草原跟孤儿们一起打理菜园和清除杂草等,义工旅游让旅游者借着小区建设、艺术交流等服务,亲身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享受一个心灵丰盛之旅,同时实行了劳动力资源的跨行业利用。
扶贫体验游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扶贫体验游就是到边远、落后的地区体验,这些地区往往没有能力进行建设,更别提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完善,旅游者多是自助到这种地方,进行消费,体验不同的感受,用旅游消费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四、结 语
从循环经济角度探讨旅游体验,使旅游赋予了更大的社会价值,并实现了人本主义、生态主义、实用主义的结合。注重旅游体验的同时,要考虑其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和经济的带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在循环经济理念下,如何开发更具社会价值的体验旅游将有待有志之士的进一步研究。
[1]谢朝武.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观、伦理观与产业范式[J].人文地理,2009(5): 116— 121
[2]卢璐.体验经济、协同经济、循环经济———21世纪旅游业目标定位[J].企业经济,2006 (9): 90—92
[3]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25(1): 26—31
[4]赵红梅.对旅游体验及相关研究的解读[J].广西民族研究,2007(4): 171—178
[5]亢雄,马耀峰.旅游如何成为人的幸福———兼论幸福的旅游何以可能[J].哲学动态,2010 (5): 61—64
[6]王秀红,杨桂华,张晓萍.旅游存在真实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10,36(4): 118—1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