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译者女性主义意识与《声声慢》翻译效果探讨

译者女性主义意识与《声声慢》翻译效果探讨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与《声声慢》的翻译张宜摘要:本文采用了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对许渊冲,朱纯深,龚景浩等诸位对于清朝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的英译进行了音、词、句以及语篇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事实上,中国还尚未兴起声势浩大,立场鲜明的女性主义翻译活动。

译者女性主义意识与《声声慢》翻译效果探讨

浅谈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与《声声慢》的翻译

张 宜

摘 要:本文采用了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对许渊冲,朱纯深,龚景浩等诸位对于清朝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的英译进行了音、词、句以及语篇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由于原作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色,通过研究其译作当中女性主义特征的处理方式的痕迹,可以窥视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女性主义意识,从而明显观察到意识形态对于译者主体的影响。

关键词:女性主义意识 《声声慢》

一、引 言

李清照被认为是“中唐到北宋文化转型的新文化观念、新价值思维所孕育的一位新型女性的代表”,相形之下与其同时代的女性仍是被男权文化挤压、遮蔽的弱势群体,而且纵观整个文学史上许多描写女子的诗词也往往由男性代言,于是女性群体自身应具备的种种内在的主题意识和真实的性别特征往往会被忽视。本文力图通过对林语堂、朱纯深、龚景浩三位学者对于《声声慢》的翻译文本进行不同层级的仔细分析对比,探索女性意识在翻译特殊作品时的重要意义。

二、《声声慢》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主义的核心内容最初是反抗男权压迫,其基本出发点是平等的两性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一直为男性所支配和主导,女性的活动与生命被封闭化、歪曲化。女性主义观点的兴起就是为了使女性的活动从历史背后走出来,全面地展现在历史舞台上,进而追求男女平等社会

李清照“易安体”抒情艺术独特性就体现在“易安体”表现出了强烈明显的女性文学意识和特色,改变了在此之前婉约词多由“男子做闺音”代言体的虚构与想象。宋人王灼说:“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其言的确极尽封建道学先生贬低之能事,但反说明李清照在词创作上创新意义:以女性身份写女性的生活的女性文学意识。这最集中体现在她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作为词创作表现的中心内容和视野范畴,而对日常生活遭遇的表现又是以如此鲜明独特、细腻优美的女性思维视角来观照审视的。这也是李清照与男性作家的最大区别,她在笔下呈现了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展示给读者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其作品的真正中心。

三、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主义(Feminism),也称女权主义。后者是由日文转译成中文的称谓,西方人称为女性主义。20世纪后30年被称为女性主义时代,而之后翻译研究的后现代文化转向使翻译必然与文化政治批评的女性主义思想相遇,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谢丽·西蒙(Sherry Simon)、路易斯·冯·弗洛托(Luise von Flotow)和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等。谢丽·西蒙是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奠基者,在其专著《翻译中的性别角色·文化身份和政治传递》中她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女性翻译者和女性主义翻译者,而女性主义翻译的对象是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或女性主义文本;翻译不是原作的复制而是知识和意义的再生,这和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有关。冯·弗洛托在她的专著《翻译与性别角色·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中从性别角色与文化构建、翻译与文化转向等角度出发,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女性主义作品的翻译情况,揭示了女性主义翻译是如何修正和重新翻译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和翻译理论是如何结合起来批评传统的翻译理论。在她看来,译者受到原作者女性主义思想影响后,必定会在翻译中凸显“自我”的存在,在译文中融入个人的“主观创作”,也就是说译者会在译作中刻意表露自己的风格。苏珊·巴斯内特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反对传统翻译研究的原语中心论思想。她认为女性主义翻译就是要突出译者的角色,译文和译者的地位同样重要。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在于“颠覆将女性纳入社会底层和将翻译纳入文学附庸的哲学传统”,改变翻译史上妇女沉默和立于边缘的传统。女性主义翻译观使我们注意到翻译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尤其在面对有明显女性主义创作倾向的作品时,更应注意在翻译过程中去有意识地体现这一倾向,以传递原文的深层意义。弗洛图曾总结并推广女性主义译者干涉文本的三种常用方式: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和脚注(Prefacing and Footnoting)以及劫持(Hijacking),皆可为为女性争取话语权

事实上,中国还尚未兴起声势浩大,立场鲜明的女性主义翻译活动。但对比翻译家的理论与实践,译者在其中的意识形态、文化、社会因素影响仍然是显而易见的。由此看来,在翻译中国具有女性主义文学特征的作品时,即使译者不是女性,不持有旗帜鲜明的女性主义翻译观,也不排除其前意识潜意识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对其翻译过程的影响。并且,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由于译者本身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影响,男性译者可能产生与女性译者相似的女性主义意识。从而同情和声援女性。因此翻译作品中译者的某些“特别处理”凸显出反抗、叛逆和同情心,而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便是译者所具有的女性主义意识。

四、女性主义意识在《声声慢》中的体现

李词《声声慢》大气包举,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衰,吸引了国内外的一些翻译家。据笔者所知已有十余种译文。本文将重点分析朱纯深,龚景浩,张炳星,许渊冲等位的译文,通过音、词、句以及语篇四个层级的比较,试图揣摩女性主义意识对译者及译作的影响。

首先,音的层面。《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开首七组叠字和双声叠韵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词人百无聊赖和凄苦无望的心情。叠字和双声叠韵是汉语所特有的,要译成英语十分困难,这就需要译者的独具匠心。张炳星采用重复法来译(Lonely and lonely...以下简称张译);许渊冲用短音押韵,如译文第一行最后一字miss(/mis/)和原文第一句的“觅”字,译文第四行最后一字cheer和原文第三句的“戚”字,不但元音相近,连前面的辅音也相同,都能传达原词的特点,增强表达感情的效果。朱纯深更是匠心独运,用长元音/i:/、/u/、/u:/,鼻辅音、/n/、/m/重复及部分押韵(endlessly,lonely等),再加上倒装句形式,浑然天成地烘托出原词叠字符串联营造出来的凄凉气氛。辜正坤在分析《声声慢》时曾认为,该词中/i/音是阴性字用得最精致的典范之作,“把诗人那种近乎咬牙切齿、欲说还休、愁肠百结的情状极微妙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许译当中开头与结尾几行都重复押韵了这个音,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李词前后阙各五仄韵,这无法译成英语。朱纯深译文用头韵和中间韵,特别是尾韵来加以弥补,使译词读起来带点韵味。从韵律上看,徐忠杰和许渊冲教授的译文都采用abab的脚韵,比朱译工整,值得称道。不同音韵能够表达不同情绪,而情绪的表达和自然消涨是诗歌的重要部分,郭沫若先生谓之诗之精神。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尤·米·洛特曼强调,“诗歌的音响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音响的选择上,许译的押韵以及韵脚的选择都正如辜正坤先生所言,几位传神的再现了李词的音韵美。(www.xing528.com)

第二,词的层面。李清照《声声慢》词共97字,上阙49字,下阙48字。朱译分两节,上下分别为52、63字,上下节字数相差过多,在形式上与原词不大一致。在这方面,徐译较好,上下节分别为79、80字,在形式上与原词基本上保持了一致。

这首《声声慢》的词眼应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字,全词描写词人时时怀念死去的丈夫,抒写自己孤寂愁苦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认为光是一个愁字了结不了,因为她有许许多多的愁。正如她在《武陵春》中所说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字可以再英文当中找到多个对等词汇,诸家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朱译,dismal;林译,龚译,sad;许译,grief;徐译,miserable;杨戴译: sorrow.查阅牛津字典后,笔者对这些相关“愁”的词汇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由于各种“忧虑”的原因都是有差异的,初步认为,许译的grief: intense sorrow(especially caused by someone's death),更为契合作者作诗的背景,显然是更贴切于作者的亲身立场,对于作者所经历的人生痛楚有更为深切的体会。

第三是句子层面。一处是“满地黄花堆积”一句到底是菊花盛开还是落花满地?朱取“菊花盛开”之意来译,虽然译得很美,但盛开的菊花与原词的悲秋主旨不和谐,与原文“满地”(意为“落地”)也不相符,因此不妨还是取其“残英满地”之意而译之,其他译者也都采取了这个意思,烘托出了原词的意境,再现了作者的心情。

另一处则是结尾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关于“愁”字的选择,前面已经有所讨论了,然而更为棘手的则是这句结句的语气与含义的传递上。朱译用了感叹句与反问句结合的方法,How can you pack it away/ In a singleword/ dismay徐译How,in theword‘miserable,’can one find-/The total effects of all these on themind!表示“凄惨”一词包括不尽词人纷茫复杂的思绪,读者自己可以去猜测词人的复杂心境;许译Oh!What can Ido with a grief/Beyond belief!处理得言简意赅,“Beyond”一词用得尤其妙在没有明言词人的“哀愁”程度,而是引发读者去揣测.

第四,篇章层面。这里存在一个时间定位的问题。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秋天的一个傍晚还是从黎明到黄昏的一整天。有些译者根据“晚来风急”译来,译成the rising evening gale(徐译),Endure at dusk the drift/Ofwind so swift(许译),the assault of evening gusts(龚译),这些译法都无可争议。但俞平伯先生认为李词写的是一整天,非一晚的事。“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与下文的“黄昏”也不重复。他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朱根据“晓来风急”译来,译成How can it hold/Off the biting gusts at dawn?这样时间跨度大了,揭示词人内心世界的时空也更宽阔了。

五、结 语

对于李词《声声慢》的翻译,笔者认为许译用墨积极主动,动用了从音到句各种手段的极致表现作者的幽怨与愤愤不平,对于其女性主义的意识有较为充分的体现。而另外诸位译者也都在某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但是对于女性主义的意识的传达强弱不一。由此可见,在英译具有女性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时,译者所具有的女性主义意识会对其译文的各个方面产生明显影响。而且,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会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在译作中体现原作者的创作用意。最后需要补充的是,男性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也不失为值得特别关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女性主义对翻译影响[J].中国翻译,2004,(4): 10—15

[2]徐来.在女性的名义下“重写”———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4): 16—19

[3]向梅林.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主体意识[J].中州学刊,2009(5): 205—207

[4]葛校勤.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J].外语研究,2006(6): 35—38

[5]胡彬.“易安体”的翻译微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6): 43—47

[6]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陈亚新.探索李清照“易安体”的女性意识形成的两种维度[J].电影评介,2005(7): 24—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