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解读杨译本与霍译本中中国文化表现形式的可译度
党 倩
摘 要:《红楼梦》第五回中的判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者使用了谐音、拆字、藏字、典故和暗示等表现形式来隐喻人物命运,富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那么,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些特殊表现形式能否译成英语、如何译成英语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译成的英语又能否体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也是个问题。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的表现形式为例,通过具体分析和比较杨译本《红楼梦》与霍译本《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翻译,得出结论:谐音和拆字不可译;典故的意思可译出,但其韵味不可译;藏字可较多地译出;暗示可完全译出,但需读者发挥联想才可领会到。
关键词:表现形式 可译度 判词 霍译本 杨译本
一、引 言
《红楼梦》第五回中共有14首判词,涉及人物15个,其中正册12个:薛宝钗、林黛玉、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和秦可卿;副册1个:香菱;又副册2个:晴雯和袭人。曹雪芹在第五回中对这15个人物的命运作了交代。然而交代的形式非常特别,作者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用诗与画的形式暗示出来的。曹雪芹基本上主要使用了5种表现形式来预示人物的命运:谐音、拆字、藏字、典故和暗示。这5种表现形式在英译本中能否被译出来,可译度又是如何,这将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本文分析正册中的十二钗所用判词的两个英译本,总结并比较两个译本中这5种表现形式的可译度。
二、六种表现形式的比较
2.1 谐音英译
薛宝钗和林黛玉合用的判词;元春判词和李纨判词。在薛宝钗和林黛玉合用判词的画面中有这样几句话:“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两木”指林,此处暗指林黛玉的“林”。“玉带”倒着读便是“带玉”,谐音黛玉,与“木”字合在一起,隐指林黛玉。“雪”谐音“薛”,与后面的“金簪”合在一起,隐指薛宝钗。判词第三句“玉带林中挂”说得更明确,因为“玉带林”倒着读便是谐音林黛玉。
霍译本译文如下:
In this album the picture on the first page represented two dead trees with a jade belt hanging in their branches and on the ground beneath them a pile of snow in which a golden hairpin lay half-buried.
杨译本译文如下:
The first page had a painting of twowithered trees on which hung a jade belt,while at the footof a snowdrift lay a broken golden hairpin.
我们可以看到,“玉带”译为jade belt;“雪”译为snow。在霍译的《红楼梦》中,贾府主人的名字都用汉语拼音来翻译,杨译中也用汉语拼音来翻译人名。因此,林黛玉被音译为Lin Dai-yu;薛宝钗被音译为Xue Bao-chai。如此一来,意译“玉带”和“雪”与音译人名之间则毫无关系,谐音无法译出。
李纨判词中有一句“桃李春风结子完”,其中的“完”谐音纨,与前面的“李”合在一起,组成李纨。霍译本《红楼梦》是这样翻译词句判词的: The plum-tree bore her fruit after the rest.杨译本《红楼梦》词句翻译为: Peach and plum in spring winds finish seeding.李纨判词的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中的“兰”隐喻的是贾兰。而在此,杨、霍两个译本也都是将“兰”译成了“orchid”。很明显,两个译本都没有将谐音英译过来。
2.2 拆字英译
涉及拆字的判词有两首:迎春判词和王熙凤判词。迎春判词的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孙”,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
杨译本译文: For husband she will have amountain wolf.
霍译本译文: Paired with a brute like the wolf in the old fable.
通过这两个译本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如果回译成汉语都无法将“孙”译出来。“子”在汉语中是“你”,译成英文是Thou;“系”作“是”解,译成英文是art。“子系”联在一起就是“你是”,这是字面意。“子系”应为古汉语,译成古英语是Thou art,而不是You are。但是,无论是Thou art,还是You are,都不能组成音译的Sun(子系)。汉语的“子系”音译为Sun,恐怕读音上还会出现问题,字母u 发/∧/音,与汉语的发音不同。此外,sun是太阳的意思,暗指孙绍祖像太阳,这就把他说成了好人,更不会有“中山狼”的影子,故此,译文中不出现Sun是个明智的选择。
2.3 藏字英译
十二钗中有藏字的判词3首:史湘云判词、李纨判词和秦可卿判词。史湘云的判词中有“湘江水逝楚云飞”一句,内藏“湘云”二字。霍译文是The Xiang flows and the Chu clouds sail away.而杨译文是The river Xiang runs dry,the clouds over Chu have flown.两个译本此句回译成汉语大意都是:湘水流楚云飞。译者采用了音译“湘”字,意译“云”字的策略,与音译Xiang-yun有一词重叠,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
秦可卿判词的最后两句是“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其中藏有“荣宁”二字。“荣”指荣国府;“宁”指宁国府。
霍译本: Say not our troubles all from Rong's side came; For their beginning Ningmust take the blame.
杨译本: Say not all evil comes from the Rong Mansion,Truly,disaster originates from the Ning.
两个译本都是直接音译“宁”和“荣”,且首字母大写,可与文本中的Ning mansion与Rong mansion产生联想,而且杨译本这一点中体现的更明显,读者还是能猜出要表达的意思。(www.xing528.com)
2.4 典故英译
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涉及典故的判词仅一首:薛宝钗和林黛玉合用的十二钗正册的第一首判词,前两句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里面有两个典故:停机德和咏絮才:
“停机德”指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一种妇德。东汉乐羊子远出求学,中道而归,其妻以停下织机割断经线为喻,劝其不要半途而废,以期求取功名。见《后汉书·列女传》。此处的“停机德”指薛宝钗,喻其德堪与乐羊子之妻媲美。
“咏絮才”指女子敏捷的才思。晋女诗人谢道韫,聪明有才辩,某天大雪,韫叔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韫堂兄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赞赏不已。见《世说新语·言语》。“咏絮才”指林黛玉,喻其诗才可与谢道韫媲美。
这两个典故不是引用原书中的字词或句子,用在判词中不属于引文,只表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一来,便给不懂典故来源的读者带来阅读上的困难。英文中不可能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典故存在,因此“,停机德”和“咏絮才”绝不可直译为Onewasa pattern with virtue of stopping the loom and onewas a pattern with ability to compose poem of catkin.若此,只有精通中国古典文学的汉学家有可能读懂,一般外国读者肯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字面意思看懂了,但不明白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或想说什么,翻译的交际功能未能实现。
霍译本: One was a pattern of female virtue,One a witwhomade other wits seem slow.
回译成汉语是:一个是女德典范,一个是女才出众。可以看出,这是据典故的内含意来译,这样只是意译了典故,但其韵味并未译出。
杨译本: Alas for her wifely virtue,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poormaid!
杨译本也只是将原文的“可叹”与“堪怜”的语气译出了,但对于其中引用的典故却也只是意译出而并未能再现典故。
2.5 暗示英译
暗示指不用明白的语言来表示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使人领会,这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使用暗示手法的判词有惜春判词和巧姐判词。在惜春的判词里有“缁衣顿改昔年妆”和“独卧青灯古佛旁”两句。其中“缁衣”、“青灯”和“古佛”都与庙宇有关。在十二钗中除了妙玉与庙宇有关,另外一个只有惜春。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风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周瑞家的送来宫花时,惜春正与智能玩儿,明确说出了“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此外,还有几处写到惜春与妙玉经常在一起下棋玩耍。
这两行的英译文在霍译本中分别是A nun's black habit shall replace your own.和By Buddha'saltar lamp should sleep alone!在杨译本中分别是Dark Buddhist robes replace her garments fine;和Who now sleeps alone by the dimly lit old shrine.由此可见,无论是在霍译本中还是在杨译本中,与庙宇有关的词都译出来了,也就能够暗示出这首判词写的是谁了。
巧姐判词中有一句“偶因济刘氏”,读者一看便知“刘氏”是谁,只差直接提刘姥姥的名字了。霍译本英译文是Through a chance kindness to a country wife,省掉了暗示意味较淡的“刘氏”,变成了a country wife,暗示的意味比原文更浓。应该说,在暗示方面,霍译本的译文超过了原文。而杨译本的这句判词译为Because of help given by chance to Granny Liu。这里也和原文一样提到了刘姥姥的名字,几乎就没什么暗示可谈了。
欣赏判词的暗示意,需要读者发挥联想。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在翻译暗示意时,对译者的要求不高,但对读者的要求却非常高,能否从判词中联想到所指的人物,需要读者有较高的欣赏水平。
三、结 语
从上面的两个英译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谐音和拆字不可译,因为一个字包含3个方面:音、形、义,音和形是不能翻译的,故谐音和拆字不可译;典故只能据其内含意来翻译,或通过书后附录的形式解释说明。就寓言的味道而言,译者无法译出,或者说,典故只能译出表意的那一部分,藏字可较多地译出,暗示意义可以百分之百译出。同时,通过解读杨译本与霍译本对十二判词中的5种文化表现可译度,可得出结论:两个译本对这5种文化表现形式的译风没有特别多的出入,许多地方还比较一致。
[1]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73
[2]杨宪益、戴乃迭. A Dream of Red Mansion[M].外文出版社. 1978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4]冯其庸.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5]罗新璋编.《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6]王柏华,陶庆梅译.(美)宇文所安著.《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7]王宏印.《〈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