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留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成果

留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王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然而,几乎还没有调查来研究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

留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成果

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王 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然而,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留学生会感到一定的压力,从而使他们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如丧失心理安定、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及情感方面的障碍等。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以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教师和在校生及汉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逐项分析,深入探讨外国留学生在华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并对他们遇到的跨文化适应障碍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留学生 中国 文化 适应

一、引 言

当今,随着科技交通的快速发展,整个世界已逐渐变为一个地球村。为了追求更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了解不同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受留学生欢迎的一个选择地。在中国的校园,经常可以看见外国留学生的面孔,中国政府也相对应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留学生的政策。然而,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的价值观语言环境,留学生很难完全融入到中国环境中,在和中国教师及学生的相处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问题,本文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列表进行逐项分析,深入探讨外国留学生在华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并对他们遇到的跨文化适应障碍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对留学生的采访问题主要是:

你的文化背景对你在中国的适应有多少影响?

你的中国老师和同学是如何带你的?请举例。

在中国学习时,你遇到的困难有什么?有没有产生压力?举例分析产生压力的原因。

你怎样时自己适应中国文化的?

对中国教师和学生的采访问题主要是:

学校吸引留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有没有特殊对待留学生?

你对待留学生的态度是否与其他同学相同?

班级里有留学生,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感觉和留学生交朋友容易吗?

二、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喜欢走出国门去追求更好的学业发展。当代社会对留学生适应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很多研究者(Jeffery 385-392; Martin 87-110; Zhou 63-75)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留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研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生活经历以及语言能力,留学生会对当地的社会文化的适应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一些研究者主要针对留学生与当地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及他们相对较弱的语言能力所引起的学习困难及焦虑进行研究(Fanni 1013-1031; Larraine 75-79; Rong 36-43; Sarjit47-56)。在西方国家,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对问题的研究而展开的,然而大多数亚洲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的灌输模式,喜欢“听多于说”的学习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西方的教学模式;而且亚洲留学生相对较弱的语言能力会使他们感到焦虑,上课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掌握所有信息,这也使得他们融入当地文化时感到心理有压力。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留学生和当地学生的关系问题上,研究了留学生对当地学校的印象问题(Andrea 108—117; Maria 55—67),他们发现留学生不倾向于和当地学生交朋友,喜欢和来自同一地方的同学交流,而且他们觉得他们所学的知识跟他们所交的学费不对等,认为交的学费太多。然而,几乎还没有调查来研究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本研究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研究留学生在中国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

以上研究很好地展现了留学生,特别是亚洲留学生的适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语言能力,留学生经常会感到忧虑和不适应,在和当地的教师及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而且,他们有时也很难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然而,从某些方面说以上研究仅从单方面着手对留学生进行研究。一方面,这些研究仅针对留学生,只谈论了留学生的学习经历及他们对当地情况的适应难度,而没有对当地教师和学生对留学生的态度问题给出详细解释;另一方面,几乎还没有研究来关注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和以上研究不同的是,这一研究基于对来华留学生的问卷采访,主要是对2011至2012学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留学的西方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及中国教师和学生对这些留学生的态度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经历,主要的调查问题包括: 1.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 2.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时会有哪些忧虑和压力? 3.留学生是怎样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的? 4.中国人对待来华留学生的态度是什么?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给过一系列的采访,重在强调留学生对自己留学生活的谈论,而不是展现一个精确的有关留学生生活的数字陈现。

3.1 研究方法及目标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对中国教师和学生及来华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及采访,主要研究留学生在中国的社会及文化适应问题。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为了更深地了解人类的行为及其做出此行为的原因。通过初步地了解,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采访问题。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都来自于语言学校,采用较方便的取样方法,就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学习的留学生进行调查采访。这种调查采访弥补和丰富了以前的研究。本文总共有八个调查对象:两个中国教师、两个中国学生和四个外国留学生。

3.3 研究问卷设计

基于以前的调查研究和有限的研究对象,本文作者针对来华留学生及中国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一系列主要的采访问题。通过对所作采访的分析,展现了留学生在中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3.4 数据收集

本文作者用录音笔记录了所有的采访过程,并逐句翻译到纸上,通过对所作采访的整理和分析,本文对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作出了较有深度的展现。

四、数据分析

下文引用了对研究对象的采访陈述,并分析了采访对象作出这些回答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一下采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国教师及学生对外国留学生的态度问题,另一部分是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

4.1 中国教师和学生对留学生的适应问题

4.1.1 学校适应:针对留学生的中国政策

一个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中国学生说:“在我们学校,留学生宿舍有专门的洗衣房。洗衣房位于宿舍的一楼,每次只需三元钱。”“对交换生都设有奖学金制度。”“在春季学期的第三周和第四周,学校都会组织欢迎新留学生的聚会。”

近年来,中国政府施行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中国大学十分欢迎留学生,逐渐使学校国际化。这些政策使得更多的国外学校和国内学校建立交换生项目,中国吸引留学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其飞速的经济技术发展。

4.1.2 教师适应:中国教师对留学生的态度(www.xing528.com)

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一位教师说:“我喜欢班里有留学生,通过他们我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尤其是课本上接触不到的小知识。曾经有一位法国留学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具法国风味的小广告,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然而,另一位老师却不同意这种观点,说:“班里有留学生,我感到极不方便,我不能提及一些特殊话题,有时我需要用中文讲解,但如果有留学生,我必须要单独再跟他解释一遍。”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史吸引留学生的主要原因(勇,小萌715)。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学校必须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留学生可以开阔本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学的知识;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双语教学相对薄弱,由于语言的限制,一些专业教师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技术知识。而且,一些留学生不能适应国内的教学方法,因此,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

学生适应:中国学生对留学生的态度

以为中国女孩讲述了她法国留学生同桌的故事,“我很喜欢和她做同桌,通过她我学习到了地道的法语,并且了解了一些特殊的文化。在一次写作课上,有一组同学作了起名为“doudou”的咖啡的广告,而她告诉我们“doudou”在法语里意思是“瞌睡”,同学们都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和留学生交朋友是双方互利的。这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极大地开拓了双方的眼界。然而,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不能包有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心态,否则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4.2 留学生对中国的态度

4.2.1 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休克

来自于伦敦亚非研究学院的史狄芬说:“对西方人来说,中国文化很难理解,我觉得学得越多,越觉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者对文化的定义不同。一种解释是“文化是由通过符号获得并传播的外在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文化的核心是由传统的观念,特别是附着其上的价值构成;文化系统在一方面可能被认为是行为的产物,而在另一方面则被认为是进一步行动的条件”(Jeffery Sobal 385-392)。在新环境中文化休克是不可避免的。所谓文化休克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是恐惧的感觉(Hall 43,Oberg 177-182)。

由于各国不同的发展历史,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主流文化。“西方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显著特征有三个:个人主义、自由意志及实利主义”(Laungani149—169)。“美国人认为物质享受和生活舒适是人类的基本权利”(Samovar,Poter 94)。董小川也支持这一观点,他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是美国人的本质和奋斗的终极目标”。然而,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奉贤精神,注重善良、孝顺、努力工作等品质

4.2.2 留学生对中国的态度

一位法国留学生说:“曾有一女孩对我说想要成为我的朋友,因为法国人都很浪漫。另有同学问我法国人是不是不喜欢和英国人交朋友,而我的回答是这不是事实,我们加入欧盟组织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和其他国家的人相处得很好。”

中国人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意大利人热情。”这些特征也确实是当地文化综合体现,然而这就会产生文化优越感,进而产生交流障碍,作出不当、甚至是伤害他人的行为。

4.2.3 留学生的压力和遇到的障碍

一位来自刚果的留学生说:“中国人很冷酷。有一次坐公交时我感到很难过,站在我座位旁边的人都尽量远离我,我旁边的空位没有人坐。”

中国学生接触来自非洲的留学生的机会不多,很多中国人不能友好平等地接受他们。中国人接受外国文化的时间不长,常常对陌生文化产生恐惧心理。通过电视电影等,中国人对外国文化有了大致了解,这就使得他们常常忽略了留学生的个性。有些留学生也会有民族优越感,不能平等对待中国人,这也导致交流沟通障碍。

4.2.4 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

一位法国女孩说:“我较喜欢和来自西方国家的留学生交朋友。我最好的一个朋友是英国女孩,我们是在中文学习小组里认识的。”

出国留学前,很多学生都会担心不能适应不同的教育制度,担心不能和当地的教师、学生和睦相处。组织学习小组使得留学生能更快了解中国文化。留学生也能较快地适应和中国学生的相处,这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中国文化。

五、结 论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研究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之一是相对有限的研究范围。本文着重研究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中国教师和学生对留学生的态度问题。相对较小的研究范围也限制了研究结果。本文针对在语言学校学习的留学生,就使得这一结果必须局限在这一背景之下,不能推广到全部留学生当中。最后,较少的研究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本研究。文中的研究对象主要有来自非洲、法国和美国的四个留学生。这些学生不能代表所有的留学生的全部观点。因此,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扩大研究范围,丰富研究对象,以更深入地展现留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

参考文献

[1]Jeffery,S.“Cultural Comparison Research Design in Food Eating and Nutrition.”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J]. 9.6(1998): 385-392.

[2]Martin,J.N. Bradford,L.&Rohrlich,B.“Comparing Predeparture Expectations and Post-sojourn Report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U.S. Students Abroa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J]. 19.1(1995): 87-110.

[3]Zhou,Y. Jindal-Snape,D. Topping. K.&Todman,J.“Theoretical Models of Culture Shock and Adaptation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J]. 33.1(2008): 63-75.

[4]Coward,Fanni Liu,&Paul Chamness Miller.“Navigating the Graduate Seminar Discussio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Exper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J]. 4 (2010): 1013-1031.

[5]Huang,Rong.“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Experience.”Journal of Hospitality,Leisure,Sport and Tourism Education[J].4.2(2005): 36-43.

[6]Kaur,Sarjit.“A Qualitative Stud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Learning Experiences.”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J]. 2.3(2009): 47-56.

[7]Trice,Andrea G.“Faculty Perspective Regarding Graduate International Students'Isolation from Host National Students.”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J]. 8.1(2007): 108-117.

[8]Pereda,Maria.“Service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 of overseas Students.”Journal of Hospitality,Leisure,Sport and Tourism Education[J]. 6.2(2007): 55-67.

[9]Hall,E. 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 Doubleday,1959.

[10]Oberg,K.“Cultural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Practical Anthropology 7 [J].(1996): 177-182.

[11]Laungani,P.“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Stress.”In L. Leonore,&P. Uwe,ed. Cross-culture Topics in Psychology[J]. USA: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Inc,2001: 149-169.

[12]Samovar,Larry A. and Richard E. 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Teaching and Research[J]. Vol. 8. 2004.

[13]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黄勇李小萌.构建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M].教育教学研究,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