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寓言视角解析《赤茧》的深层含义
康 娇
摘 要:安部公房是日本现代派代表作家之一,《赤茧》是他存在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文章运用了超现实的寓意,创作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人物形象。来表现和揭示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人在这种情况下的种种生存困惑。
本篇论文揭示了赤茧一文中的寓意表现并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做了深刻的分析。他在作品中通过变形成赤茧来象征性地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孤独、苦闷、归属感的丧失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体现了作者的共产主义思想倾向,并且督促民众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开始与命运抗争。
关键词:寓意表现 赤茧的深层含义 归属感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思想 社会的态度
一、引 言
安部公房(1924—1993)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50年代初即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受到了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他的处女作《赤茧》、《墙》分别获得了战后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奠定了他在日本当代文学界的地位。短篇小说《墙壁》是他获得芥川奖和确立文坛地位的作品,主旨在于表现人的孤独感。此外的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闯入者》、中篇小说《野兽们向往故乡》、长篇小说《砂女》、长篇小说《旁人的脸》,剧本《幽灵在这里》和《朋友》,评论集《沙漠的思想》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作则有《梦的逃亡》和《笑月》等。他的小说和剧本代表作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和大江健三郎以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成为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他的作品在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和世界级文学大师。
二、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人公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者“我”,我在无边的都市中漫无目的地走着,却找不到自己的家,夕阳西下,人们都急于回家休息的时候,我却无家可归。“街上有那么多的家,为什么唯独没有我的家呢?”我一边询问着自己,一边在街上徘徊着,想要寻求一个答案。这时我突然想到:“也许我并非是没有家,只是自己不小心忘了吧”。于是,我鼓起勇气敲响了其中一家的门,对这家女主人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虽然说这是你的家,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这就不是我的家啊”,本来还笑脸相迎的女主人板起了脸孔,将我拒之门外。我仍旧坚持寻找着我的家,哪怕不是房舍也好。可是甚至连“工地、建材场的水泥管”、“公园的板凳”都不能成为我的家,我本以为它们是属于大家的,可是这些居然也不是我的家。而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腿和身体逐渐变成了纤维般的东西,慢慢缠绕了起来,我最终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空茧———这时候,我终于找到了我的追求,而那个想要回家的我却消失了。我似乎如愿以偿,找到了归宿,但却永远的丧失了自我。
三、主人公对“家”的找寻
《赤茧》这篇短篇小说是在1950年发表在《人间》杂志上的,这是安部公房第一次表现出自己鲜明的存在主义的小说风格。二战后日本国内秩序崩溃,被美军长期占领,日本处于一个急剧的历史转折时期,无法把握历史进程和个人命运。而安部走上文坛的50年代,正是日本战后时代的终结。日本社会开始摆脱战后的混乱、贫困和战争的阴影,经济进入复苏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又面临新的矛盾和危机。这一时期,日本的存在主义作家将目光关注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和不合理现象,并表现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而安部一直热衷于揭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和人存在状态的不合理性,同时又在积极地寻找着出路。
文章的开始,主人公便开始寻找自己的“家”,无家可归的苦闷和彷徨感一直伴随着主人公,安部公房对于这种感受的深刻理解和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安部公房曾明言:“我是个没有故乡的人。”他曾经在中国的东北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他目睹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不幸。1945年日本战败,他的父亲病死,他和母亲则被遣送回国,然后自己只身上了东京,一直过着游移不定的生活。而在这里寻找“家”,是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代表着作者对于战后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不满、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于未来日本发展道路的一种探索和追寻。
1948年,安部加入了在东京成立的现代派作家沙龙“夜之会”,因受到花田清辉的影响,他还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1951年他加入了日本共产党,这样安部的文学不单有着先锋文学的革命性,也被他自己限定为“社会性的存在主义文学”。《赤茧》的主人公在寻找“家”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家,为什么我没有?”“你的家为什么不是我的家?”这些问题都体现了安部公房的共产主义思想倾向,只有在共产主义的条件下才能找寻到自己的“家”,也就是找寻到自己的归属感。
“本来还笑脸相迎的女主人板起了面孔,将我拒之门外。”主人公在寻找“家”的过程中遇到的女主人,不理解他的想法,并且因为认定他是一个危险人物,而感到十分害怕。她的“家”和主人公所要寻找的“家”是不同的。她对于主人公的行为表示出了一种不理解和恐惧,主人公的想法和行为并没有得到一般民众的认可和接受,从而陷入了更深刻的孤独、苦闷和无家可归的状况中。
四、主人公变形为赤茧
主人公认为公园的长椅是属于大家的,并不是私有物。所以他想把长椅当做自己的家,但是却遭到了公园里警察的训斥。这里的警察是国家权力的代表,维护着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而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是与此相违背、相矛盾的。天色渐晚,一直在迷茫中徘徊的主人公的身体突然变成了纤维,最后缠绕的纤维让他变成了一个空空的茧。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不被人们所理解,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被社会抛弃的孤独感,也认识到了他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既成秩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墙-S卡尔玛氏的犯罪》中人变成墙壁,《变形的纪录》中人变成幽灵,《棒》中人变成了棒等等一样,《赤茧》是安部公房的一部异化作品,和卡夫卡一样,都是出于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思考,用间接即主人公变形的方式表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这也是他被喻为“日本的卡夫卡”的一大原因。
这个赤茧的形成是主人公对于“家”的强烈渴望的结果,是对于“家”的归属感的追求。但是,他并没有找到“家”,他所追求的“家”和警察和女主人的“家”是不同的,他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的“家”。所以在这个追求破灭之后,他变成了一个赤茧,他无法在现实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所以他为了追求自己的归属感而丧失了自我,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作品的最后一段情节描写并非画蛇添足。
主人公否定了女子及警察所归属的那个“家”之后,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两条道路。一个就是改变自己目前的位置,用变革的方法去建立自己的“家”,也就是采用变革的方法实现共产主义;另一个就是自己和社会决裂,封闭自我。第一条道路是积极地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秩序,第二条道路则是对于现实社会的消极抵抗,将自己封闭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这两条道路都显示了对于这个不合理社会的反抗精神。(www.xing528.com)
主人公忽然变成了茧,并不是他有意识的反应。而是自然而然的,在面对这两个选择时,并非是他自愿地选择变成茧来和现实社会决裂,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的力量是强大的,而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并没有得到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他无可奈何地陷入了这样的境地。而且在他的潜意识中,也是想要和这个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决裂的。
人变形为异形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在这里展现出了一幅荒诞离奇的图景。将文章的主人公设定在一个赤茧这样的物体里面。红色代表着生命之色、革命之色,而茧是完全封闭的,完全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这些都象征性地表现着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反抗和对于自身归属感的追求。
“夕阳为茧染上红色。只有这个茧才是的的确确的不被任何人干扰的我的家。可是,房子有了,回家的我却没有了。”变成了赤茧的主人公,已经没有了肉体,但是,虽然外边天已漆黑,茧内却一直是傍晚,被晚霞一样的红光照射着。这是他成为茧以后的最后一幕,他的肉体消失了,但是精神之光却一直存在着。
主人公变身为赤茧虽然是不现实的,但是这是他在不断地找寻失败以后不得不采取的方法,为了追求自己的归属感而和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永远决裂。
五、变成赤茧后的遭遇
“茧是如此的醒目,所以不可能不被他注意到。他在铁路道口和轨道间发现了变成赤茧的我,最初虽然有些不悦,但马上如获至宝般把我放进了衣服口袋里。我在口袋里晃悠了一阵子后,被放到了他儿子的玩具箱里。”这是作品的最后一幕,也是赤茧最后的结局。森川氏曾写道:“主人公所变成的赤茧在铁路道口和轨道间被发现,这个发现他的人可能是和铁路道口有关的人,那么,他为什么那么生气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应该是铁路警察。”
这个男人和刚开始时就登场的那个训斥主人公的男人一样都是警察,都是国家权力的代表,在维护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秩序。在他发现了已经变成了异物的茧以后,开始时生气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因为这个茧的出现破坏了社会的秩序,进一步地体现了虽然主人公已经封闭了自我,和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决裂,但是社会对于他的行为仍然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而这个警察捡到了茧以后,扔到了儿子的玩具盒里,到这里,主人公已经变成了和玩具等值的存在。
主人公的这种消极反抗是没有作用的,对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和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没有构成任何的威胁。最后的这个场面正是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主人公的反抗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反而采取了一种蔑视的态度。从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体现了对于新的共产主义发展道路的希冀和追求,督促人们认清自身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而开始与命运抗争。
六、结 语
综上所述,《赤茧》一文是安部公房的处女作,更是其存在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他为我们展现了二战后日本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人在剧烈变动中归属感丧失的情况。
文章的主人公是没有名字又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主人公对于“家”的找寻也就是对于日本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和对于前路的彷徨,体现了作者的共产主义思想倾向。而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不被人们所理解,使他感受到了被社会抛弃的孤独感,也认识到了他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主人公从对于自身归属感的找寻到失去自我,最终和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永恒隔绝。主人公变成蚕茧其实是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社会,但他的这种行为是没有意义的,根本不能威胁到已经形成的社会秩序。
他运用了寓言的形式,这样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在这一时期对于共产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大众和国家权力对于这种探索行为的态度。这种思想和行为无法在现实的世界得到认同和理解,为了追求自己的归属感而丧失了自我,都体现了和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对抗的思想,表达了作者的共产主义思想倾向,并且督促民众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
[1]田中裕之.安部公房《赤茧》论:意思和位置.广岛大学近代文学研究会,1989.12.25
[2]竺家荣.评安部公房文学创作的寓意表现.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3]方舒.从《赤茧》看安部公房的创作理念.安徽文学,2009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