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杰
摘 要:奥古斯特·威尔逊被誉为美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四个剧作家之一。《钢琴的启示》是他的“匹兹堡系列”之一,描写了黑人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历。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了“纽约戏剧评论家最佳剧作奖”和1990年的“普利策戏剧奖”。剧作生动再现了当时美国黑人的文化困境。本文旨在通过对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分析,找出作者对这一文化困境的思索和答案。
关键词:钢琴课 奥古斯特·威尔逊 文化困境 文化民族主义者
一、引 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批的黑人开始从南方进入城市,特别是北方的大城市。相对于早些的奴隶贸易,这被称为黑人的第二次大迁徙。第一次肮脏的大迁徙把黑人从他们的非洲文化中连根拔起,而第二次大迁徙则又让黑人慢慢远离了他们几百年前离开非洲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的特有的文化。生存永远都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离开了文化故土走到大城市的黑人第二次面临自己文化上的危机和困境。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包围下,很多人失去了自己文化上的身份认同。这也是二十世纪“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奥古斯的·威尔逊给出的走出危机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首先,弄清楚钢琴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很关键。作品中多次有在钢琴上弹奏布鲁斯的细节。而布鲁斯音乐在威尔逊看来是南方黑人文化的核心,是黑人的《圣经》和哲学体系。它源于古非洲文化和黑人在美国南方的经历,是黑人苦难经历和无法实现的梦想的集体记忆。通过它黑人可以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以进行集体疗伤从而获得前行的力量。作品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文中就有几个人一起弹唱关于他们在帕伽农场遭遇的布鲁斯。可以说,这部作品中反复提到用钢琴弹奏布鲁斯,而鉴于布鲁斯音乐在黑人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可以说钢琴在这部作品中就成了黑人文化的象征。
同时,钢琴也代表了黑人在历史长河中不屈不挠的斗争史。
鲍亦·威利和他的曾祖父同名。由于主人萨特先生的妻子很想念鲍亦·威利的曾祖母和她的儿子,于是在主人的要求下,他的曾祖父把他妻子和儿子刻在了钢琴上。除此以外,还擅自把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也刻在了上面,而且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情,像生孩子和丧娶都一并刻在了上面。就是说,曾祖父把自己家族的历史像图腾一样全都记录在了象征黑人文化的钢琴上———文化成了历史的载体。他的这一行为让萨特先生很是恼火。不可否认这是黑人的一种觉醒,一种对自己苦难和历史文化的记录和珍惜。
鲍亦·威利的父亲鲍亦·查尔斯后来对这个钢琴着了魔,成天想的念的就是它。在他看来,钢琴记录着他们家族的历史,只要萨特还占有着这个用鲍亦·威利的曾祖母和他的祖父换来的钢琴,他就拥有着足以让他们感到羞辱感到受制于人的东西。所以他就和他两个兄弟,也就是鲍亦·威利的两个叔叔威灵·鲍亦和多科,在7月4号的晚上把钢琴从萨特的家里弄了出来。7月4号作为美国的独立日,这个日期无疑标志着黑人作为一个群体文化独立意识的觉醒。
二、奥古斯特·威尔逊所反对的立场
鉴于钢琴对黑人文化的象征意义,对待钢琴的态度就转换成了对待黑人文化的态度。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分析可以窥见作者暗含于作品中对待自己文化传统的看法。
2.1 鸵鸟型———回避
作者对作品中鸵鸟型的掩耳盗铃式的人物是持批评态度的。波妮丝和她的叔叔多科就是这样两个人。自从波妮丝的母亲去世后,她的弹琴生涯也就画上了一个句号。她盖上了钢琴的盖子,担心她的琴声会惊扰父母的在天之灵。她也从不向自己的女儿玛瑞瑟提起关于钢琴的事,总担心那会成她的负担。她一心想忘掉关于钢琴的所有东西。她的叔叔多科对于钢琴也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他认为应该把这噩梦一般的钢琴处理掉并幻想可以从钢琴所有的是是非非中跳出来,“金盆洗手”。她认为波妮丝应该嫁给艾弗瑞,这样的话结婚以后她也就把钢琴带走了。更为甚者,他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和波妮丝的爸爸一起留下来,而选择了逃走。事实上,留下来唯一的结果就是像波妮丝的父亲鲍亦·查尔斯一样被烧死———多科甚至希望以死来割断和钢琴的各种纠葛。
他们是活脱脱的两只鸵鸟,在面对民族的文化困境面前以为把自己的头埋在沙子里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这种态度是于事无补的,有的只是负面的影响。
2.2 猴子摘玉米型———抛弃
在白人主流的文化和经济面前,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是作者所不齿的。艾弗瑞和鲍亦·威利就是这样的两个例子。作为一个黑人和狂热的主流文化的传教士,艾弗瑞在北方城市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并且想有自己的会众。他对于主流的白人文化可以说是投怀送抱的。感恩节上的白人给的一个火鸡让他觉得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比其他的黑人要出众和高贵。他纯粹把钢琴物体化了,没有意识到它文化上的意义。甚至波妮丝对钢琴的私人情感他也难以共鸣。他想要波妮丝把钢琴卖了,这样的话他可以有自己的会众;后来又建议她用钢琴组建一个教会合唱团。鉴于钢琴的象征意义,卖掉它给他组建自己的教堂或者合唱团是对黑人文化传统的亵渎。它不应该为了白人的主流文化服务,而丧失自己。
当威尔逊二十岁的时候,他放弃了自己白人父亲的姓而改姓他黑人母亲的姓。作为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威尔逊认为黑人面对镜子的时候应该可以看到自己的而不是白人的上帝的样子。他说黑人所接受的宗教中有很多源自古非洲而完全不同于白人文化的成分。所以他是主张黑人文化要有黑人自己的特色,主张黑人文化应该“自决、自尊、自卫”。在作品结尾,已经投入白人文化怀抱的艾弗瑞并没有驱走萨特先生的鬼魂,相反是波妮丝在钢琴上弹奏起了黑人特有的布鲁斯召唤祖先的亡灵才帮助鲍亦·威利战败了萨特的鬼魂。作品中的波妮丝并没有接受艾弗瑞的求婚,这也可以说从一个层面证明了作者对抛弃黑人自己文化特征的不屑一顾。
作品中的鲍亦·威利受到美国梦的鼓舞来到北方找波妮丝,希望可以卖掉钢琴筹足买萨特农场的钱,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开始崭新的生活。他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是让人鼓舞的,但是在经济利益面前迷失自己,以丢掉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代价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最终钢琴并没有被卖掉,或许这也是作者所认为的黑人应该珍视自己传统文化的又一佐证。
三、墙头草型———两边倒
雷蒙跟随着北上的时代潮流来到北方淘金。他就是典型的墙头草。对于怎么处置那架钢琴,他并没有自己的看法,而只是在波妮丝和鲍亦·威利之间来回摇摆。这在到底卖不卖钢琴这一斗争最激烈的第五场中最典型。时而他站在波妮丝一边,说不卖;时而站在鲍亦·威利一边,说卖掉钢琴。显然奥古斯特·威尔逊对这一态度是不满意的。在两种文化的对峙中,黑人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立场,所以最后在以鲍亦·威利和萨特鬼魂搏斗为象征的两种文化的斗争中,作者没有安排雷蒙在场。(www.xing528.com)
所以在威尔逊看来,回避、抛弃和立场不坚定都不是黑人传统文化的出路。那在作者看来,以钢琴为象征的黑人传统文化到底路在何方?
四、奥古斯特·威尔逊的答案
首先,谁该肩负这样的重任?毫无疑问,这应该是黑人自己。作品中提到一些白人收购黑人的乐器,像鼓、吉他、口琴等等。这些在都是演奏作为黑人文化核心的布鲁斯所用的乐器。这些东西是不能丢的,黑人丢了它们就等于丢了本。而白人收购它们只是把它们当做茶余饭后把玩的一件件古董。黑人必须自己行动起来。在第二幕第一场,多科告诉维灵·鲍亦说他曾看见萨特的幽灵在弹琴,而那个曲调和波妮丝弹的是不一样的。很显然萨特弹的绝不是黑人的布鲁斯,所以它和波妮丝弹的不一样。他的弹奏就是希望钢琴可以发出白人文化的声音。在作者看来,依靠白人发扬光大黑人的文化是荒唐可笑的,黑人必须自己行动起来。
其次,要加深对黑人自己文化的认识。波妮丝把自己父辈以自己生命换回钢琴的行为纯粹看做是一种偷窃,还认为唯一的结果就是更多的此类行为和报复性的杀害。在她看来,钢琴之所以不能卖,也就是因为它和父母的去世都有很深的关系。它的文化层面的东西是在她的考虑之外的。然而在鲍亦·威利看来这钢琴非但不应该让他们感到蒙羞,相反父亲的勇敢行为应该被铭记,那一天应该成为值得庆祝的特别的一天。
在黑人文化意识觉醒的历程中,他们流泪、流汗、流血,这已成为他们深藏于心底的集体的沉痛记忆。这一沉痛的文化是需要正确对待的,绝不应仅仅成为一种集体的心理负担。他们应该像鲍亦·威利一样意识到过去的更多是一个民族的觉醒和伟大而不屈的斗争,对于留下的文化传统则应该像波妮丝一样用生命去捍卫。
再次,黑人应该团结一致继承发扬他们祖先留下的文化传统。在作品结尾,当波妮丝弹起钢琴向她的先人求救时,远处传来火车的声音,而且越来越近。事实上,这是曾在火车上被萨特烧死的她的先人的亡灵。渐近的火车声是先人对波妮丝行为的肯定和声援。最后也是在波妮丝和鲍亦·威利等的共同努力之下,萨特的亡灵被打败了。这是黑人集体力量的胜利。
也是在最后时刻,似乎是一种顿悟,波妮丝对钢琴的坚守和鲍亦·威利对钢琴的深刻认识合二为一。他们对黑人传统文化的认识都达到了作者想要的程度。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黑人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发扬。事实上,作者用两种方式间接表明了自己的主张。第一就是波妮丝的女儿玛瑞瑟。首先,马瑞瑟学习弹奏象征黑人传统文化的钢琴,而且她的母亲希望她成为一个老师,而老师毫无疑问是文化的传承者。再者作为女儿身的马瑞瑟将会有自己的孩子,这本身也就是意味着一种传承和继续。其实,在最后当鲍亦·威利打败萨特的鬼魂准备回南方时,马瑞瑟拥抱了她眼中的英雄。这一拥抱不仅是对他行为的肯定,更是对他的坚守黑人文化传统的精神的认同。第二,鲍亦·威利和他的曾祖父是同名,而波妮丝和她的曾祖母是同名,同时鲍亦·威利的父亲鲍亦·查尔斯和他自己的曾祖父又是同名。这不仅是名字的简单重复,更是黑人在传统文化的问题上一种战斗精神的传承。如果说黑人和白人在文化上一直进行着一场接力赛,那么这一代代重复的人名就是他们精神的接力,每个人都是接力手。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作品中提到了波妮丝的另一个叔叔维灵·鲍亦是一个过时的布鲁斯乐手。他的过时恰恰意味着新一代的布鲁斯乐手的诞生是时势所需。
五、结 论
作品的中心意象就是钢琴,而钢琴的琴键是由黑白两种颜色组成。两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美国的黑人和白人。尽管黑键所占的空间比起白键要小,但它们在演奏中的作用同等重要。所以在奥古斯特·威尔逊看来,尽管黑人的人口比起白人要少得多,黑人文化的影响力也比白人要小,当它们在演奏美国社会这架大钢琴的时候却同等地重要。
在《钢琴的启示》,奥古斯特·威尔逊对于黑人文化困境给出的答案就是黑人必须发现和突出自己文化中的民族因素,这样他们才能明白自己是谁和要到哪里去。黑人应该正视和正确评价他们的传统文化,并且应该团结一致把他们的文化继承发扬下去,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指责、忘记甚至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出文化的困境。这就是威尔逊的钢琴给黑人的启示。而这种启示所启发的不应仅仅是黑人,而是所有在当今全球化过程中面临文化困境的所有民族。
[1]陈志杰.美国内战前黑人宗教文化刍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2]黄卫峰.美国新黑人文化运动的特点[J].学术论坛,2002(5)
[3]李世友.美国黑人教会的形成及作用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4).
[4]王晶,张瑾.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观[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1)
[5]曾艳钰.当代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作品中的历史再现[J].外国文学,2007 (3)
[6]曾竹青.过去与未来———评析奥古斯特·威尔森的《钢琴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9)
[7]张耘.继承与继承的困惑———评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J].外国文学,2004 (4):
[8]周英丽.“我是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奥古斯特·威尔逊的生平与创作[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0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